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聊聊教育这个事儿(十六):
评教治闹的三味药:课堂教学评价的“三自”模式
话说上一篇《说理:细数“学生评教”五宗闹》发布之后,承蒙读者厚爱,文章陆续被十多个大咖级的知名公号转载,累计阅读量10万+,引起了很多教育同仁的热议,也大大超出了我本人的预期。
大家对文中提到的“主体分离”、“过程欠缺”、“过度防御”、“整体割裂”、“重督轻导”等几大闹普遍达成共识并感同身受,对文末提到的“教学评价的‘非防御’模式”充满了好奇和期待。但越是如此,越让我迟迟不敢把之前自认为有些眉目的解决方案分享出来,生怕用药不准辜负了大家的期盼。所以,从去年9月此文发布至今,我聚焦于此问题,在之前思考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大量的调研、比较和研讨,终于在今天忐忑地提出或许仍不成熟的“课堂教学评价‘三自’模式”,至于该模式对评教这个顽疾来说究竟是解药还是毒药,还请大家多多指教,轻拍慢谈。
具体来说,课堂教学评价的“三自”模式包含以下三种方式:
一、基于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的学习状况自动分析和呈现。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光速迭代给我们每个人的衣食住行都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大数据分析技术的迅速崛起也为许多领域的运营注入了新的活力,但这些唯独对“智慧和技术发源地”的教育领域难以改变和撼动。另一方面,教学和教学管理中的很多老大难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教育发展的顽疾。也就是说在学校的围墙内外,出现了强烈的反差:外部的先进性流入不够;内部的保守性突破不够。比如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就是一个典型病例。所以,是时候利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对评教这个顽疾动动手术了。这种方式最大的优点就是对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非防御性的自动分析和整体呈现。通过移动摄像头的实时捕捉和笔迹分析、语音识别、表情识别、动作识别等画面分析处理系统,在相应的管理服务平台上自动呈现所有课堂的教学状态“三率”(到课率、抬头率和互动率)数据。这些数据适时适式的推送和呈现,使得所有课堂的教学状态得以自然和完全的呈现,所有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下自分伯仲。特别令人高兴的是,目前已经有不少高校启用了这种自分析呈现系统,利用非防御性的过程数据“用事实说话”。这个长期致力于教育问题研究和开发的系统界面长这个样子,大家可以和我一起认识一下,如果有其他好用的系统也欢迎推荐交流哈。
图片来源:新维空间站之小脸色和评课系统
二、基于OBE理念的学生成长获得性自我评价。OBE全称是“Outcome based education”,通常被译为基于成果导向的教育。自从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大规模开展专业认证这件事儿来,“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这三大核心就贯穿了教学和专业建设的始终。在这个框架和体系下,所有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都必须有可明确评估的产出标准。基于此,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现行的课堂教学评价之所以会出现“主体分离”之闹,主要原因就是我们没有将“学生中心”进行到底。既然我们要求学生中心,那么对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低就应该以学生这个中心的有效提升为判断标准,所以,学生参与教学评价也应该是对自己的成长进行获得性自我评价,即评价自己通过一堂课、一门课的学习获得了哪些输入,通过内化和提升可以产生多少自我输出,这比让学生评价老师的输出有多少现实和有价值得多。而且,这种做法是打通促进专业内涵发展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闭环建设任督二脉的绝杀招式,实现课程矩阵和评价系统的无缝对接和完全融合。学生通过评价自己是否达到了课程矩阵中所列出的每个学习活动和教学环节要支撑的毕业要求和产出目标,据此来衡量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将“学生中心”从培养目标设立到专业方案制定再到结果评价的一贯制落实。
三、基于发展理念的教师反思改进性自我评价。让老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自评的方式并不新鲜,有不少学校都这样做过或正在做,但担心或者质疑老师在自我评分时缺乏客观性的说法也屡见不鲜。今天之所以再提这种做法是因为回归教学评价的初衷来说,不能重督轻导甚至只督不导,不只是为了给老师打分排队和评奖评优,更重要的目的是帮助老师们看到差距,发现不足,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提升。如果担心教师本人的评价不能真实反映客观事实,可以减少这种评价结果的所占权重。但通过让教师结合第一种方式里呈现的系统自动分析结果进行反思改进性自我评价,可以引起老师们对课堂教学要领的重视和关注,聚焦自我提升的要点,激发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有针对性地持续改进,营造教师发展和学生培养同频共振的良好教学生态。
以上“三自”模式里的这三种评价方式就如同一剂药方里的三味药:基于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的学习状况自动分析和呈现是主药,可以解决目前教学评价中的主要问题;基于OBE理念的学生成长获得性自我评价和基于发展理念的教师反思改进性自我评价是辅药,用来解决其余问题。期待“三自”模式可以让评价体系更好地融入和服务于课程、专业和教学团队建设,同时更好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此外,适当引入毕业不同年限的学生的教学追踪评价,作为衡量教师对学生长期影响的参考因素,也将在今后的教学评价模型中逐渐完善。
这三味药能否治愈目前教学评价中的病痛顽疾还有待现实的检验,正所谓“不看广告看疗效”。最后想说的是,感谢我在国外学习的学生们从世界各地给我发来各种各样的教学评价表并和我一起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让我深刻地感觉到“地球是个村儿,问题差不离儿,遇难不要怕,越辩理越明,勤思加善行,科学求创新”!请大家轻拍赐教多切磋!
聊主简介:
李芳,昵称偶然,对外经贸大学老师、教育经济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微信公众号:小人物聊大事情。
爱教育学教育从事教育,聊生活聊工作聊天为乐!
欢迎找我(lifang@uibe.edu.cn)一起聊教育^0^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3: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