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作者伍赛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saite

博文

写在2024年计算机软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高项)分数公布前

已有 489 次阅读 2024-6-12 17:13 |个人分类:观点评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写在2024年计算机软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高项)分数公布前

伍赛特

 

2024年的软考高项考试已经于同年的5月底正式落下帷幕,但对于不少考生而言,这场战斗还远未结束,每天都在惶恐和焦虑中等待分数的公布,每天都要刷微博、小红书,各种QQ群与微信群,以及软考官网N多遍,生怕分数公布后自己没有第一时间知道。产生此类焦灼情绪的根源很大程度在于近年来高项论文科目阅卷标准的提升,以及高项考试通过率的大幅降低;而不少考生又急切需要该证书来用于落户或其他用途,此间产生的剧烈矛盾致使考生的心理压力倍增,每天坐如针毡,焦灼不安。就软考高项的落户情况而言,各地情况也大不相同。从高级工程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韦玮撰写的《软考高级落户多地方不认可!有何应对方案?》一文中可知,以上海为例,即便考出了软考高级证书,但想直接在上海落户也不那么容易,也得要满足学历、资历等多方面的要求,很难真正实现一蹴而就,一步登天。

近年来,计算机软考的报名人数分布如图1所示。根据计算机软考官网上的相关信息,本次考试共计报考52.77万人,其中,初级资格5.12万人、中级资格24.37万人、高级资格23.28万人[1];同时根据去年考情可知,2023年软考和通信考试全年报考人数超143万人,其中通信考试5.9万人报考,软考报考人数超137.1万人次[2]。不少考生认为此次考试人数大减,出分速度必然大幅加快。但同时需要了解的是,2023年软考报考人数超137.1万是全年两次的总人数,而此次软考办公布的考试人数52.77万人只是上半年一次的人数,下半年由于中项等考试的存在,依然会吸引不少考生的报考,而部分想参加软考高级的考生可能会选择系统规划与管理师或其他科目,因此笔者认为今年考试的总人数相比去年不会显著减少。

截图20240605200431.jpg

图1 近四年计算机软考报名人数一览

再将目光投回到2024年的高项考试,据反映,综合部分相对常规(也有部分考生反馈综合部分偏难),但一项重大利好是此次的案例部分的考试机制作了调整,并且案例考试自身的难度也有所下降。由此一来,卡通过率的重头戏依然在论文上。笔者在此前发表的《2023年下半年计算机软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高项)考试心得》一文中,曾提出一项观点:“为了通过高项考试,综合、案例及论文三门加在一起的总难度是100,三门科目通过的难度系数分布大概是102070”,但就本次考试的情况来看,相关比例分配需要进行一下调整,大致可以改为“101080”,即为了通过考试,论文部分所占的难度系数会进一步提升。部分从事软考培训的机构讲师曾提出观点,其认为高项本来是考2次,但是目前只考1次,因此本次高项考试的通过率必然会大幅提升。但就依笔者对软考办的了解,由于此次两批考试中,论文的大方向相对常规,极有可能会提升对论文部分的批阅门槛,即进一步控制论文科目的通过比例,加剧考生之间的内卷,在考生的论文中优中取优,光论文一门就足以掀起一阵腥风血雨。像此次第二批高项考试论文题目涉及画S曲线,不少考生认为自己S曲线没画或者明显画错,可能最多也就扣个10~20分,靠其他部分依然能及格。但事实上,论文部分算分并非是从满分75开始一点点往下扣,而是从0分开始一点点往上加,像论文中如果最重要的S曲线没画或明显画错,属于重大硬伤,很有可能会直接凉。而第一批的进度管理论文,虽然题目相对常规,但笔者相信一肚子坏水的软考办领导也能挖空心思想出刁难考生的办法,进一步控制总通过率。

笔者在《距离2024年计算机软考高项(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开考还有一周,大胆进行一下预测》一文中曾提到过,论文这一科目与综合和案例不同。后两者只是常规的水平选拔性考试,并且有相对固定的答案,但是论文这类大型主观题则不同,每个考生文章的行文架构、体例格式、论点视角、案例数据及文笔风格均不尽然相同,但是在评分时又要参照相对固定的标准,并且还有较为严格的通过率要求。为此,具体能得多少分,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阅卷人本人的主观判断。阅卷人本人的技术水平、行业经验、知识储备、身体状况、心情好坏,以及阅卷时的先后顺序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考生的实际得分。由此不能不说,高项考试的论文部分的确是一门玄学科目,能否通过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运气。再加上软考办从来不会将论文的评分细则对外公布,考生即使没通过也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尤其是4443分惜败的那一批),真要去复查也不会有任何结果,致使论文这一科目的玄学指数逐年提升。

那不少考生肯定就要问了,伍赛特你扯了这么多,那到底该怎么通过高项这门考试?从笔者上文所述的部分中可以看出,由于综合与案例部分,大部分人都能通过(即使这次不过,后面多考几次也一定能过),对通过率影响较为有限,真正的难点在于论文科目,而论文很大程度又要依赖于运气,为此进行一下粗略的换算,论文该门科目如要通过,50%依赖于考生自身的努力与实力,而另外的50%则依赖于考生的运气。笔者在《2023年下半年计算机软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高项)考试心得》一文中曾提到,为了通过软考高项论文科目,最稳妥的办法就是事先知道论文题目,了解大的管理方向,事先清楚子题目具体要求,根据已知的评分细则来写。但稍有常识的朋友肯定都会看出,上述策略肯定是无法实现的,也就是说,论文这一科目很难事先进行全方位的预判,具体表现除了依赖既定的准备之外,很大程度上要看考生的现场发挥,如想深入了解当此论文考试的具体情况,更多只能进行后验式的复盘及总结。论文这一科目玄妙精深,通过率又低,具体得到的分数又要看阅卷人脸色。因此,在没有事先得知论文大方向、子题目要求及评分细则等重要信息的前提下,即使让软考办的不少领导、培训机构的任课讲师,以及部分阅卷人自己去考,基本上也是九死一生。

因此,如果一定要确保拿到高项证书,考生们要尽力学习,全面准备,在确保综合与案例稳过的前提下,去碰论文的运气,由此可能会出现长线作战、多次应考的情况。而论文部分,正由于从不对外公布评分细则,因此只能请当次通过考试的考生来分享其论文的经验,最好是能拿到其论文的原文以及子题目的回答部分。此处需要重点注意,由于每次高项论文的评分细则的评分标准及松严程度可能都不完全相同,因此需要尽量参考最近一批考试的考生的情况。由于近年来高项论文阅卷门槛逐步攀升,2022年及以前通过高项的考生的经验在现阶段的参考价值已经大幅降低,但该部分考生把握住了时代红利,趁着高项开始剧烈内卷前上岸,也令现阶段的考生羡慕不已。

 

参考文献

[1] 中国计算机技术职业资格网.2024年上半年计算机软件资格考试顺利举行[EB/OL].https://www.ruankao.org.cn/article/content/2405281707336207132458744

[2] 希赛软考.软考近4年报名人数统计:从40万到130万,人数激增,通过率却在下降![EB/OL].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4NjA2MDIxNw==&mid=2247546843&idx=1&sn=349080c3442fa5a1f48f43105ecc186d&chksm=fd836f0dcaf4e61badc6ee1f1c4f538b4023f5b39d48ecb5131184d61e736922ff42111555f2&scene=27

 

作者简介:伍赛特,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密码学会高级会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93151-1437942.html

上一篇:伍赛特的科普文章有幸被高中语文试卷引用
收藏 IP: 101.231.153.*| 热度|

3 尤明庆 刘进平 杨正瓴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0 19: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