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米之乡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gFisher 喜欢另辟蹊径,喜欢思考圈外的东西,喜欢感悟人生,喜欢教育

博文

学习王阳明,可以致良知,改风气

已有 6423 次阅读 2011-10-20 19:57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学习, face, 见死不救, 王阳明

   近日来,在网络上对于见死不救的批评很多。很多人,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是,我近日在图书馆翻得王阳明的著作,觉得我们这批评声是否可以停止了。当我们在批评谴责别人的同时,我觉得更加应该思考自己的过失了。
   王阳明在《象山文集序》中说:“盖王道息而伯术行,功利之徒外假天理之近似以济其私,而以欺于人。。。。”意思是说正统的王道不盛行了,功利之人接着仁义的幌子,为自己谋求私利,并且还欺骗与世人。当然这是王阳明在批评朱学传到明代以后发展出来的虚伪化。指出,明代的程朱理学已经完全流于虚伪,士大夫讲的是仁义道德、忠信孝悌,而求的是声色利禄、富贵权势,就如我们俗话说的“满嘴的仁义道德,满肚子的男娼女盗”。反观现在,我们是不是真是如此,世人都好权利富贵,因为权利富贵能给人满足感。但是,在追求这种满足感的同时,我们是不是也要注意一下自己的良知。道德的沦丧和良知的失落,必须重新建立,而我个人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教育,教育我们学会做人,重新学习儒家思想里面精华的部分。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忽略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王阳明的良知说,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典范。他要求我们即知即行,知行合一,而不是言而不行,知行为二。
   看当今中国是不是如此?完全脱离了知行合一的思想。是言而不行,政府官员说的是人话,办的是人事。当然,此人若用古人的话来说是“禽兽”。竟然冠以如此称谓,可见古人对此类行为的厌恶。可是如今呢,似乎人人都是如此,嘴上说的很好听,可是做起事来却很难看。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这是由于社会风气不正,领导人作风不正派,带了不好的头。古人云:“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官员的道德是风,老百姓的道德是草,草随风倒”,官员的道德水准决定着整个社会的道德大环境。说白了,一群没有道德水准的官员,没有真本事的官僚占据着权力的制高点,不作为。只想着自己的利益,能树立好社会好风气吗?
   所以当前社会的弊病,没有一个好的学习大环境,人所学之物没有净化心灵之功效。流行于世的,则是一些励志书籍,快速致富之类的书籍。在国外,尚且还有《圣经》这类宗教类书籍,能让国外人心灵等到净化。可是,我们走的太快,马克思的教义里面没有教育人心灵的东西。所以,在举国推崇马克思的时候,却忘了去如何教育人的心灵。
   心灵的教育,能让人不虚妄,能让人内心安定,能让人有安全感。人一旦有了安全感,就不会有任何过激或者异常的行为了。致良知,意思就是让人们接近良心,良知即孟子的四端“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如孟子曰:“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在孟子看来,如果推广四海,可以治天下、保四海;如不能推广,则不能事父母。因此,鄙人认为教育心灵比教育文化知识还要重要。但是在推广教育的同时,一定要做知行合一者,而不是程朱理学到了后期的虚伪化。因此,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致良知论等一些优秀的思想很值得我们学学,用来改改这污浊的社会风气。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28051-499106.html

上一篇:另一案例证明路人的冷漠
下一篇:研究生那点事儿(一)
收藏 IP: 58.246.161.*| 热度|

5 陈小润 陈安 黄锦芳 彭思龙 李方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5 03: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