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gFucw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ingFucwu

博文

美国的大学城:下班以后种种菜钓钓鱼,过过神仙的日子 精选

已有 6395 次阅读 2021-4-18 11:22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美国有很多大学城,我工作过的两个大学都是在大学城里。大学城顾名思义那座城市主要的雇主就是大学了。我工作过的耶鲁大学位于康州纽黑文市,除了耶鲁大学外,纽黑文还有南康州立大学,纽黑文大学,和两个社区学院。纽黑文属于新英格兰殖民地,殖民者在1638年建立了耶鲁大学,最早是用于培养宗教领袖,至今耶鲁大学神学院(宗教学院)仍然是世界上最有声望的学院,后来耶鲁大学逐渐发展成了世界顶尖的文理大学。关于耶鲁真的不是三言两语可以叙说。

但本文目的是想讲述居住在大学城的感受。纽黑文城市不大,甚至没有downtown这个概念,downtown就是几条街一个城市公园,而且紧邻耶鲁校区。记得在耶鲁的时候,下班了会去附近的超市购物,或到耶鲁体育馆去游泳,耶鲁体育馆有两个游泳池,游完泳再桑拿,生活确实很惬意。周末会到附近的大西洋岸边去游泳,或坐在海滩上看风景,或到耶鲁附近的几个山头转转。生活在小城市的好处就是接地气,接近自然。耶鲁的国际处还有学校的各种社团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一般都有免费的餐食,吸引了很多教职员工和同学参加。

也许是很有钱的缘故,每周各个院系都会举办各种happy hour。作为图书馆员的我有空就会去参加校园组织的各种各样的活动。耶鲁的学生喜欢进酒吧和跳舞,我有几次和同事晚上一起去过几个体育酒吧,但因为对酒精饮料过敏,加上感觉酒吧太吵杂,始终对酒吧没感上兴趣。周末有时还会去参加教会的学习圣经的活动。我出生在苏锡常一带,大学在西安,毕业后在上海工作,后来到加拿大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留学读书并在蒙特利一家软件公司工作了四年,成年以后几乎一直生活在大城市,纽黑文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个小城市。在纽黑文的时候,有时候会怀念起大城市的生活,就不惜坐一两个小时的火车到纽约城去享受一下繁华大都市。

我的第二个大学城就是我目前生活工作居住的华盛顿州的埃伦斯堡。这里比起纽黑文更小,只有两万居民。2011年从新加坡回北美大陆,来面试的时候从西雅图坐大巴过来,沿途经过海洋,冰川,火山,温带雨林,到达处于沙漠边缘的埃伦斯堡。刚来的时候觉得到了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心想就把这里当成一个回北美大陆的跳板,过几年就跳往东部,离我孩子近一点,因为我儿子一直住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但时光如电,不知不觉在这里已经是第十个年头。而且也慢慢习惯和喜欢上了埃伦斯堡这个大农村。艾伦斯堡地处华盛顿州中央,本来是华盛顿州首府的两个侯选地之一,结果议会投票后,埃伦斯堡输给了奥林匹亚市(当今州首府)。为了弥补埃伦斯堡人民的热情,议会决定把华盛顿州师范学校搬迁到埃伦斯堡,也就是现在的州立大学中央华盛顿大学的前身。

埃伦斯堡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城。中央华盛顿大学是小城里最大的雇主,其他一切商业活动都是围绕大学在运转。学校宿舍有限,只能提供一年级新生住校, 其他学生都是租房住校外,这给本地居民带来了各种商机和生机。小城里大型连锁超市有三个,分别是FredMeyer,Super1Food,和Safeway,能满足日常生活需求,有时周末会开车去亚基马市,亚基马市有九万多人口,周围还有几个小城市,是一个城市群,所以在亚基马有沃尔玛Walmart,好市多Costco,梅西Macy's等大型连锁超市和百货公司。如果想买更多商品,就开车2个小时不到去西雅图。

华盛顿州是美国最漂亮的州之一,埃伦斯堡周围有温带雨林的高山,也有住满了响尾蛇野鹿和野山羊的荒漠。发源于加拿大哥伦比亚省的美国第六大河也是西北部太平洋地区最大的河流哥伦比亚河横穿而过,哥伦比亚河经华盛顿州进入俄勒冈州然后入海,距离埃伦斯堡就是半小时车程。埃伦斯堡就在哥伦比亚河的最大支流亚基马河边,所以这里有山有水。附近农场到处可见牛羊,苹果林,葡萄园,和种满牧草的草地,在这里,种草比种粮食还挣钱。

生活在大学城的好处就是生活成本低,买得起房子,接地气,近自然,种种菜,种种花,钓钓鱼,过过神仙般的日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16383-1282574.html

上一篇:美国图书馆学会会长是啥级别?
下一篇:美国大学如何培训学生查找学术资源和引用文献的?
收藏 IP: 47.6.205.*| 热度|

19 杨卫东 杨辉 蔡宁 褚海亮 梁洪泽 张红光 苏德辰 魏武 杨正瓴 叶春浓 李世晋 张明武 叶建军 王启云 李世春 陆仲绩 张晓斌 周阿洋 孙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2: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