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hsh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hsh

博文

六盘山减震效应及其机制

已有 3384 次阅读 2011-8-2 16:04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六盘山, 减震效应

六盘山的减震效应源于在1920年海原大地震中,六盘山山区的地震灾害相对于其周围地区比较轻。前辈专家如谢家荣先生等当时将这种减震效应归因于六盘山坚硬的岩石。六盘山减震效应的另一个表现是,六盘山东麓活动断裂相对于其西北的海原活动断裂地震活动在强度上要弱。我硕士论文的研究目标就是六盘山东麓活动断裂。揭示六盘山减震效应的形成机制是我硕士论文的一项主要研究内容。六盘山活动断裂与其西北的海原活动断裂构成了青藏东北部活动块体的一个东北边缘,青藏高原物质向东北的蠕散运动,使得六盘山东麓活动断裂带以逆冲为主,而海原活动断裂带以走滑为主。在我的硕士论文中提出的减震效应形成机制是,六盘山地区缓慢而持续的变形(褶皱和逆冲)使得六盘山活动断裂积累的应变能通过位移和塑性变形得以部分消散,并使得应变能在以走滑为主的海原活动断裂带上集中。该机制可以解释六盘山表现出的两种减震效应。在中国西南部还有一些类似于海原-六盘山这种走滑-逆冲相连的活动断裂体系,其地震活动也有类似的表现。但也有一些走滑-逆冲活动断裂体系具有不同表现,在这些体系中走滑断裂往往是主干断裂,而逆冲断裂是尾端次生断裂。主干断裂的走滑活动,使得应变能主要集中在次生的逆冲断层上而发震。这种控震断层和发震断层不一致的现象在我国西南和华北都有表现。在涉及重大工程的地震危险分析研究中这种作为控震断层的走滑断层的影响不容忽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0206-471095.html

上一篇:武夫袁崇焕
下一篇:相互作用原理和定域性
收藏 IP: 168.160.159.*|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19 21: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