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温和液氮循环作用后花岗岩孔隙结构演化及其劣化机制
王振强,狄佳,吴杨*,李艳,谷智,高爽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重庆400080
摘要 以漳州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单轴压缩试验和细微观孔隙结构测试,分析了不同特征参数随循环次数变化的演化规律,探究花岗岩在高温和液氮循环作用后的劣化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温和液氮循环处理过程中,花岗岩内部小孔隙呈现随机和动态分布,大孔隙呈现广泛分布;随着循环次数增加,花岗岩核磁孔隙度和峰值应变逐渐增大,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逐渐减小;未经处理的花岗岩破裂模式以单破裂面的剪切或劈裂破坏为主,高温和液氮循环后的花岗岩破裂模式以多破裂面的剪切和劈裂破坏为主;矿物热膨胀系数差异及强度和孔隙结构变化是诱导花岗岩在高温和液氮循环作用下损伤劣化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干热岩;温度效应;低场核磁共振;岩石损伤
(责任编辑 傅雪)
http://www.kjdb.org/CN/10.3981/j.issn.1000-7857.2024.01.00090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2-3 15: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