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以前总结了四个字:心情意境。
这四个字可以递进地组合出:心意,心情,心境;情意,情境;意境,这六个词语;
为什么会有这三层“起于心,止于境”的递进关系呢?似乎有点玄机在里面,一直没能参透。
后来,我感悟到:人的行为,主要受三个层次的心理因素的影响:情绪,习惯和理智。
情商和智商分别说的是情绪和理智对行为的良好影响能力。
看起来,少了一个“惯商”-看一个人养成了多少良好的习惯。
以往教育的重点,强调提高惯商和智商,忽视了情商。导致了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出现一些社会交往的问题。
现代的教育看重了情商,智商显得不再那么高贵了,而惯商,则有被遗忘的趋势。
看上去这是教育的进步,实际上也可能是教育对人性倒退的一种迁就。(积极地说,是一种补课)。
为什么?
我们很清楚地认识到:如果人的行为,主要是受情绪的影响的化,因情绪的稳定性难度高,会使得人的行为更容易失控。但我们又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事实:绝大多数的人都主要是用情绪来支配自己的行为的。如果一个销售员坏了顾客的情绪,下属坏了领导的情绪,大都会被看成是不可挽回的错误。所以,我们会那么投入地在注重情商的培养。
事实上,情商,惯商和智商实际上体现的是人的情绪反应,神经反应和思维反应三个不同级别的反应。情商、惯商和智商应该是从动物性迈向人性的向上的阶梯,而不是向下的。
一个人,更或一群人,做到按理智行事,是最可取的,但却是最难做到的。
如果人人按理智行事理,这个世界就会少了很多的纠纷。或许会陷入单调?或许这只是基于臆想的担心。
我原以为,想到这些,已经基本上就想透了。
今日领悟到:
这些实际反应了人的精神境界的一个层次化的模型。
而从人的精神境界的角度来看,层次似乎还可以划分更加的清晰。
如何划分?
“境”字为界。
感以物为境
情以感为境
心以情为境
意以心为境
再往上,何以意为境?
神以意为境!
何以神为境?
魂以神为境!
何以魂为境?
灵以魂为境!
以何为境,说明以何为生,是因为这样的基础才酝酿那样的精神。
教育,为何鲜有触及灵魂的教育?
因为存在从感到情、心、意、再到神、魂和灵的高度,每上一级台阶,要付出的信息能量就高一个秩序化的级别。所谓神魂灵,并非鬼神,而只人的一种精神所到达的一种境界。
这种境界,人人都有,但并非人人都善。
科学,只能解决到人的意善的问题,让人和人群的智善的问题。
而什么,才能解决人的灵善,魂善呢?
是艺术。
只有美好的音乐作品,文学作品和电影作品,才能触及到人的灵魂。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3: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