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eyu515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eyu515

博文

孤独症系列动态。。。----之369次香山科学会议

已有 3685 次阅读 2011-10-13 16:21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center, border, middle, 会议, 孤独症

孤独症研究现状及前沿问题
——第369次香山科学会议综述(摘要)

 
第369次香山科学会议在北京成功召开。图为执行主席吴瑛研究员、魏丽萍教授和吴柏林教授在主持会议(从右到左)。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泛称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类严重的因神经发育失调而导致的儿童精神疾病,表现为社交互动能力缺失、语言和非语言交流缺失或困难、行为和兴趣等活动有限和单调重复。75%的患儿智力低下,成年后仍然有50%~70%的患者社会适应不良,生活不能自理,终生需要照顾,孤独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美国每个孤独症患者一生的花费高达375万美元。2008年, 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孤独症日,孤独症已成为急需关注的全球公共健康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中国有60万~180万的孤独症患儿,也有学者认为目前中国可能有150万~780万孤独症患者。
 
近年来,发达国家的政府、基金会、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及公众对孤独症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普遍提高,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到攻克孤独症的研究和诊疗中。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对孤独症的认识滞后,重视不足,相关临床诊断和治疗资源严重不足,相应的研究及诊疗投入甚少。因此中国急需提高全社会的认识程度,加大资助力度,加强临床和基础研究的投入,促进临床和基础研究学者之间的交流。
 
会议执行主席吴瑛研究员作了题为《国内外孤独症研究现状及前沿问题》的主题评述报告,并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方面对孤独症的病因进行了系统阐述。吴瑛介绍,目前的双胞胎研究和家系研究表明,孤独症是一种遗传因素占主导的疾病,但孤独症的遗传并不符合经典的孟德尔遗传规律。现有研究表明,在人类全基因组水平上与孤独症相关的基因多达300个以上,但大部分孤独症还找不到明确的遗传学病因。吴瑛还介绍了国内外孤独症的现行诊断标准,并指出中国尚缺乏统一的孤独症诊断量表,因语言、文化背景和国情等因素的差异,中国急需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诊断量表;同时更要明确如何在诊断后尽早实施干预措施。吴瑛在报告中强调了中国孤独症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明确了中国孤独症研究的方向,呼吁国内各层面关注孤独症,加强临床专家与基础研究人员的合作。
 
海外孤独症研究进展和展望
 
美国波士顿孤独症联盟由哈佛大学、哈佛大学医学院、波士顿儿童医院等12家大学、研究所和医院的基础和临床专家组成,成立三年来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规范了诊断标准,收集了几千例病人样本,发现了拷贝数变异等多种孤独症遗传因素,发现了有望用于早期诊断的分子标记物,为病人及家庭提供治疗与咨询。美国孤独症研究经费来自于民间资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美国国防部。
 
一位来自意大利的专家介绍了在该国历时13年的孤独症样本收集工作中的经验,并指出中国急需建立自己统一的诊断量表。来自美国的报告指出,多项研究表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非常有效,美国儿科协会已敦促所有儿童在18个月和24个月时接受孤独症筛查。2007年~2009年间,国际上相继发表了200余篇论文探讨孤独症的致病因素,临床表型多样,试图在孤独症谱系障碍中寻找共同的遗传因素,从而寻找生物标记物用于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
 
中国孤独症临床研究现状和展望
 
会上报告的“北京孤独症的诊断和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近几年来孤独症患者的就诊比例日益升高。临床资料显示,25个月至36个月发现患儿存在异常的比率最高,语言发育障碍是引起父母关注的最主要问题,初诊年龄以3岁居多,最小为15个月左右。目前国内使用的诊断标准包括DSM—IV,ICD—10等。虽然在北京大学第6医院院长于欣教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魏丽萍、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教授吴柏林的倡导下,北京和上海已开展相当的ASD研究,但我国的ASD临床研究还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尽管国内现在用于智力和发展水平的评估量表较多,基本能够和国外接轨,但症状评估量表可用的就很少,只有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ABC和儿童孤独症筛查量表等。临床诊断工具的使用也相当有限,仅有CARS,而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ADI-R)和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ADOS)目前在临床上还不能广泛使用。
 
2004年,北京市2~6岁儿童精神残疾调查结果显示,孤独症谱系障碍中的典型孤独症的患病率是千分之一点五,低于欧美等国家的结果。与会专家认为,目前国内的流调数据一般都在千分之一到二之间,和西方国家的流调数据相差甚远,这主要是因为诊断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另外在流调过程中,国内还没有专业的团队进行诊断,可能会把高功能孤独症和不典型孤独症筛漏,导致结果的不准确。专家指出,可靠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医生的培训至关重要。
 
针对上海和无锡等地的儿童孤独症的诊断、干预治疗和流行病学调查的情况,专家建议,为了更好地实施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要尤其重视提高家长和保健医生对孤独症的认识;通过广泛宣传提高各人群对孤独症的认识;要加强对一线筛查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强其对孤独症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能力,大力提高孤独症康复训练的师资水平。对国外成熟的筛查量表需加以改进并完善;目前精神科医生和儿科医生对孤独症的认识差距较大,需要加强交流和沟通。
 
孤独症的遗传学与神经生物学研究
 
与会专家介绍了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在孤独症等复杂疾病研究中取得的新进展,并提出如下建议:孤独症是一个多因素的复杂疾病,应采用系统整合的策略,通过对不同实验手段得到的孤独症相关基因和蛋白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寻找致病基因。通过寻找孤独症相关疾病的共有分子通路,构建孤独症相关分子网络。在分析孤独症相关SNP时要特别关注起调控作用的SNP。规范化地收集病人的临床和遗传信息,构建孤独症病人数据库。
 
专家认为孤独症是一种神经突触疾病,与神经元发育,神经网络建立和神经系统功能密切相关,但其分子机制有待深入研究。从分子神经生物学的角度,研究树突、轴突中蛋白及非编码基因在神经突触形成中的功能,了解它们在大脑发育和成熟中的作用,将有助揭示它们的突变导致孤独症的致病机理。虽然孤独症有明显的行为特征,包括社会交往困难和刻板行为,但社会交往困难的评估缺乏客观指标,刻板行为是否具有特异性目前尚不清楚。
 
共识和建议
 
吴瑛认为,急需建立一个孤独症谱系障碍中国医疗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的合作平台,把临床医生和基础科研人员组织起来,共享资源,以国家孤独症联盟的形式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会专家对吴瑛的提议表示赞同,决定通过中国孤独症联盟这一平台提高社会各层面对孤独症的关注,组织临床专家和基础研究人员,从多方面推动国内孤独症的研究工作,并建立起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体系。
 
2009年12月,吴瑛、沈岩、魏丽萍、于欣等发起组建了中国孤独症联盟(Autism Consortium China,ACC),该联盟的主要目标包括:提高我国政府与社会各阶层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认识;建立标准化的临床诊断标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流行病学筛查;组织开展国内跨学科、高质量的孤独症谱系障碍研究;推进孤独症谱系障碍研究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在国内和国际上建立综合行为和分子诊断的早期诊断标准,以及行为干预到药物治疗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与会专家决定将联盟分成3个工作组:临床医学工作组,基础研究工作组和病人家庭支持工作组并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鉴于目前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V)的修订正在广泛征求意见,将来必定成为国际通用的包括孤独症在内的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中国孤独症联盟有必要在修订过程中及早介入,让其兼顾中国的国情和语言文化背景,以利于国内未来的孤独症研究工作和临床诊断。
 
二是孤独症筛查和诊断工作应分三层来进行,初筛、细筛和诊断。为了中国孤独症研究的长足发展,中国需要标准化的初筛、细筛和诊断量表。采用简化的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对公众进行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早期初步筛查。从1岁开始在儿童常规保健门诊中引入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细筛工作,目标是将我国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诊断年龄提早。在有条件的三级甲等医院儿科开展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诊断工作,推荐以DSM-IV诊断标准,也可以分别参考ICD-10以及CCMD-3作为诊断标准。根据国际诊断标准并结合中国国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ASD筛查和诊断量表。
 
三是积极推动国家开展全国性的中国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病率抽样调查,以获得我国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准确状况,以此作为国家有关部门的决策参考。
 
四是在妇幼保健体系和各级各类残疾人康复体系中,积极推广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干预适宜技术,充分利用我国业已建立的儿童保健网络体系,逐步推广和普及以社区为中心、家庭积极主动参与、在评估基础上建立的个体化的、以行为干预—结构化—人际关系等综合技术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干预体系。
 
五是积极开展中国孤独症联盟中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组之间的合作,开展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鼓励多学科合作开展临床科学研究工作。
 
在过去一年,中国孤独症联盟围绕以上的目标成功地举办了一系列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讲座和公益活动,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瞩目及好评。吴瑛强调,如有良好的国家支持,中国孤独症联盟应该有决心和信心把中国孤独症联盟打造得比其他先进发达国家的联盟更加和谐有效,把中国孤独症临床和基础研究引领到世界前列。
 
《科学时报》 (2011-3-5 A6 专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25263-496399.html

上一篇:团队的凝聚力。。。
下一篇:中国孤独症研究现状。。
收藏 IP: 183.64.203.*| 热度|

2 许培扬 肖重发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2: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