|
Sanming Hu, Jing Han, Zhijun Shi, Kun Chen, Nuo Xu, Yifei Wang, Ruizhu Zheng, Yongzhen Tao, Qijun Sun*, Zhong Lin Wang*, Guang Yang*
Nano-Micro Letters (2022)14: 115
https://doi.org/10.1007/s40820-022-00858-w
3. 基于BC基导电纤维线设计的织物基TENG具备可水洗的结构稳定性和电输出稳定性,并且能有效驱动手表、计算器和温度湿度计等商用电子产品的运行性。
4. 设计的织物TENG作为自供电传感器,可有效地监测人体步行、跑步、跳跃、抬高手臂、手臂弯曲和抬腿等运动。
由细菌分泌合成的细菌纤维素(BC)是一种丰富的天然聚合物,具有由纳米纤维组成的三维(3D)网络结构。优良的机械性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高孔隙率和高纯度使得BC在柔性电子、生物医学设备、化妆品、组织工程、药物释放和伤口敷料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研究。如图1a所示,我们利用BC的网络结构固定导电CNTs和原位合成PPy赋予纤维导电特性,然后利用湿拉和湿拧的方法来提高BC纤维的取向度和紧密度以增强其机械性能。在拉伸状态下干燥后得到直径约为0.4 mm的BC基导电纤维线。
II BC基导电纤维的微观形貌及理化性质表征
制备的纯BC纤维线机械强度接近810 MPa, 随着CNTs掺杂和PPy的合成,由于纳米纤维的致密度有所下降,导致机械强度逐渐降低,但是BC/CNT/PPy纤维线的机械强度仍然高达490 MPa, 高于其他同尺寸的聚合物金属复合导线。另外,CNTs和PPy也有效地赋予了纤维线导电特性,BC/CNT/PPy纤维线导电率最高为5.3 S/cm。由于制备的导电纤维线致密的纳米纤维结构,使得其在水中也具有很好的结构稳定性,在水中浸泡1小时后干燥,其机械强度和导电率只损失约6.7%和8.1%。
III 导电纤维线基材BC的可生物降解性
图4. BC和BC/CNT/PPy粗纤维在纤维素酶溶液中的降解实验。降解过程中纤维线的光学图片,(a) 纯BC纤维线,(b) BC/CNT/PPy导电纤维线;纤维降解过程中的SEM图像,(c) 纯BC纤维线和 (d) BC/CNT/PPy导电纤维线;(e) 纯BC纤维线 和 BC/CNT/PPy导电纤维线在降解过程中的重量损失率及 (f)降解过程中纤维素酶溶液中总糖含量变化。
IV 织物基TENG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图5. (a)织物基TENG结构示意图;(b)织物基TENG两种工作模式,(ⅰ)接触分离模式和(ⅱ)单电极模式,织物基TENG 的电输出性能和自充电演示;(c)短路电流,(d)开路电压和(e)织物基TENG在各种频率下的转移电荷;(f) 瞬时功率作为外部负载电阻的函数;(g) 织物基TENG在1Hz频率不同冲击力下的输出电压;(h)不同湿度下织物基TENG的输出电压;(i) 织物基TENG洗涤前后的输出电压;(j) 在1 Hz的接触分离频率下,织物基TENG在1000秒内的输出电压;(k) 织物基TENG在100次机械变形循环下的输出电压。
V 织物基TENG驱动电子设备和监测人体活动的应用
图6. 基于织物的TENG的应用研究。(a) 织物基TENG充电电容器和供电电子设备示意图;(b)机械加载时织物基TENG对商用电容器的充电曲线;(c)手表供电时电容器电压实时测试;TENG驱动(d) 手表、(e) 温度湿度计和 (f) 计算器的运行;(g) 测试织物基TENG作为自供电传感器的照片和输出电压信号,该传感器固定在人体各个部位(脚跟、躯干侧面、肘部和敏锐关节)以监测机械运动、(ⅰ)步行、(ⅱ) ) 跑步,(ⅲ) 跳跃,(ⅳ) 举臂,(ⅴ) 手臂弯曲和 (ⅵ) 抬腿。
本文第一作者
低频能量收集与转换,自供电传感器的生物医学应用。
▍个人简介
▍Email: 790856974@qq.com
本文共同第一作者
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能量采集与传感;微型超级电容器。
▍个人简介
本文共同第一作者
微生物的可控生物制造、天然高分子的功能化修饰、电活性生物材料及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等。
▍个人简介
本文通讯作者
纳米生物医用材料的仿生生物制造,可穿戴可植入医用材料,人工器官及生物反应器等。
▍个人简介
▍Email: gyang-hust@hust.edu.cn
本文通讯作者
佐治亚理工学院 终身教授
摩擦纳米发电机,压电光电子学和压电光电子学。
▍个人简介
▍Email: zhong.wang@mse.gatech.edu
本文通讯作者
柔性晶体管阵列式电子皮肤,压电/摩擦电势调控二维材料半导体器件,可穿戴能源采集/存储电子器件等。
▍个人简介
▍Email: sunqijun@binn.cas.cn
Tel: 021-34207624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03: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