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环境教育 赵金丽博客 ...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apaya313575

博文

美国阳光大男孩Sam

已有 7376 次阅读 2013-3-4 14:08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阳光, 美国, 科学研究, 男孩, 探究式

初识

初见Sam,是去年10月的一个周五,参加每周组会的路上。

Hello, I am Samuel Parker, you can call me Sam. Nice to meet you!灿烂的笑脸之后,便是礼貌的中国式握手。

组会上,大家热火朝天地讨论着各自的研究、或别人的论文,中英文交互着。即便是那样的氛围,有人积极参与着,有人静静地盯着自己的电脑,有人默默地听着。唯有Sam,坐在最显著的位置上,竟然不停地打瞌睡——许是初到中国,时差还没调过来呢:)

后来在一个桌上吃饭,聊着聊着,方知他才刚刚21岁,哈佛大学生,联系岛主来这里实习,如何做科学研究——阳光、礼貌、独立、有梦想,这便是Sam给我的初识印象。

 

渐熟

Sam渐渐熟悉起来,是因为岛主要求他在他自制的Tentative Schedule里加入环境教育的活动,于是我们就经常E-mail,或一起面对面商谈如何参加我们的冬令营——“大手拉小手”的科学探究活动。

1月中旬,Sam为北京古城小学的孩子们分享他的个人经历:从他的家乡美,到他的个人爱好,从哈佛大学的学习生活,到来到西双版纳后如何开展榕树和榕小蜂的研究等,通过他生动肢体语言的表达,在我协助翻译下,孩子们立刻被这个美国大男孩深深地吸引住了,纷纷举手提问:你家乡的那座大桥有多大?你是不是从小读书很用功?你在哈佛大学是不是很有卓越感?你为什么会来西双版纳?......那一夜,学术报告厅真是异常热闹,孩子们的笑声在山谷回荡,飘到了罗梭江上......

 

欣赏

古城小学的孩子们走后,这里陆陆续续又来了6批近400名北京的中学生。我们的“大手拉小手”科学探究活动由系列环节组成,其中最核心的环节便是带领孩子们做科学探究的小课题——简单地说就是让孩子们体会科学是怎么回事,科学家们怎么来做科学研究的。自第3批中学生起,Sam连续4次参加了我们的课题研究。

次日清晨,在带队老师的指令下,孩子们叽叽喳喳地排着队——6-10人为一小组,根据其兴趣选择不同的课题。远远地就看见Sam背着黑色的背包,抱着一个大纸箱,又是一脸灿烂地走过来了——他总是很准时。

找到他的小组后,他并不急于告诉孩子们要做什么,而是先与他们一一握手,询问每个人的英文名字、兴趣爱好,直到他能一一叫出每个孩子的名字,再带他们到附近的报告厅,从背包中拿出电脑,用PPT先给孩子们展示他们即将要研究的对象:榕树和榕小蜂。

“什么是热带雨林?”

“榕小蜂这么小,它们如何在浩瀚的热带雨林中找到‘情有独钟’的榕树?”

“全球气候变暖这么一个大环境下,对小小的榕小蜂会有什么影响呢?”......

Sam通过一连串提问,启发孩子们理解地球如何绕太阳转,如何在赤道两侧形成独特的区域进而形成热带雨林,以及榕树在热带雨林中的地位,榕树和榕小蜂的关系,榕小蜂随着温度变化会有什么影响等。用Sam自己的话说,这叫Socratic-method(苏格拉底式提问法),而在一旁拍照并旁听的我,亲见那些孩子们的眼神逐渐明亮起来。

PPT展示完后,Sam收起电脑,便带着孩子们去园子里观察榕树、榕果(无花果)内榕小蜂,并把事先准备好的Hand-out(讲义,类似于练习题)发给他们。我看了下Hand-out的内容,主要是关于榕树与榕小蜂的基本介绍,设置了科学问题、假说、方法、讨论等空格,让孩子们小组讨论后填写的。Sam先让孩子们自己填写看看,然后再和他们一起讨论,最终定下的课题研究题目是:温度与榕小蜂存活率的关系。

定下了研究题目,他便从事先准备好的那个大纸箱掏出实验的材料——榕果,实验用的培养皿,然后让孩子们分组打开每个榕果,找出小蜂放入培养皿内,并计数。孩子们从来没有打开过榕果,也从来没见过比蜜蜂小得多的榕小蜂,这个看似简单的操作,他们做起来却异常笨拙。每当这时,Sam便耐心示范,教孩子们每一个细节。计数完后,孩子们在Sam的指导下,将装有榕小蜂的培养皿放入恒温箱内,调整不同温度,计数存活榕小蜂的数量,并一一记录下来。

实验结束后,Sam就要辅助孩子们进行统计分析、做图表和PPT的步骤了。Sam的电脑是全英文的,孩子们操作起来很费劲,于是Sam打电话向我们求助——而每次我们一丁点的帮助,他总是千恩万谢——I really appreciate it!

按照我们活动的日程安排,孩子们小组课题的汇报要放在最后一天晚上。无论多忙,Sam总会赶来倾听他的小组汇报,不管孩子们是用中文还是英文汇报,坐在后面的他听起来总是一副津津有味的样子,脸上依然保持他那独有的阳光微笑。而当孩子们汇报结束后,他总是要上台说几句:称赞孩子们优秀的表现和精彩的讲演,谢谢XTBG环境教育组老师们辛勤的付出等等。本来只要Sam站在孩子们面前,总能获得满场的气场——唏嘘声一片,而当他用标准的美式英语、用阳光的微笑、用激情四射的肢体语言向孩子们真情表达时,满堂喝彩的掌声更是声声不断!

3月已至,阳光大男孩即将返回美国,返回哈佛大学校园,开始他新的生活。无论如何,我相信在XTBG近半年的生活对他来说应是印象深刻、别有风味的。我更相信,他所带队的那些孩子们会记得这个拥有阳光般灿烂笑容、英俊的美国老师,更会记得Sam老师教给他们最重要的东西是“ A scientist can never says sure’”

 

Sam见到孩子们的第一件事,是和他们打成一片,认识他们

Sam通过PPT,以苏格拉底式提问法向孩子们讲解榕树与榕小蜂的故事

Sam带他的学生们进入榕树园了解榕树与榕小蜂的故事

Sam的“百宝箱”——清晨采好的榕果和事先准备的实验器皿

Sam耐心教导孩子们如何解剖榕果

Sam手把手教学生

Sam总是喜欢坐在后面倾听学生们的课题汇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23949-667014.html

上一篇:西双版纳“下雪”啦
下一篇:小小的世界,真美好
收藏 IP: 159.226.249.*| 热度|

5 陈沐 曹聪 蒋迅 张鹏举 陈湘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4: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