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导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jidaobao

博文

回国任教和申请科学基金的心路历程

已有 6521 次阅读 2012-4-11 14:42 |个人分类:栏目:走向职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博士后, 工作, 美国经济, 故乡, 上海男人

文/马 臻
1   轻轻地,我来了
      2008年,我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2个同事辞去博士后职位,欣然回国工作。把他们送往机场,我想,我是不会回国工作的。美国的生活非常安逸。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房间里都开着空调,出门往空调小汽车里一钻。下了班在外面饭店吃自助餐,回到家坐在沙发上看书,倒也乐得自在。
      没想到,就在2008—2009年,美国经济形势和我的观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挑战和机遇接踵而至,最后我也走上了回国的路。离开美国时,我很坦然,没有留恋,也没有悲伤。我知道,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留学美国并非坦途,回国工作也一样不是坦途。
2   初入职场的心路历程
      2009年11月回到故乡上海,只见到处都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人头攒动,非常热闹。办完户口、学位认证和各种手续,在学校公寓住下。早上出门买大饼油条,中午到小商品市场讨价还价,下午骑着自行车到菜场买菜,做回了“上海男人”。
      回到母校任教,一切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昔日的老师和药品仓库的管理员,而陌生的是路上的学生、新建的大楼和自己的职业角色。想起十多年前,我在教学楼里自习,累了就往校门口走去,陶醉地仰望着校牌。现在我不再有这种火热崇拜,而更加务实。初来乍到,有些忐忑。别人会不会说我“在国外混不下去了所以才回国”?我好害怕哦。
      入职后,一度感到压力很大。那时,我常常低着头去学校食堂,龟缩在角落里吃饭,仿佛自己白拿国家俸禄似的。一入职,周围的人都在掂量着你有几斤几两,议论着你的表现和进展,有没有项目和论文。做得好,皆大欢喜;做得不好,日子挺难过。现在的大学并非以前吃大锅饭的国营企业。再说大学教师也要面子的嘛。
      我有几位大学同学在这里任教。有一次聚餐,我说入职3年后要大考的,我作为引进人才,压力很大。一位老师宽慰我:“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复旦给老师提供了宽阔的舞台,能容纳各种各样的人。”另一位老师说:“还把自己当作‘引进人才’啊?到了这里,就是这里的一分子了啊。”
      是啊,我成了这里的一分子。也许从入职那天起,“海归”的标签就被撕去了。海归,不也一样要参加教学、申请项目、发表论文才能生存下去的吗?海归,不也一样要和别人竞争评教授的吗?我不再刻意提及自己是海归,甚至忘记了自己的职称。我是复旦大学一个普通的青年教师,每天骑着自行车上下班,自己跑仓库购买试剂、自己做实验的那种。回国前夕“纵横驰骋”的“豪情壮志”就像雾一样地散了,留下的是真实的职场和真实的自己。
3   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很快到了考验我的时候: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校和系里都把这看得很重,并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对评职称和工作绩效考核具有“指标”含义。可是,出国留学8年,对国内学术界的情况一无所知,以前也没有学过如何撰写项目申请书。并且,项目申请书一般在3月初递交,而我妻子的预产期就在2010年3月初。
      为此,我决不敢掉以轻心。我早早地进行了文献调研,反复学习一些关于如何申请自然科学基金的资料,并揣摩了同事已经获批的项目申请书。我鼓励自己:“我能写好科研论文,也能写好项目申请书。既然很多事情无法掌握,我就做好我自己的吧,态度影响一切。”1月份就开始写项目申请书,字斟句酌、反复修改。
      寒假开始了,我在学校坚持工作。我给自己压力,希望赶在孩子出生前把项目申请书写好。写得累了,想换换脑子,便整理相关的科研论文、看文献,这样会有更深的认识,也不荒废自己的专业。到了2月中旬,妻子的肚子越来越大,我每天都不敢轻松,年也没过成。就在2月18日年初五,女儿提前出生了,而项目申请书也基本写完了。在医院拥挤的病房里陪了几天后,还有时间回到学校继续修改、向同事请教。
      递交项目申请书后,心里很没底。后来想想,无非就两种可能:中或者不中。如果不中,还需努力;而中了,一样也要做出成绩。说到底,都是要努力,于是就把申请自然科学基金的事忘了,继续努力。此后还申请了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结果没成。我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申请“挂了”就说国内的学术环境黑暗。相反,我赢得起,输得起,准备来年再战。我已经学会了宠辱不惊、从容淡定。暑假结束,我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4   渐渐地好起来
      回国独立开展科研,并不是跳上一列飞速运行的火车,而是从头开始获得资金、买原料、造火车、培训员工和启动火车。这不能仅仅归结于在国内和国外开展工作难易程度的区别,而更是不同层级职位的要求带来的。显然,做教师的职业要求比做博士后的要求更高,杂事也更多。作为一个普通的青年教师,我有困难、压抑和难受的时候,但是我并没有抱怨。我对同事说:“如果学校给我三亩田,我就把那三亩田种好,而不是抱怨学校只给我三亩田以至于自己什么活都干不了了。”
      渐渐地,在教学、指导学生、科研、申请科研项目、学术服务、社会服务等方面都有了一些进展。例如,2010年获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1年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还有很多“利好”的消息出现,例如学校提高了教师的岗位津贴、推出了新的人才计划、放开了副教授评博导的限制、上海改善了轨道交通出行条件、国家实行房价的调控等等。
      我体会到,入职后是很难取得立竿见影效果的,有些事情一度处于胶着状态,但只要坚持、沉得住气,一定能逐渐好起来。并且,我把生命当做一段旅程,认为在旅途中获得的经历、感悟、成长和磨练,比到达目的地还重要。用俞敏洪的话说:“但求成长,不求成功,让成功成为成长的必然结果……”
(责任编辑   陈广仁)


基金申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6909-558090.html

上一篇:“政府掏钱企业减排”的碳交易体系
下一篇:博导、博士生科研复述和杂谈(8)
收藏 IP: 210.14.120.*| 热度|

1 htl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00: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