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maotenghus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maotenghust

博文

探索庐山真面目,新知满载此山中!

已有 3366 次阅读 2017-6-28 22:32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每年都要带学生到庐山进行《生物学野外实习》的课外教学,课外教学过程中,同学们总是带着求知的强烈渴望,回来后也把所学、所感悟做成纪念册,给野外实习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同学们在学习的同时也写下了一些很有意思的诗篇和感悟,很佩服他们的文采,摘录几首和同学们分享。


庐山实习抒怀

自古庐山多婀娜,文人志士相舞墨。水秀山青云雾绕,更有生灵竞姿色。方恨才辈疏学浅,遍走幽径寻芳若。愿得铁鞋能踏破,回望此行不虚过。

恋庐山,永如故

盘山路,伤怀度,哪管沿途又何如。但求弯路留情,多分慈悲迎我等,待吾识得真面目。入山难,险无数,目遇台阶心踌躇。而今欲劝太白,少些套路夸瀑布,千尺白练今不复。说劬劳,诉哀苦,别期至仍不思蜀。只因吾等一道,折花剜草乐无穷,人间仙境任君入。七日约,愿重赴。庆幸今生有此旅,得与汝等共享,魂断三叠又何妨,一恋庐山永如故!

庐山一线游记

如琴湖畔长学识,花径园里嗅芬芳;仙人洞里蓄士气,大天池旁充饥肠;芦林湖边赏风光,三宝树下好乘凉。

庐山漫驻

山,树。

奇行,弯路。

识所迷,辨山物。

景中所植,我皆所悟。

贯众车前草,败酱悬铃木。

走遍山路崎岖,远眺风光无数。

铁鞋踏破终不悔,百花看破心怡足。

朝探乐天草堂,暮游千尺瀑布。

静观植物园,寅恪三老墓。

五老峰上,朦胧晨雾。

三叠泉,曾留步。

游遍,归途。

思,驻。


庐山梦呓

开学已经两周,庐山之行的回忆仍清晰地如昨日。

老师们的悉心安排与耐心管理,使得我们度过了如此有意义的一周。庐山风景纵美,若没有充实的时间安排和统一管理,我们是无法这样深入地了解庐山、亲密地与它接触的。

若不是每日六时起床,怎能瞥见牯岭镇繁忙的清晨?若不能穿遍羊肠小路,怎见大山怀抱里潜于林间那千姿百态的生物?若不是一起攀上山峰,怎知某位并不熟悉的同学竟会向疲惫的你伸出他的手?若没有勇下三叠泉,怎知自己一天竟可以爬190层楼高?

这次实习带给我太多回忆与感悟,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谈我的收获。

自然之美总能治愈人心。踏上从未涉足的江西土地,庐山用它最自然的美安抚着一颗外乡人的心,并一点点接纳我,引领我发现它深处的美。山中居住,平心静气,我站在群山之中,明白了曾经读过的文学作品中那令人心驰神往的句子究竟在描写着怎样的壮丽。我的心事早已被山光抚平,一切烦恼与压力随山雾飘散。

第二方面的收获来自于栗老师和付老师,他们朴实无华却专业无比,让年轻而浮躁的我们感受到了学者的认真与冷静,却丝毫没有想象中的架子和做派,不管晴天雨天,他们都会按时出现在院子里等候我们的集合,实习过程中,即使大汗淋漓、讲课讲到口干舌燥,也从没说过一句辛苦。依旧用温暖的笑容面对我们,用耐心的讲解让我们明白不论多苦多累、都要完成任务,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两位老师与我们同吃同住,共同探究生物的奥秘,也一起分享珍贵的友情,教会我们认知上百种庐山植物,制作标本,拉样方。七天,他们认真的神情、阳光的笑脸早已留在了我的脑海里。这次野外实习让我对专业的看法有了改观,发现了这个专业的丰富乐趣。更深深感受到中国生物学科的发展,仍有大幅度的上升空间,比如,中国地大物博,却连最基本的物种分类工作也没有完善。更何谈深入研究生物领域,快速发展生物科技?中国现在需要一批有能力、有责任感的生物学研究者加强生物学的研究建设,为人类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在神秘复杂的生物世界寻找更多的答案。我们的老师就是这样的学者,他们把自己生命的几十年,奉献给生物学发展的百年大业,兢兢业业,脚踏实地,作为学生、下一代生物学研究者,我们要肩负起这份使命,把这份任务薪火相传。

第三方面收获来自于我的朋友们。在七天实习中,我感受到了上了大学以来同学之间从未有过的团结与友爱。上山时,体力好的男同学会主动为女孩子背包,在前面带路,体力差的同学们在后面彼此搀扶、互相打气,共同分享零食,畅谈人生经历。旅途中,我不断发现同学身上的可爱之处与闪光点,每个人都是那样独一无二并有自己的能力特长。我的性格得到了锻炼,与人相处过程中播撒快乐,收获着真诚。

在返程大巴中,我与一位朋友对话,他的回答令我感动不已。

这七天你对我的关心照顾,真的让我很意外和感动。

因为我心里一直蕴藏着情感,只是之前并没有机会表达,这次实习,让我有机会照顾我的朋友。

庐山之行落下了帷幕,我把笑声留在了那里,庐山把回忆留在了我心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19332-1063535.html

上一篇:萝卜花
下一篇:20170629——绵枣儿(Scilla scilloidesLindl. Druce)
收藏 IP: 59.172.234.*| 热度|

3 李志俊 樊采薇 鲍海飞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9 18: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