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pengd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pengdy

博文

“揭榜挂帅”要注意什么? 精选

已有 12250 次阅读 2020-6-15 09:20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一节中提出“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谁能干就让谁干。”这一提法让科研工作者欢欣鼓舞,但仔细一想,具体怎样“揭榜挂帅”,还有许多实际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什么是重点项目?是国家级的项目?还是省级的项目?是科技部的项目?还是中科院的项目?还是各省各地区自己认为重点的,都可以叫做重点项目?如果谁都可以认定自己的项目叫重点项目,那么全国各地招贤榜满天飞,想揭榜的想挂帅的也会应接不暇,不知道揭哪一张。

    其次,如何评判?顾名思义,“揭榜挂帅”有点像古代比武夺重点项目的“揭榜挂帅”不像比武夺帅那么简单,打败了第二,就是第一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你自己说你能干,谁能证明你能干?一个项目个人争,谁来评判,怎么评判?要有一个令人信服的标准。

    第三,没人揭榜怎么办?所谓重点任务,往往是关键核心技术或“卡脖子”技术问题,国内研究团队也许自认为没有能力解决、也许有后顾之忧,因此有可能招贤榜挂了出来,却没有人应。

第四,揭了榜却干不了,怎么办?由于错误的估计了重点任务的难度和任务量,以及自身的能力,历尽千辛万苦拿到了帅印,却发现根本干不下去,临阵换将又是兵家大忌,科研虽然允许失败,但这种失败却会让相关产业发展难以承受。

综合上述问题,提出如下5条建议:

1.要有强有力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能力。“揭榜挂帅”是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或卡脖子问题的具体举措,根据原来集中力量办大事实现“两弹一星”的经验,一定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顶层设计,和具有自上而下强有力的统筹能力和执行力的执行机构。有些关键核心技术或卡脖子问题不是一个专家或一个团队能够独自承担的,整个技术问题也许需要多个研发团队联合攻关,但往往团队之间很难形成高效的共同研发机制。钱老的系统论在新时代“揭榜挂帅”中仍然会发挥巨大的作用,应认真研究运用。

2.对于重点项目认定要有严格的标准。既然是集中力量办大事,那招贤榜就不能多,而是要少而精,可以是一个体系,由一个大集成产品牵头,下面分为若干个分系统,若干个层级。由高效的管理系统将若干分系统、层级统筹起来,精准执行。

3.要有强有力的同行评议机制。这种同行评议机制要有深厚的学术积淀,对于本研究领域和相关领域有充分的了解,要出于公心,与决策层有充足的沟通,同时还要有“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担当,只有这样,才能选出真正能挑重担的团队。

4.要有团队选拔和培养机制。有些关键核心技术或卡脖子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需要长期的持之以恒的攻关,需要有把冷板凳坐热的精神,这就需要建立对团队的选拔、支持、培养机制,这种机制应该能够选出一个或若干个研究某项技术的团队,同时,要对这些团队进行持之以恒的支持,对于团队成员要有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激励,建立破除“五唯”的机制,保障团队科研人员稳定、水平持续提升。

5.要建立备份研究的机制。科学研究是有可能失败的,但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问题的解决则必须成功,因此,在科研的关键环节,应建立研究的备份机制,选择两个不同的研究团队,可采用不同技术路线,进行备份攻关,利用此种办法提升科研攻关的成功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32065-1237907.html


下一篇:研发经费增速放缓 政府应该怎么做?
收藏 IP: 110.249.169.*| 热度|

9 王安良 周健 郑永军 黄永义 徐耀 曾杰 吕洪波 吕泰省 丁克强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7 08: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