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lesworth 官方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arlesworth

博文

学术扯上人情世故,还能纯粹吗? 精选

已有 15480 次阅读 2024-9-18 09:22 |个人分类:科研生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近期,一位毕业仅一年的博士提前获知自然青年基金结果,并大肆炫耀已获得98万科研经费。尽管原贴已被删除,真假存疑,但仍然引发了公众对于学术圈“走关系”现象的激烈讨论:一位初出茅庐的学者,竟然可以提前得知青基申请的结果,在看似公平竞争的背后,是否隐藏着“潜规则”?

640.jpg

(图源:原帖截图)


• 科研圈项目申请现状


事实上,科研圈内的项目申请,尤其是高层次基金和项目的争夺,已不是单纯的能力比拼,人情事故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如今,学者所在的单位都对老师有文章和项目有数量要求,一些学者凭借积累的“人脉”,能够提前获取内部信息,甚至在某些环节得到特殊关照,步步高升。剩下的学者们为了能够拿到项目顺利通过单位的考核,也都四处托关系,以求生存。

640.png

(图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截图)


• 学术圈的人情往来


学术圈的人情往来也不限于基金申请,在文章发表、项目合作等环节,都或多或少交织着复杂的人情关系。


一篇高质量的论文,除了自身的努力外,往往还需要通讯作者的支持。举个例子:


同样的期刊,自己投被编辑拒,但导师为通讯作者编辑就可以送审了,加上大导师为通讯作者,只要文章不是太糟糕,就可以准备修稿了。这源于编辑每天需要处理众多稿件,往往会参考通讯作者的往期发表的文章数量和水平,当学者混到大牛程度,他的名字就是一面活招牌,审稿人往往都会在给个面子


基金申请,除了项目本身的创新性和可行性外,申请者的“背景”和“关系”也是考量因素;横向项目合作更是如此。就拿国基面上来说,仔细研究某个小众领域就会发现很多时候大牛老师在拿项目,要不然就是大牛老师参与合作的项目,如若基金名额有限,不少普通学者大概是陪跑一趟了。


横向项目大多是企业与老师的合作,企业要么就是看重老师的专业背景,要么就是看重老师的研究成果,但专业和研究成果类似的老师却是不少的,怎么就选择和你合作呢?需要点人际关系拿到横向项目倒也不是件稀奇事。



• 坚守学术本心


面对学术圈的人情世故,我们不禁要问:学术还能纯粹吗?答案无疑是肯定的,但前提是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1)科研机构和学术组织



建立健全的评审机制,确保项目申请、论文发表等环节的公平、公正、公开。


(2)学者自身



坚守学术道德,提高学术水平,自觉减少走关系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氛围。


(3)社会各界


加强对学术圈的监督与引导,尤其媒体应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揭露学术不端行为,震慑相关人员。



b站+科学网.png

论文润色 | 英国编辑团队介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201402-1451547.html

上一篇:投稿前咨询到底有没有用?来听听编辑们怎么说
下一篇:论文摘要里千万不要包含这些内容!
收藏 IP: 106.39.91.*| 热度|

4 冯兆东 梁洪泽 姚伟 xt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0: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