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环境教育 赵金丽博客 ...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apaya313575

博文

茶马古道易武山

已有 8411 次阅读 2012-6-7 17:26 |个人分类:西双版纳|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茶马古道, 易武, 地衣, 麻黑

我们的车在七拐八弯中到了考察第一站——易武古镇,下车后,我们直奔“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茶文化博物馆”。博物馆的讲解员小刀告诉我们,博物馆前身是易武关帝大庙,始建于清光绪四年,曾经是人们祝寿拜灵,寄托美好希望的地方,也是商海人士互通情报,交流经验的场所。几经风霜,这里还依然保留着一些历史的古迹:有关茶事争端历史的“断案碑”,曾经连接思茅至易武的干道桥梁——永安桥的碑文,还有“永远遵守”碑、“永远重修”碑、“执照”碑、古老的马帮铃铛和鞍具等,每一件器件都诉说着一段与普洱茶有关的陈年往事。

走出博物馆,我们踏上了一条沧桑的石板路,穿梭在老茶庄旧址间,耳畔不禁又响起了那首动情的歌曲——《茶马古道易武山》。“七村八寨连着连着那易武山青石板铺的路曲曲弯弯千匹马驮万担茶跋涉艰难哟茶马古道从这里走向远方...... 在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易武茶山曾是六大茶山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商号、茶庄、店铺林立,路桥、建房等各行业欣欣向荣。据说在产茶旺季,入山作茶者达数万人,每天有五六百匹骡马在易武集散,沿着官马大道瑞贡进京,沿着滇藏大道进藏,沿着东南亚大道进入老挝、转越南、走南洋等。数百年前商旅云集的热闹景象,如今或许可以在脚下那深深烙在石板上的马蹄印里找到答案。

“山山有茶树,寨寨都种茶”、“万亩茶山万担茶”,这些曾是易武古茶山的真实写照,现如今在麻黑、刮风寨等村寨仍具有大面积、代表性古茶园,这便成为我们第二天的主要考察地。

一路上我们笑谈着“麻黑”名字的由来(“麻黑”,据说是村民的先人赶到此地时,天色已晚,用当地话说是“麻黑麻黑”的,于是他们就世代此地定居),车停了,我们走出去张望,原来这里的古茶园并非如想象那般成片的规模,那些几经修剪而矮化了的古茶树,一小片一小片散落在林窗中。我怀揣着好奇,走近了这些矮化的古茶树(树高约一米五左右),惊奇地发现茶树已冒出了今春第一芽,嫩绿的芽头微泛紫红,煞是好看;有的老叶片下还暗藏着吐着芬芳的茶花,很是清秀淡雅;最为神奇的是,茶树的主干上生出了很多地衣,有大叶梅属、梅衣属、松萝属,这些藻类与菌类的共生体,分明指示着古茶园优良的生态环境。

 

茶山深处

“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茶文化博物馆”藏品

“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茶文化博物馆”藏品2——“永远重修”碑文

“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茶文化博物馆”藏品3——“执照”碑

晒春茶

古道青石板,小猫

麻黑茶,今春第一芽

古茶树上,大叶梅属地衣

古茶树上,梅衣属地衣

古茶树上,松萝属地衣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23949-579676.html

上一篇:行走在古六大茶山深处
下一篇:刮风寨里茶王树
收藏 IP: 159.226.249.*| 热度|

4 余昕 陈沐 陈湘明 李璐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1: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