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淡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reamgirl 丰富、平和、微笑

博文

浪花

已有 5889 次阅读 2011-6-10 12:13 |个人分类:专业学习|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俄罗斯, 中国人, 主持人, 地理所, 被告人

9号、10号“东北亚、中亚区域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在我所举行,有意无意地看见了有关该论坛的粘贴海报,对今天第一分会场的“全球变化与生态样地”比较感兴趣,就过去听了会儿。
看了下论坛手册,参与国基本上就中国、俄罗斯、蒙古和乌兹别克斯坦4个国家。今天上午共10个被告人,基本都是这些国家的在读或刚毕业不久的博士或者助研,2/3中国人(地理所1/2),1/3别国人。
        到了会场,不多会儿第一个报告人就讲完了,主持人问下面有没有提问,下面没有反应;于是,陆续上了第二三四个人,叽叽咕咕讲完了,没有任何提问,报告人听完掌声就下来了。感觉很没意思,我一面拿着一篇讲贝叶斯推断(Bayesian inference)何时成为贝叶斯(Bayesian)的review读着,一面安慰自己:坚持吧!到饭点就撤出去好了。
        
        又上台了一位,叽咕叽咕(心想应该说的是俄语吧)了一番之后,竟然有中文翻译配合着。俄语虽然听不懂,但至少很流畅,中文翻译口齿也很清晰、平稳;于是,就这样一段俄语一段中文地继续...大概讲得内容是当前气候变暖对落叶松生长的影响,有关物候、冻土、年际气温变化的研究。听着这报告,看着统计发展史上的伟人们的工作,这氛围不禁令人遐想连篇...做个真正的科学家(散发着让人眼前一亮或严谨的学术气质和美感)其实挺美挺美的O(∩_∩)O~
看不见报告人的脸(个子不够高),也找不着翻译者,一度在想‘难道这俄语和中文都出自台上人之口?’。通过中文讲解,能很清楚地知道报告人的工作做得很不错,条理很清晰,选题也很有意思,研究结果也很不错。报告结束后,坐在前台有人举手提问,用的是不流畅的英语,这时候报告人也终于站在观众的眼前了,个子不高,穿着墨绿色的衬衫,微微发胖,一看就是非常朴实的学者,长相么?很像黑龙江大山里的鄂伦春族人。显然,他听不懂英文,台下有人(应该是俄罗斯人)在指手划脚地帮他翻译,场面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还微微有点乱,又出了一位帮手,用俄语也用中文,哈哈,那就是他了!报告人的临时翻译,一个高挑、干瘦的中国人,他忙着在提问者和报告者之间协调,还没结束后面又有人举手提问...
        
很有趣!我想语言真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不同的人表达出来差别竟然那么大?但不管怎样,流畅的表述,即让听众听得懂是第一位的。比如,会场同样流畅的俄语和中文,让人听着就是很舒服。而那些叽咕叽咕英语,很难听懂的表达让人越听越别扭。当然,也有语言讲得好,讲得很没意思的情况,以前上大学的时候就遇见不少,相反那些带着很浓重家乡口音的老师的课却是颇有趣味的。很矛盾,呵呵!
       coffee break之后,接着上台是来自母所(硕士时候的研究所)的一位年轻的助研,英语表达不很流畅却不失鲜活(基本能听懂),台上的控制能力远较之前上台的国人强,回答问题时候的反应和表达都不失自如,做报告就应该这样呵,我心里不相干地想着。之后的报告又回复到了沉闷的‘怪圈’之中,呜呼哀哉!

       我喜欢这激起平静会场的小小浪花,也要争做这样的浪花。一直在想,真正的学术交流,是必会有激烈的争辩讨论场面的,而不是无趣、沉闷的形式主义!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9471-453620.html

上一篇:破灭的中科院梦
下一篇:对高黎贡山的回忆
收藏 IP: 159.226.115.*| 热度|

2 刘光银 vigorou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