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组织工程克服了临床上骨缺损治疗方法的局限性,其中干细胞作为组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尽管干细胞治疗已成为一种很有前途的临床方法,但将干细胞直接注射到靶组织可能会导致细胞存活率、保留率和植入率降低,这极大地限制了干细胞治疗的实际应用。细胞输送系统的开发有望克服上述限制。 Biomass Microcapsules with Stem Cell Encapsulation for Bone Repair Lei Yang, Yuxiao Liu, Lingyu Sun, Cheng Zhao, Guopu Chen, Yuanjin Zhao*
Nano-Micro Letters (2022)14: 4
https://doi.org/10.1007/s40820-021-00747-8
1. 采用全水相微流控电喷雾技术 制备了一种新型干细胞载体核壳生物质微囊。2. 微囊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多孔结构 ,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避免治疗过程中的细胞损伤。3. 核壳微囊提供了良好的细胞生长微环境 ,模拟了物理化学微环境,保护细胞免受机体的免疫攻击。
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东南大学的赵远锦教授利用全水相微流控电喷雾技术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生物质核壳微囊,其中含有干细胞核心以及由纤维素纳米晶体(CNC)和海藻酸盐(ALG)组成的生物质壳。所设计的核壳微囊在培养过程中显示出较高的细胞活力。动物实验表明,含干细胞的核壳微囊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缺损治疗效果。本研究表明,微流控电喷雾制备的核壳生物质微囊在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微囊由双乳液毛细管微流控电喷雾装置产生,如图1a所示。通过光学显微镜(图3a)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图2b-e)对干细胞微囊进行了表征。由于添加了CNC,微囊呈球形,表面粗糙,空隙小(图2a,e)。
图1. 载干细胞微囊的产生和应用示意图。a. 微流控电喷雾制备微囊的过程。b. 用于骨修复的核壳微囊示意图。 图2. 载干细胞的核壳微囊的制备。a. 微囊微流控电喷雾过程的实时图像。b-e. 微囊(b)、干细胞微囊内部(c)、微囊内的干细胞(d)以及微囊表面(e)的放大图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黄色箭头表示微囊中的细胞。(b、c和d)中的标尺为100 μm,(e)中的标尺为10 μm。
生成的微囊具有很好的均一性,尺寸大小为351.1±16.3 μm,其中核心直径为293±12.8 μm,符合标准尺寸分布(图3a,b)。研究发现,影响微囊大小的因素包括脉冲电场电压、收集距离和生物质溶液的浓度。生物质浓度和收集距离与微囊的直径呈正相关。而微囊的直径大小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减小。内相流速的增加导致核心直径的增加和外壳厚度的减少,以及整个微囊直径的略微增加(图3c)。同时,增加外相流速可以增大微囊的直径和外壳厚度,同时减小核心直径(图3d)。 图3. 控制微囊大小的因素。a, b. 微囊的形态(a)和尺寸分布(b)。c, d. 内相(c)和外相(d)流速与微囊尺寸的关系。标尺为200 μm。 生物质微囊使细胞在1-7天培养期间快速生长(图4)。当生物质壳的浓度增加时,微囊中BMSCs的DNA数量减少,表明了细胞增殖减少(图4a)。基于机械强度和细胞增殖之间的平衡,选择2%的生物质用于以下实验。研究发现,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开始分散,然后聚集成细胞聚集体(图4b)。这可以归因于微囊的生物功能化和水凝胶的化学基团有助于细胞生长、粘附和迁移到水凝胶微囊。成骨细胞是骨组织的主要体细胞,BMSC是骨组织的主要干细胞。因此,将成骨前细胞系MC3T3-E1(图4c)和原代干细胞BMSC(图4d)用于体外成骨细胞和干细胞的生物相容性试验。结果表明,培养3天后,前成骨细胞和干细胞数量增加,不同组(包括对照组、胶囊组和胶囊BMSC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图4c,d)。同时,H&E染色研究发现,心、肝、脾、肺、肾等主要脏器未见明显异常。说明了水凝胶微囊在体内外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此外,成骨分化能力的研究以及基因表达显示,微囊可以在体外支持BMSC生长和成骨分化。
图4. 体外细胞增殖和生物相容性试验。a. 在不同浓度的生物质微囊中观察细胞增殖。b. 分别观察微囊培养1-7天后细胞的形态学变化。c. 与MC3T3-E1共培养3天后进行生物相容性测试。d. 与BMSC共培养3天后进行生物相容性测试。(b)中的比例尺为100μm,(c和d)中的比例尺为50 μm。 IV 骨修复的形态学分析
在进行动物实验之前,首先研究了微囊的体外干细胞释放能力。研究发现,在生理盐水溶液中培养4周后,BMSC从微囊中完全释放。体内分布研究发现,微囊具有很好的骨损伤区域的靶向性。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显示,与未加载微囊和对照组相比,微囊-BMSC治疗组显著地促进了骨再生(图5a, c)。同时,H&E染色结果显示微囊-BMSC治疗具有更大的新骨体积和面积,增加骨小梁密度,并加速骨再生(图5b, c)。此外,BMSC、微囊和微囊-BMSC组的骨密度(BMD)高于对照组(图5e)。这些结果表明,只有BMSC和微球具有基线成骨效果,并且含有BMSC的微球具有最好的骨再生能力。微球的基本成骨作用可能归因于其天然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支架,这有利于内源性干细胞的迁移和增殖。
图5. a. 显微CT重建图像,不同组(对照组、微囊组和微囊BMSC组)的BV/TV和BMD的b, c. H&E染色和d, e. 定量统计。比例尺分别为5毫米(a)、1毫米(b)和200微米(c)。BV/TV:骨体积/总体积;BMD:骨密度。
V 成骨蛋白的表 达
为了进一步描述骨再生过程,我们通过免疫荧光检测了不同组中OPN和OCN的表达水平(图6)。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微囊-BMSC组中OPN(绿色)和OCN(红色)的荧光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BMSC和微囊组,表明微囊-BMSC可以通过促进OCN和OPN的表达有效地加速骨再生(图6a-c)。此外,与对照组相比,微囊组和BMSC组的OPN和OCN表达明显增强,表明BMSC和生物质微囊具有基线成骨效应(图6a-c)。这些结果表明,BMSC、微囊和微囊-BMSC可以通过增加OPN和OCN的表达促进骨修复,与micro-CT和H&E结果一致。 图6. 成骨蛋白在不同组中的表达。a. 不同组中有代表性的OPN和OCN染色。b. 不同组中OPN的相对表达。c. OCN在不同组中的相对表达。标尺为50μm。OCN:骨钙素;OPN:骨桥蛋白。
赵远锦
本文通讯作者
东南大学,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 教授
1.微纳结构生物材料:通过微流控技术,结合微加工等手段,制备微-纳米尺度的功能生物材料,用于药物缓释和肝脏组织工程等。 2.仿生智能界面材料:以自然界中生物体为模型,开发具有仿生结构的功能界面材料,用于生物传感及界面浸润性研究。 3.仿生器官芯片:基于微纳结构材料,结合微流控技术,构建类体的心脏、肝脏、肿瘤等器官芯片,进行药物评估应用。 ▍主要研究成果
在Adv. Mater.,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Funct. Mater.,Chem. Rev.、Chem. Soc. Rev.,Acc. Chem. Res.,Mater. Today以及Science Advances,PNAS等杂志发表SCI论文95篇,2017年以后的 H因子为58;研究成果获授权专利25项,其中转让2项。研究成果申请专利40项(国际专利1项),授权12项,转让2项,相关的研究成果多次被Nature, Science等报道。 ▍个人主页
http://jszy.seu.edu.cn /_s1655/main.psp
Nano-Micro Letters《纳微快报(英文)》是上海交通大学主办、Springer Nature合作开放获取(open-access)出版的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纳米/微米尺度相关的高水平文章(research article, review, communication, perspective, etc),包括微纳米材料与结构的合成表征与性能及其在能源、催化、环境、传感、电磁波吸收与屏蔽、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已被SCI、EI、PubMed、SCOPUS等数据库收录,2020JCR影响因子达16.419,学科排名Q1区前10%,中科院期刊分区1区TOP期刊。多次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中国高校杰出科技期刊”、“上海市精品科技期刊”等荣誉,2021年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欢迎关注和投稿。 Web: https://springer.com/40820E-mail: editor@nmlett.org
Tel: 021-34207624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纳微快报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11509-1328864.html
上一篇:
长寿命/高倍率锌负极:亲锌铜纳米线网络 下一篇:
捷克Varma教授亮点评述:纳/微球状聚集体在预血管化和再生医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