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导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jidaobao

博文

政策引领创新驱动,积极稳妥推进实现碳中和目标

已有 88 次阅读 2024-5-20 10:15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政策引领创新驱动,积极稳妥推进实现碳中和目标

侯立安

中国人民解放军96911部队,北京100011

image.png

  侯立安,环境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研究方向为环境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技术管理。

  略2022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比上年增加0.9%排放量达到368亿t以上。基于碳排放的负外部性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碳中和在关键核心技术、发挥政策优势等领域有待培育更多发展动能为积极稳妥推进顺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与政策支撑。

  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核心技术的突破与创新以及政策措施的调整与优化。碳排放主要源自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因此化石能源清洁安全高效利用的技术需求十分迫切。同时还需要开发应用非碳能源大规模利用技术,发展林业、海洋碳汇,并突破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的负碳排放技术。近年来,我国在清洁能源与技术领域出台了若干政策,有力支持了碳中和工作推进。中国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装机量占比持续攀升,以太阳能与光伏、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绿色产业规模与技术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随着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技术创新将面临更大需求与挑战。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时间约束更为紧迫、降碳与发展间的平衡难度更为艰巨,系统性改革进程仍面临以下诸多问题。

  一是能源结构转型任务十分艰巨。中国煤炭消费量与能源使用占比仍呈上升趋势,能源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高温与干旱导致的供电紧张对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电力市场体系建设进程与清洁能源规模化使用还不匹配,现有技术与基础设施无法满足清洁能源发展需求等关键问题亟待解决。

  二是科技成果研发转化能力亟需提升。在电力、交通、建筑等关键高碳排放行业或领域,需要打破传统能源使用方式与技术路径依赖,而相关清洁能源、节能降耗技术等仍在探索阶段,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尚不完善,在不确定性风险较高的情景下存在技术转化难题。

  三是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巨量资金支持。新能源开发利用与能源储存技术、脱碳技术、负碳排放技术的研发应用相关投资规模庞大,由于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投资周期较长、不确定性较高,创新市场开发模式与融资方式,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注入资金“活水”显得尤为重要。

  四是多目标协同与政策间协同性仍待深入。在目标协同方面,降碳过程中存量污染与新增污染物排放协同减排机制复杂,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建立优化的减污降碳技术路线。在政策协同方面,政策工具组合应用的精准性有待进一步提升,政策资源优化配置面临新挑战。

  实现碳中和目标是我国加速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也是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要考验。推进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仍需把握关键问题、掌握核心科技、精准政策引领、实现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方式上,要形成总量与强度“双控”约束机制,实施生态环境科技创新重大行动。路径上,循序渐进,立足能源安全、应对转型风险,增加生态系统多样性与可持续性。政策上,持续发力,要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厘清已有政策效果突出的建设经验以及关键政策需求,实现精准有效施策。在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打好政策引领和技术创新的组合拳,发挥创新驱动优势与政策激励功能,积极稳妥推进碳中和工作。

http://www.kjdb.org/CN/Y2024/V42/I7/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6909-1434792.html

上一篇: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对人体上肢前臂肌肉抗疲劳效果的研究
下一篇:面向绿色发展的碳中和政策创新与发展
收藏 IP: 219.142.11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4 04: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