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JAS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EEEJAS

博文

基于循环显著性校准网络的胰腺分割方法

已有 1385 次阅读 2022-12-4 16:55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引用本文

 

邱成健, 刘青山, 宋余庆, 刘哲. 基于循环显著性校准网络的胰腺分割方法. 自动化学报, 2022, 48(11): 2703−2717 doi: 10.16383/j.aas.c210865

Qiu Cheng-Jian, Liu Qing-Shan, Song Yu-Qing, Liu Zhe. Pancreas segmentation based on recurrent saliency calibration network.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22, 48(11): 2703−2717 doi: 10.16383/j.aas.c210865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doi/10.16383/j.aas.c210865

 

关键词

 

胰腺分割阶段上下文信息切片上下文信息卷积自注意力校准模块 

 

摘要

 

胰腺的准确分割对于胰腺癌的识别和分析至关重要. 研究者提出通过第一阶段粗分割掩码的位置信息缩小第二阶段细分割网络输入的由粗到细分割方法, 尽管极大地提升了分割精度, 但是在胰腺分割过程中对于上下文信息的利用却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 粗分割和细分割阶段分开训练, 细分割阶段缺少粗分割阶段分割掩码信息, 抑制了阶段间上下文信息的流动, 导致部分细分割阶段结果无法比粗分割阶段更准确; 2) 粗分割和细分割阶段单批次相邻预测分割掩码之间缺少信息互监督, 丢失切片上下文信息, 增加了误分割风险. 针对上述问题, 提出了一种基于循环显著性校准网络的胰腺分割方法. 通过循环使用前一阶段输出的胰腺分割掩码作为当前阶段输入的空间权重, 进行两阶段联合训练, 实现阶段间上下文信息的有效利用; 提出卷积自注意力校准模块进行胰腺预测分割掩码切片上下文信息跨顺序互监督, 显著改善了相邻切片误分割现象. 提出的方法在公开的数据集上进行了验证, 实验结果表明其改善误分割结果的同时提升了平均分割精度.

 

文章导读

 

胰腺癌具有侵袭性强、转移早、恶性程度高、发展较快、预后较差等特征, 根据美国癌症协会报道, 其5年生存率低于10%, 死亡率非常高[1]. 胰腺癌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 并对临床医学构成巨大挑战. 胰腺的准确分割对胰腺癌检测识别等任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胰腺处于人体后腹部的解剖位置, 其脏器影像常被遮挡不易识别, 且其形状和空间位置多变, 在腹部CT图像中所占比例较小, 其准确分割问题亟待解决.

 

近年来, 由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发展以及全卷积网络(Fully convolutional network, FCN)[2]的出现, 医学图像分割准确率取得了较大提升. 针对不同患者间胰腺形态差异性较大的解剖特征, 基于单阶段深度学习分割算法极易受其较大背景区域影响, 导致分割准确率下降. 现阶段常用解决方法是基于由粗到细的分割算法[3-6], 通过粗分割阶段输出掩码进行定位, 只保留胰腺及其周围部分区域作为细分割阶段网络输入, 减小背景区域对目标区域影响, 提高分割精度. 由粗到细的分割算法虽然减少了腹部影像背景区域对目标区域的干扰, 但是针对形态和空间位置多变的胰腺小器官增强前景区域同样重要. 同时粗分割阶段仅保留了定位框的位置信息, 却丢失了胰腺输出分割掩码的先验特征信息, 从而细分割阶段缺少粗分割阶段上下文信息, 有时会获得相比粗分割阶段更差的分割结果, 如图1所示. 此外, 由于在CT影像中胰腺与邻近器官密度较为接近、组织重叠部分界限分辨困难, 未合理利用相邻切片预测分割掩码上下文信息常导致误分割现象, 如图2所示. 结合相邻预测分割掩码容易看出, 中间切片存在误分割区域(红色部分), 合理利用预测分割掩码切片上下文信息能够校准误分割区域.

1 粗细分割存在问题示例

2 误分割示例

 

针对胰腺细分割阶段缺少粗分割阶段上下文信息的问题, 文献[3]提出了固定点的分割方法. 训练阶段使用胰腺标注数据训练粗分割网络, 然后使用粗分割网络的预测结果对原CT图像进行定位、剪裁, 只保留胰腺及其周围部分区域作为细分割网络输入, 通过反向传播, 优化细分割结果. 测试阶段, 固定细分割网络参数, 使用细分割网络预测掩码获得定位框并剪裁CT图像, 再次输入细分割网络, 迭代此过程获得优化的分割掩码, 以此缓解缺少阶段上下文信息的问题. 但是此分割方法本质上仅循环利用细分割定位框的位置信息, 缺少对分割掩码的循环利用, 缺少联合训练, 导致分割效果提升有限.

 

针对如何合理利用切片上下文信息解决胰腺与邻近器官密度较为接近、组织重叠部分界限分辨困难导致的误分割问题, 研究者提出了利用卷积长短期记忆网络(Convolu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 CLSTM)[7]和三维分割网络的方法[8-10]. 文献[8]将相邻CT切片输入到卷积门控循环单元(Convolutional gated recurrent units, CGRU)[11], 使当前隐藏层输出信息融合到下一时序隐藏层中, 通过前向传播, 当前隐藏层可获得融合之前切片上下文信息的输出表示. 文献[9]通过双向卷积循环神经网络, 同时利用当前层前后切片上下文信息进行胰腺分割. 但是目前大多数基于卷积循环神经网络的分割方法在利用切片上下文信息时, 只能按照输入切片顺序、逆序或结合顺序和逆序的方式. 这些方式严重依赖输入序列顺序, 并且相隔越远的切片在前向传播过程中能够共享的上下文信息越少. 与前述方法不同, 文献[10]将邻近切片输入三维卷积神经网络, 有效利用切片上下文信息, 改善了分割结果. 但基于三维卷积神经网络的分割方法, 受限于三维训练数据量过少和显存消耗过大, 大多数方法是基于局部三维块的分割. 虽然局部块中切片上下文信息得到了合理利用, 但是全局三维信息却缺乏连续性, 导致分割掩码存在过多噪点. 相比于三维图像分割方法需要解决三维图像数据量过少及参数量过多带来的显存问题, 基于卷积循环神经网络的二维图像分割方法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设计算法解决.

 

根据以上分析, 本文针对现有基于由粗到细的二维胰腺分割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设计了循环显著性校准网络, 其结合更多的阶段上下文信息和切片上下文信息. 通过设计的卷积自注意力校准模块跨顺序利用切片上下文信息校准每一阶段的胰腺分割掩码, 循环使用前一阶段的胰腺分割掩码定位目标区域, 增强当前阶段的网络输入, 完成分割任务的联合优化. 提出的方法在公开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验证, 结果表明其有效地解决了上述胰腺分割任务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的主要贡献如下:

1) 提出循环显著性校准网络, 循环利用前一阶段胰腺分割掩码显著性增强当前阶段胰腺区域特征, 通过联合训练获取更多的阶段上下文信息.

2) 设计了卷积自注意力模块, 使得胰腺所有输入切片预测分割掩码之间可以平行地进行跨顺序上下文信息互监督, 校准预测分割掩码.

3) 在NIH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和MSD (Medical segmentation decathlon)胰腺数据集进行了大量实验, 实验结果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及先进性.

4 迭代过程

 

针对胰腺分割面临的问题, 本文提出了基于循环显著性校准网络的胰腺分割方法. 其主要贡献在于: 1)利用更多的阶段上下文信息联合训练, 改善了传统由粗到细胰腺分割方法仅使用粗分割阶段输出掩码定位框坐标信息作为细分割网络输入的先验, 导致缺少阶段上下文信息的问题; 2) 使用卷积自注意力校准模块跨顺序、平行化利用相邻切片上下文信息的同时, 自动校准每一分割阶段输出掩码, 解决了胰腺与邻近器官密度较为接近、组织重叠部分界限分辨困难导致的误分割问题. 和其他胰腺分割方法相比, 本文方法显著提高了样本平均DSC分割准确率并改善了困难样本分割结果. 本文方法可用于辅助医疗诊断, 后续研究将考虑如何进一步利用更多的阶段上下文信息及切片上下文信息改善分割结果的同时, 使用模型蒸馏方法轻量化模型框架.

 

作者简介

 

邱成健

江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医学图像分割. E-mail: 2111908005@stmail.ujs.edu.cn

 

刘青山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视频内容分析与理解. E-mail: qsliu@nuist.edu.cn

 

宋余庆

江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医学图像分析, 数据挖掘. E-mail: yqsong@ujs.edu.cn

 

刘哲

江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智能处理, 医学图像分析. 本文通信作者. E-mail: lzhe@ujs.edu.cn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291369-1366501.html

上一篇:《自动化学报》发表文章入选第七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下一篇:基于MHSA和句法关系增强的机器阅读理解方法研究
收藏 IP: 222.131.24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5: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