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何人的一生都是一条有始有终的线段,区别只是长短。如果说这条线段还有其他维度的话,那就是这条线段上所发出的振动。所以人生有些人追求长度,有些人追求亮度。
著名的斯蒂芬.霍金教授曾经有一部通俗的作品,叫做《时间简史》,他用理性的思维描述了人类所认识的宇宙历史。根据霍金教授的贡献,他更像是一个哲学家,他相信宇宙和生命一样,一定有时间的起点,至于有无终点他还不敢断言,然而他默认的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所预言的那个终点:死寂的宇宙。所以宇宙也是生命,也是人生,也是一条线段。
只可惜,这仅仅是霍金的猜测,是不是事实谁也不知道。然而任何人都不能否认自己的生命是一条忽然开始然后必然结束的线段。而人类也是,宇宙大概也是。这就是我们人类所面临的生存现实。
面对人生的线段,有些人看穿了人生的荒谬,却又追问人生的意义?然而答案很简单,没有意义,如果非要说意义,核心意义就是活着。而其他附属的意义就是人类社会长期存在所赋予的,目的无非是为了人类种族的生存。生活在线段之间的人们,或急迫、或沉沦、或随遇而安,那都是个体面对人生的态度。有些人希望活得糊涂,不去思考那个虽然会来但终究还是没有发生的终点,活在今天就好;有些人则把这个问题交给上帝或宗教,听从上帝、佛祖或安拉的安排,愉快地活着,坦然接近终点就好;而有些人却希望更多地认识自己、认识生命、认识这个宇宙,希望在明明白白的情况下面对自己的命运。诚然,人生的选择没有对错,只有选择的不同,无论怎样走,只要你的心灵安详就好。
也许生命的公平就是让人类在复杂的社会关系都有一个简单平等的结局:死亡。只有面对死亡,所有的灵魂都是一样的平等。
然而对于理性的人来说,却只相信科学的答案,无法接受人文和宗教的安慰去获得心灵的安宁,就如同霍金一样,他始终不相信上帝的存在,他是在对生命和宇宙的思考中去平衡自己人生的种种不幸。然而,人作为生命都是不幸的,因为人懂得自己的不幸,明白自己的不幸而又无能为力的人生,就是悲剧。
霍金的心灵平衡于人、生命和宇宙都是有始有终的观念,这就是世界存在的固有属性,任何企图通过多重、多维或十维的其他宇宙去揭示生命存在的其他意义,最后都应归属于一种精神的安慰。科学再发达,也逃不脱其为人类服务的宗旨,而对人类而言科学是客观的规律,客观的规律只能是:任何存在的实体,无论在哪个维度里的存在,都逃不脱有始有终的定义。至于这条线段可以被拉伸到何种程度,这才是人类信任科学的意义。
然而,这是霍金的科学还是霍金的哲学,或者更确切地说这是数学的构架还是物理的现实,现在依然不是共识,但基本已经接近共识,而共识到底是不是事实,依然不能肯定。
霍金可以深刻地思考人生、生命和宇宙之间的关系,是因为霍金曾经经历过肉体和精神的较量和冲突,他是坐在轮椅上活着的生命,其生命和科学的结合在他身上最为紧密,所以他的思考不会停止也不会不深刻!经过思考的霍金教授说:宇宙是有起点的,它就是时间简史的起点,而这一点也已经基本达成共识,这就是宇宙大爆炸的Big Bang理论。
首先,相对静止的宇宙被人类的认知所抛弃,因为确切观察的一个反例就是哈勃定律,不管可观测范围内宇宙膨胀的速率是多少,这是个抛弃静止宇宙的直接证据。所以面对运动的宇宙,只有两个答案:不断膨胀的宇宙和一会儿膨胀一会儿收缩的呼吸的宇宙。然而霍金毅然抛弃了宇宙的呼吸模式是因为:时间是单向的,不允许呼吸宇宙的存在。所以今天宇宙大爆炸成为在科学框架下唯一能说服人类自己的认知共识。
但不管人的宿命如何,有很多人不想认命,试图去理解人死亡后彻底寂灭的状态到底是什么,所以依然期望科学给予生命另外的去处,那就是平行宇宙和多维宇宙。令许多人惊喜的是,这个平行和多维的宇宙已经在数学的构架中找到了不以人意志转移的答案,它的推理是严格的,结果又那么完美,就如同爱因斯坦所说:它那么美,不可能不存在。
科学,把人生、生命和宇宙结合在一起,放在了人类面前,在这一条不断产生线段又不断擦除线段的人类历史长河中,我们的心灵到底能归宿到何处?是像牛顿一样,开始相信科学最终畈依宗教,还是像霍金一样,始终否认上帝的存在而在科学里构造自己的答案?或者对于我们芸芸众生而言,仅仅是坦然接受这个弦一样的人生线段而努力地活着?
我们期待科学解决人生、生命和宇宙的终极问题,我们是否还能始终相信科学而不需要宗教的关怀?人,就是宇宙中一团聚合在一起的矛盾体:渺小的肉体支撑着装得下整个宇宙的精神。
2018年3月14日霍金离世,生命最终归于宇宙,然而300年前的今天伽利略去世,而又是1879年的同一天爱因斯坦出生,请问这种巧合到底是上帝的安排还是科学的推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8: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