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认同感首先需要彼此在心理上的认同。师生间的心理交往和交流既有认知心理的交往,也有情感心理的交往,并表现为双向互动性。
其一、从认知心理交往来看,导师作为传道授业的主体,一方面要向学生传递认知的信息,另一方面还要从学生那里获取认知活动的反馈信息,以此来调节自己的付出程度和方式;于研究生而言,研究生也要能认同导师的教学理念,并将这种对理念的理解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这样师生之间就存在着认知心理信息的双向互换。
其二,从情感心理来看,师生之间的情感交往是师生心理交往的动力和支柱,师生之间的心理交流是以情感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激励为基础的。在这种双向互换的心理关系中,师生交往体现为真正意义上的人际关系,它使师生关系摆脱了既定的“导师”和“研究生”的角色束缚和纯粹的利益交换关系,把师生双方联结在一定的情感氛围中,实现认知信息和情感信息的传递和交流。通过这种交往和交流,师生之间可以建立起友好、谅解、亲近、依恋的关系,形成有利于教学的环境。
然而这种良好的教学氛围的维系,不仅仅靠双方心理的认同,更需要上升至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心理相容,从而在导师和研究生学术团队之间、研究生个人之间,心理上彼此协调一致,并互相接纳、互相理解、互相认可。心理相容能形成师生之间融洽的气氛,对维系正常的师生关系具有重大的聚合作用。在这种和谐的心理相容师生关系中,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彼此互相信任、互相体谅,导师的行为能引起研究生相应的响应和肯定,研究生的行为才能获得导师的信任和肯定。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