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anlf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anlf

博文

天宫二号,回家;中国空间站,启动! | 科技袁周虑

已有 4254 次阅读 2019-11-27 15:2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导读

本期袁周虑话题:高空抛物解决方案;天宫二号“回家”;新的高效灭蚊法;美国中国并列数学奥赛第一。另外阿帅阿玄报道天宫二号和中国空间站,与印度的航天大动作并无关系,请同学们不要过度联想。

最重要的,正如袁老师那句“在冲出地球移民宇宙这场人类最伟大的事业当中,中国能够扮演领导角色”正逐渐从期望变成现实;而见证天宫二号的谢幕,等待着中国空间站的登场,我们这一代中国人正见证着这样的历史!

注:风云之声内容可以通过语音播放啦!读者们可下载讯飞有声APP,听公众号,查找“风云之声”,即可在线收听~

宇视高空抛物解决方案

S:阿玄你今天是咋了,头上挂彩了?

X:今天特别倒霉,刚要进寝室楼大门,被不知道谁丢的香蕉皮砸中了。

S:这不一块香蕉皮而已嘛,你怎么还随身带着!

X:这可是物证,要保留好!高空乱丢东西的危险性往往超乎人们的想象!即使是一块香蕉皮,如果从超过10楼的高度丢下来,冲击力相当于两公斤物体的重力!幸好我头铁,这幸亏我们寝室楼不高好吗!

S:这倒是的,正好能从你的切身体会来引出我们下面这个关于“高空抛物”的新闻!近年来,“高空抛物”造成的伤亡事件频发,越发成为一个社会安全问题。高空抛物让人防不胜防,尤其最近进入了暑假。一方面,学生儿童户外活动变多,脆弱的身躯很容易成为高空抛物的受害者。另一方面,有些小朋友放假了独自在家不太安生,甚至把乱丢东西当成一件趣事。仅仅只看今年6月,已经出现了深圳一名5岁男孩被小区一高空坠落的窗户砸中身亡这样的惨案,全国各地的受伤案例更是数不胜数。而这种高空抛物导致伤亡的情况每年都会不断重演!

1.webp.jpg

X:哎,这么听下来,想要解决这乱丢东西的问题还是要解决人的问题啊。这“高空抛物”最让人头疼的地方就是很难追查到具体责任人,甚至出现受害人起诉整栋楼业主的情况。

S:那人自己解决不了,就要技术来监督了!这方面最近杭州传来了好消息:余杭区从去年8月开始与宇视科技合作启动“智慧小区”试点方案,至今已经参与并配合解决相关案件共83起。

在这个方案里,每幢单元楼南北两侧的地面立杆上都会安装上高清智能摄像机,并且不同于16:9的常规横向拍摄,可以支持9:16的纵向模式,覆盖整栋楼,而且广角镜头可将单元楼的窗户和阳台都纳入拍摄范围。同时高级别的IP67防尘与防水保护,可以经受极端天气考验。不仅如此,整套方案还采用了超星光技术,夜晚无需辅助光源,也能全彩高清成像。

X:呃不过这么高清,抛物的人是定位准了,但总是被拍着难免不舒服了。

S:这就不会,在这种技术下住户家中的情况是拍不到的。摄像头在安装时,已经做了角度调优,既能全面拍摄,也能保证不穿透居民窗户。也就是说只是记录你在窗口和阳台上的行为!而且,摄像头抓拍的录像,宇视公司内置了加密技术,必须经过申请才能回放调阅,只有特定权限才能播放视频。

X:那赶紧给大家都安排上啊,希望我们宿舍楼也能早日用上这个技术,这样就能抓到乱扔这种东西……(边说边拿出香蕉皮)的人了。哎,这香蕉皮上怎么还有字:‘用作砸阿玄的道具,吃完可报销’……(抬头看向阿帅,阿帅逃跑)

天宫二号完成任务

S:2019年7月19日晚上21时06分,中国“太空实验室”天宫二号离开了它工作了1036天的轨道,受控离轨并进入大气层,随着少量残骸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标志着天宫二号的任务圆满结束了。

2.webp.jpg

X:天宫二号在中国载人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中国的载人航天计划中,我们划分了三个阶段的目标:第一步当然是实现航天员能往返太空,2003年杨利伟成为中国的“太空第一人”,中国也打破美俄垄断成为全世界第三个能独立自主载人航天的国家;第二步则是全面突破发展空间站的核心技术,包括航天员的出舱行走、飞行器对接、太空实验等,2011年发射的天宫一号和2016年发射的天宫二号就都是为这个目标服务,所以它们也被称为中国的“太空实验室”;而第三步就是建设能够大规模、长期载人驻留的空间站。

S:而天宫二号的退役正是中国即将全面进入“空间站”时代的标志!同学们还记得我们袁周虑不久前还报道过中国正式公布第一批“空间站”国际科研项目名单吗?这一切正提醒我们。中国离“空间站”时代越来越近!而我国“空间站”阶段的首次飞行预计于2020年上半年组织实施。所以天宫二号的谢幕,我们除了感谢它在超过1000天的日子里对中国航天科研方面所作出的贡献,更应该铭记这代表着中国航天踏上了全新的阶段!

X:相信很多同学都对中国的航天发展史有所了解,知道我们最初经历过许多坎坷。尤其是在拥有先进技术的西方国家全面封锁下,中国基本是靠“硬磕”一点点凿出了自己航天器的每一块零件。但是,我们有个优点,就是在遇到挫折时不会就此停下来,去抱怨谁又占了我们便宜或者企图去扼制比我们先进的技术发展,而是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学习和追赶上。中国空间站预计在2022年全面建成,而随着国际空间站的退役,这可能也会是未来人类在一段时间内唯一的宇宙空间站。而我们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欢迎全世界的科学家来合作。袁老师曾说过自己最希望中国在“冲出地球、移民宇宙这项人类最伟大的事业中扮演领导作用”,而我们今天有幸正在见证这一切的发生!

绝育灭蚊

S:阿玄,下一条新闻,可听仔细了。

X:怎么,看你这么兴奋,难道又和我们的灭蚊大计有关系?

S:没错!而且这一次的灭蚊实验离我们更接近了,就发生在中国广州!

X:我知道了,蚊子再小也是肉,一定是广东人民出马,把蚊子都吃光了。

3.webp.jpg

S:《自然》杂志上线了一篇论文,记录了研究团队如何用改造蚊子的方法达到“以蚊制蚊”的效果。研究人员把两种不同的灭蚊思路进行了结合。这一次的研究对象主要针对的是白纹伊蚊,这是一种遍布全世界的常见品种,俗称“花脚蚊子”。中山大学与密歇根州立大学联合创立的热带病虫媒控制联合研究中心,负责人奚志勇教授带领了一支研究队伍,结合了两种灭蚊方式来对付实验室里的这群“花脚蚊子”。第一种方法是利用雄蚊不吸血的特性,大量投放经受辐射后不育的雄蚊,这样这些雄蚊既不会影响人类,又会干扰雌蚊的繁殖,但这种方法的问题在于这类不育雄蚊本身较为虚弱,比起正常雄蚊更难吸引雌蚊,所以效果就不理想;而第二种方法是用一种叫“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的对人体无害的细菌感染蚊子,这种细菌可以影响蚊子的生殖细胞,受到细菌感染的雄蚊子释放到野外后,当它们与未受感染的雌蚊子交配时,有沃尔巴克氏体的精细胞遇到不含同种细菌的卵细胞,“胞质不融合”现象会让虫卵无法存活,达到让蚊子绝育的效果。这种方法很有效,在小范围内能够成功把蚊子“灭族”。

X:唉,那采取这第二种感染细菌的办法不就成了吗?

S:但你仔细想想它的作用原理,就能明白这种细菌感染的方式也存在一个问题:它其实是利用雌雄蚊子一方带细菌导致精卵没法融合的原理达成绝育的,所以如果雌蚊子本身也携带了这种细菌,那就会出现携带这种细菌的雌雄蚊子还是能继续繁衍种群的情况。

X:对哦,而且这样时间长了最终都会是这种带菌的蚊子存活下来,就等于让这种细菌完全无效了。

S:是的。所以研究人员才将这两种方法做了组合和优化,具体办法是,先通过细菌感染保证蚊子交配后无法产下后代;随后,再用低剂量辐射让这些蚊子不育,这么做的好处是,被细菌感染的雌蚊即便意外放出去也没有风险,同时保证辐射水平不至于影响雄蚊的生殖竞争力。

X:我明白了,这个差不多就是双重保险的原理!那么实验效果如何?

S:非常好!在持续两年的改造蚊投放后,野生蚊子数量锐减了90%左右!而在两个实验的岛上居民的反馈来看,受到的蚊子叮咬率分别下降了96.6%和88.7%!怎么样阿玄,这可能是我们关注这么久灭蚊的科技进展,最有干货的一次了,快,有没有产生什么灵感?

X:快给我看论文去,学学人家怎么弄得,赶紧给我也整一个。

IMO中美平分夺冠

S:下一条新闻。7月20日,第6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公布成绩,中国队获得了总分227分,与美国并列团体第一!

4.webp.jpg

X:这也是时隔整整20年再次出现并列第一的情况,上次是99年,中国和俄罗斯并列第一。

S:这也可见中国一直是数学奥赛中的传统强队,当然美国队向来也不差,但中国队之前一度创造过四连冠、五连冠的佳绩。所以在这次重新夺冠之前,已经连续4年没有获得第一的中国一度被很多人认为已经严重下滑了。

X:这个话题要说起来可有的可唠了,比如中国参加数学奥赛的历史,美国俄罗斯这些强队的表现变化,当然还有很多同学通过这次新闻里也发现了,美国队6名参选选手里有5名是华裔这个现象。

S: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美国不仅是5名队员是华裔,他们的教练也是一位华裔。他名叫罗博深,而在他担任教练的5年内,美国队已经拿到了4次第一,要知道美国队历史上总共才拿到了8次!

X:而且,科技袁人的观众朋友们要有福了,这位罗教授,也是袁老师的朋友。

X:这袁老师是不是家里有一本“交友笔记”,只要写上谁的名字谁就成他朋友了?

S:总之,关于奥赛数学,很快袁老师就会在节目里专门和我们聊聊,并且,重点来了,美国队教练罗博深也会亲临科技袁人PLUS,和袁老师当面对谈聊一聊奥赛、美国队和数学的事!

X:更多的我们就不剧透了,感兴趣的同学请继续保持关注我们科技袁人账号吧!


原文发布在【风云之声】公众号(2019年7月28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277323-1207800.html

上一篇:快报 ! 2019年数学奥林匹克(IMO)成绩公布,排名第一的竟然是……
收藏 IP: 223.71.15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3: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