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S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OS

博文

中国半导体十大研究进展候选推荐(2021-020)——卷起来的范德华异质结构的高阶超晶格

已有 2233 次阅读 2021-9-3 14:06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1.jpg





1

工作简介

         ——卷起来的范德华异质结构的高阶超晶格


二维(2D)范德华异质结(vdWH)和超晶格(vdWSL)无需晶格匹配即可构造新奇能带结构、引入电子物性,因此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其应用受限于制备技术:当前主要通过逐层堆垛或化学气相沉积获得层数有限的低阶vdWSLs,在制备高阶vdWSLs过程中易引入晶格破损、界面掺杂等缺陷态,影响后续物性表征测试。目前,如何构建稳定的、具有更多嵌段单元的高阶vdWSLs,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jpg


针对这一问题湖南大学段曦东教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段镶锋教授合作利用毛细效应,引发垂直异质结的自然卷曲,首次实现了二维材料领域长期求而未得的高阶超晶格。这些超晶格的形成调节了材料的电子能带结构,维数和其他物理性质。其中的SnS2/WSe2范德华异质结从平面到卷的转变实现电学性质从半导体到金属,维度从2D到一维(1D)的转变,以及与角度相关的线性磁阻。同时,研究获得了不同手性(或Eshelby扭转)的范德华超晶格纳米卷和相关的摩尔纹结构进一步探索这种垂直超晶格的独特传输特性和其它物理性质将是未来研究的一个有趣的课题此外,该方法具有通用性,作者构建了各种2D/2D vdWSLs,更复杂的2D/2D/2D vdWSLs,以及混合维度的vdWSLs,例如三维(3D)/2D、3D/2D/2D、1D/2D和1D/3D/2DvdWSLs这项研究提供了制备具有广泛变化材料成分、不同维度、手性和拓扑结构的高阶vdWSLs的通用方法,为基础研究和技术应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平台。

研究成果于2021年3月17日以“High-order superlattices by rolling up van der Waals heterostructures”为题发表在《Nature》(Nature, 2021, 591, 385),赵蓓和万众为共同第一作者,段曦东教授、段镶锋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2

作者简介

3.png

第一作者


赵蓓,理学博士。


目前致力于新型二维材料和二维复杂结构(包括垂直异质结、多异质结、超晶格、异质结阵列)的制备、光电性质和先进光电功能器件的研究。2017年至今,在Nature、Nat. Electron.、Nat. Commun.、J. Am. Chem. Soc.、Adv. Mater.等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湖南大学为第一单位发表Nature 1篇,J. Am. Chem. Soc. 1篇,Adv. Mater. 1篇(共一)Adv. Funct. Mater. 1篇,Nano Res. 1篇,Small Struct. 1篇 (共一)申请中国发明专利3项(已公开),其中两项已授权曾获“Best Poster Presentation” in the 27th Assembly of Advanced Materials Congress。



4.png

第一作者


万众,凝聚态物理博士,毕业于普渡大学,现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后。


研究方向为二维体系的超低温量子输运性质,主要包括超导趋近效应、反常霍尔效应以及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等。首次实现了在砷化镓材料中低温强磁场环境的超导态注入。现在从事二维材料异质结工程,搭建具有特殊物理性质的二维超晶格,研究其从二维到三维的转变机制。其成果以一作(含共同)发表于Nature、Nat. Mater.、Nat. Nanotech.Nat. Commun.等杂志。曾获2020年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后校长奖提名。



5.png

通讯作者


段镶锋,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入选汤森路透集团发布的2000-2010年全球顶尖100化学家名人堂榜单和全球顶尖100材料学家名人堂榜单,2013年8月获得贝尔比奖章,是第三位获得该奖的华人。


研究方向为:纳米材料的合成、组装和表征;先进电子和光子材料与器件;能源利用、转化与存储等。共发表学术论文发表论文200余篇,包括12Nature10ScienceNature 子刊30余篇,被引次数超过50000次。



6.png

通讯作者


段曦东,湖南大学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级工程师。


段曦东教授近年来一直从事新二维材料和二维复杂结构(包括横向和垂直异质结、多异质结、超晶格、异质结阵列)的制备、表征和在电子、光电子、催化等领域应用等的研究。近五年相关研究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0篇(其中包括Science 1篇,Nature 2篇,Nat. Nanotechnol. 1篇,Nat. Mater. 1篇J. Am. Chem. Soc. 3篇, Chem. Soc. Rev. 3篇, Nano Lett 2篇,ACS Nano1篇,Adv. Mater. 2篇,Adv. Fun. Mater 2篇,Angew. Chem. Int. Ed. 1篇等),论文近五年他引6000余次,单篇论文引用超700次。有授权专利10余项。获2017年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二),获2017年中国电子科技十大进展奖,2018年获湖南大学岳麓学者特聘教授A岗,201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三)。2021年获得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他通过精确调控二维材料的化学成分和电子结构,在国际上率先制备出了原子级薄的二维半导体材料横向异质结;并成功示范了其在光电检测、光伏效应和反相器方面的应用。以所发表的二维材料工作为基础撰写了二维材料研究进展综述。2017年和段镶锋教授合作,实现了2D异质结、多异质结以及超晶格的可控外延生长(Science 2017),这是以湖南大学为第一单位发表的首篇CNS论文。



3

原文传递


详情请点击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3338-0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06013-1302697.html

上一篇:中国半导体十大研究进展候选推荐(2021-019)——Science:面向神经形态硬件的新型存算一体架构
下一篇:中国半导体十大研究进展候选推荐(2021-021)——高效Z型光催化分解纯水体系构建新思路
收藏 IP: 223.71.1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3 07: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