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gFucw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ingFucwu

博文

我是如何学习英文的? 精选

已有 6974 次阅读 2021-6-3 16:42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英语对我个人来讲很重要,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正式学习大概是我初二转学到江苏省常州中学开始,那时候的学习基本是死记硬背课本和做练习题,诀窍就是上课认真听讲,一开始我英文很差,到毕业的时候我是英语课代表,高考(81年)英语是80分,到了西工大以后,英语成绩在80分以上的全校一年级新生编到一个特快班学习,老师是张克华。一年级的时候刚入学,参加全校本科生研究生英语竞赛,我是一年级中唯一进入前五十的,排名22,奖品是一支钢笔。

        85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宝钢自动化部钢管站,正逢宝钢859(85年9月)投产,和德国专家一起工作了两年。88年宝钢对入厂后的大学生考核高等数学和英语,作为推荐去深造研究生的参考,我是可数的两门课都及格的大学生,而且英文成绩为全宝钢第2名。宝钢当时没有公布排名,是推荐我去读在职研究生的当时的宝钢副总何麟生先生告诉我的,他说向干部处推荐了我,所以知道我的成绩。我因为有个机会在他直接领导下作为主要开发者参与了一个很重要的宝钢二期工程项目,此项目获得了88年宝钢第六届科技大会三等奖,当时奖励500元。89年我经宝钢组织部门推荐到上海工业大学计算机系读研究生,英语老师胡晓灵,是英国海归,我在上海工业大学通过了6级英语考试。

        93年我随宝钢三期工程电炉连铸项目考察组出国考察日本和美国,在美国我兼任考察组翻译,对我是一个很大的考验。93年同时参加项目组对外技术谈判,谈判语言是英语。

        97年我认识了到华访问的麦吉尔大学政治学教授努莫夫博士,受朋友委托在无锡上海给努莫夫教授做导游访问了江南大学和上海大学,得到努莫夫教授的赏识,被他邀请我去麦吉尔大学读他的研究生,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和技术转让的实践,麦吉尔的入学要求是托福考试600分,98年我考了597分,侥幸被麦吉尔大学录取,主要还是努莫夫教授要我去。

        99年1月我到了麦吉尔大学,结果是第一天报到就觉得自己的英语根本不行。上课听不懂,去学校办事也听不懂,原因是发音有问题。原来在国内谈判或到国外考察人家都是放慢了速度和我们交流,所以还自以为英文不错了,但到了学校,老师讲课同学说话都是正常语速,就感觉有障碍。所幸阅读没问题,写作马马虎虎。好在麦吉尔大学对国际研究生有两门英语必修课,一门是发音,一门是学术英语写作,但我也没好好学。所幸我的东亚研究专业是论文学位课程,自己花了很多时间阅读文献和写论文,终于完成了论文。我导师努莫夫教授对我说你来加拿大最大的进步就是英语有了飞跃。后来我读图书馆学,上课就不那么吃力了。图书馆学有很多作业是写作,对我也很有帮助。

        但帮助最大的还是工作。到了耶鲁工作,口语和听力有了飞速提高。到新加坡后则有些停滞不前,因为大多数时间不用讲英语。后来回到美国到现在的单位中央华盛顿大学图书馆,馆里就我一个亚裔,还领导一些下属,需要大量的口语和书面交流,加上在各个层级的委员会的工作,英语就练出来了。另外我们图书馆员有教师岗位待遇,因此必须发表论文,英语的使用慢慢就开始得心应手了。

        总的感觉,英语写作最难,如何用正确的词汇时态和逻辑去表达,特别是学术英语比较难,提高是循序渐进的,非一日之功。发音很重要,发音不准,听力口语都不会好。我儿子英语法语和中文都是母语水平,有次他带了他当时的女朋友(中国留学生)到美国来玩,我听他女朋友问他法语怎么学,他回答了四个字死记硬背。即使他5岁开始在魁北克接受原汁原味的法语训练,他还得死记硬背,可见语言学习除了天赋外,就是下功夫,没有捷径可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16383-1289563.html

上一篇:美国西部小镇的工薪阶层住宅区
下一篇:智慧图书馆:颠覆人们对图书馆的认识
收藏 IP: 47.6.205.*| 热度|

17 武夷山 李宏翰 雷宏江 白龙亮 周忠浩 罗汉江 刘立 王兴 李璐 黄永义 吴斌 周阿洋 孟利军 肖雄新 鲍海飞 张学文 张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0: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