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导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jidaobao

博文

道法自然——评《生物文明论》

已有 2946 次阅读 2016-9-8 09:30 |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万物生长遵循自然规律,人类社会亦是如此。然而人类在掌握了改造自然的高超技术后,渐渐与自然背道而驰,导致资源、环境、生态、人类素质等问题接踵而至。在此背景下,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了解地球、生态环境、每种生物,甚至我们自己。

   《生物文明论》的作者本川达雄是一位具有20 多年教龄的大学普通教育生物学老师,面对几乎没有听过生物学课、今后也将与生物学无缘的工科学生,是教他们一些生物学的零碎知识,还是一些别的更有用的内容?作者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在作者看来,我们生活的这个技术堆积起来的世界是脆弱的,我们的思考方法也被技术以及制造出技术的数学、物理学所渗透。然而,数学、物理学并不是万能的,如果从生物学的角度看世界,也许能带给这个社会一些改变吧?出于这样的目的,作者几经探索,终于完成了一本以生物学为基础,探讨社会文明规律的教案。之后,作者接受日本NHK 广播电台的邀请做了系列演讲,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进而将“从生物看世界”的一系列内容付梓成书。在书中,作者不仅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对生物界的奇妙现象进行了鲜活的描述,而且对生命潜藏的规律进行了严谨的实验研究和数学分析,因此,本书面向的读者既可以是充满好奇心的孩童,又可以是生物、社会学科的研究学者。

   作者的笔仿佛一面神奇魔镜,镜子外面是生物的本质,镜子里面映射着人类的生存哲学。“生活在海里的好朋友是如何共生的?”“长相不讨喜的海参拥有怎样的智慧?”“老鼠和大象的时间是一样的吗?”……当作者逐个回答了这些问题,困扰这个社会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甚至个人信仰缺失等问题似乎也找到了答案。那么我们不妨用生物的启示来破解现代社会种种问题吧。

  向珊瑚学习再循环

   第一次潜入濑底海里的情景让作者非常难忘:林立的珊瑚在海中广阔地铺开,海水如玻璃般透明,各种热带鱼儿在珊瑚林中穿梭。然而作者的疑问也随之展开:透明的海水中几乎不存在浮游植物和有机物颗粒,珊瑚作为一种海生圆筒状腔肠动物,是如何获取营养的呢?日本生物学者川口四郎的研究成果为作者解开了谜团。研究发现,珊瑚的细胞内含有大量的虫黄藻,一方面,虫黄藻进行光合作用生产的食物约有90%都供给了珊瑚,释放的氧气供珊瑚呼吸;另一方面,虫黄藻将珊瑚排泄物中的磷和氮作为肥料来吸收,利用珊瑚排出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因此,珊瑚与虫黄藻的共生,使它们在贫瘠的大海中过上了极尽欢乐的生活。更巧妙的是,珊瑚和虫黄藻都是把对方的“废物”当做自己的营养来源,建立起了营养成分的高效再循环,不仅实现了废物利用,而且对环境毫无污染。联想到当前困扰全球的垃圾围城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违背了自然界的循环利用法则。只有向珊瑚和虫黄藻那样建立循环链条,通过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把放错地方的资源重新归位,才能实现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像海参一样节能

   作者在30 岁时由于机缘巧合,在冲绳本岛北部的濑底岛上研究海参。观察发现,海参过着极其节能的生活。在食物方面,海参栖息在砂子上,吃的也是砂子。在消耗方面,海参有着一张非常节能的皮,即“传送结合组织”,通过“咔”的变硬来进行防卫或维持姿势,消耗的能量仅为肌肉的1%。此外,海参的身体结构简单,没有大脑、没有心脏、没有感觉器官,不需要到处觅食,消耗的能量自然也会减少。测量结果表明,海参的能量消耗仅为同样体重的老鼠的1/200。总之,海参用最节能的方式,过着天堂般的生活。反观现代人,无论何时都希望得到想要的东西,希望想做的事情瞬间就可以办到,以将这个世界变成天堂为目的,因此我们使用大量的资源和能量,却陷入了“开发资源,扩大消费,再开发更多资源……”的怪圈。我们是否应该学习一点海参的处世哲学,给自己的欲望做减法,减少不必要的消费、浪费,为早已不堪重负的地球减轻压力呢?

   延长生命的“感觉时间”

   书中,作者花了大量篇幅研究和讨论“时间”对于不同生物的意义。在经典物理学中,我们使用“绝对时间”,认为时间对世间万物都是一样的。然而每种生物对于时间的感觉,即“感觉时间”真的完全一致吗?对于这个问题,作者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将生物的体重和心跳时间的关系用双对数坐标系表示,统计得到包括人在内的11 种哺乳动物都遵循“时间与体重的1/4 成比例”的规律,即体重相差10 万倍的话,感觉时间就相差18倍。作者指出,30 g 的小白鼠和3 t 的大象相比,大象时间的流逝比老鼠缓慢18倍。从老鼠的眼光来看,会觉得大象这种生物似乎根本没有动,甚至还有可能会怀疑“那个家伙真的活着吗?”反过来,从大象的眼光来看老鼠,后者“咻”的一声就跑得无影无踪了,甚至有可能会怀疑“这种小家伙真的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吗?”时间对于大象和老鼠的意义相差如此之大,推而广之,我们是否有理由认为,不同生活节奏、不同生活方式的人也有不一样的感觉时间呢?人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改变生命的宽度,同理,人无法改变“绝对时间”,却可以拥有完全不同的“感觉时间”!想到这里,我们是不是从内心喷涌出一种积极生活的冲动呢?

   《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曾经说过:“一株植物若不按照天性生长,便会死亡,人也是一样。”《生物文明论》传达的正是这种尊重客观规律、顺其自然的道理,如果我们能够从中汲取一点智慧,我们的人生、我们生活的世界一定比今日美好得多!

   /段依妮(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研究实习员/博士)

       (责任编辑李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6909-1001578.html

上一篇: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促进跨学科融合交流
下一篇:蓬勃发展的中国计算机事业
收藏 IP: 111.203.14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8 10: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