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gyj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ongyj

博文

仪器:中国科研的软肋

已有 2686 次阅读 2016-8-18 16:14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仪器:中国科研的软肋

(宋永杰  2011.10

 

仪器对科研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说科研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仪器所推动的,然而仪器却是制约我国科研发展的短板,具体表现在:1.国外仪器大举进入,国内仪器举步维艰。前不久结束的北京第十四届科学仪器展,从规模上看国外参展商的数量在1/3左右,而展台面积在1/2左右;从品种上看不仅有原子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仪等大型仪器,也有恒温槽、取样器等小型仪器,从质量上看国产仪器仅从外观上就与国外有一定差距。在实际的科研活动中,以核物理研究所需仪器为例,高纯锗探测器、半导体探测器、剂量监测仪、核电子学的模块、能谱仪、示波器、精密高压电源等,国外产品占据压倒性的优势,国内生产商规模不断萎缩,市场分额越来越小,甚至直接倒闭。2.优先考虑国外仪器已成科研人员的一种习惯。中国科研整体不差钱,在此情况下,考虑到国内许多仪器虽价廉但质不高,从国外采购就成为优先考虑和实施的,中国的科研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国外仪器厂商的经营业绩,如果能统计一下每年采购的国外仪器占当年采购仪器的比例,就能清楚看到仪器方面的差距。

中国的科研发展能否建立在主要依靠国外仪器的基础上,短期看似能满足国内科研的需求,但长期看国外的仪器决不是支撑中国科研跨越发展的坚强支柱。原因如下:国际上主要的仪器生产国是美国、日本、欧盟和俄罗斯,本身一些高精密仪器对中国就是限制进口的;前沿科研更需要向仪器厂商定制的非标仪器,靠采购成熟的商品开展研究,部分研究只能是跟着国外的屁股在跑;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现在能采购来,不见得将来也能采购来。因此,仪器必须要考虑自力更生,不大力发展仪器,仪器必将成为中国科研发展的软肋。科研强国也必是仪器强国,美国如此、日本如此、德国也是如此,反之,不是仪器强国也就很难成为科研强国,即使你的科研规模很大,但实际上只是构建在沙滩上的城堡。

国家已设立13亿的仪器专项,亡羊补牢,犹时未晚,13亿投资必定不会全都开花结果,如何才能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呢?第一,坚持以产业化为导向。投资仪器不是为研究而研究,而是为了生产和使用而投资。第二,坚持扶优和补缺。不要太过分散投资,集中扶持几个大型的仪器生产企业(或产研联盟);同时,对于已倒闭的或尚没生产的但又是关键的仪器生产领域应扶持建立起来。第三,受资助单位必须拿出自有资金配套,风险共担;第四,从仪器研发经费、产品税收等方面综合考虑,不要忽视配套政策的调整。第五,支持开展国内大型仪器的先租后买。第六,建立一个国家级的国内仪器信息平台,方便检索与购买。第七,加强科研预算的审核,进口国外仪器需说明原因并经认真审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210449-997240.html

上一篇:关于提高科研统计准确性的几点探讨
下一篇:在职人员有必要读博士后吗?
收藏 IP: 168.160.158.*| 热度|

3 叶建军 徐磊 孙学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 01: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