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学李植教授翻译的俄罗斯数学教材选译 “连续介质力学(第6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书写得不错, 翻译得也不错. 由于我是从化学系, 到物理系, 材料系, 电子工程系, 微电子学系等, 每个系都工作学习了约10年. 自知最薄弱的环节是数学基础差, 化学系的数学远远比不上物理系的数学基础. 特别是我的原来专业是有机化学, 是最靠近生物学和远离物理系的专业. 因此学习这本译作还是有不少困难. 我还是鼓起勇气学着试一下. 以下是我对其中 “第五章 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方程”的一些学习感受, 和初步意见, 供参考. 我还将进一步拜读学习.
1. 首先使我理解了在 “连续介质力学”领域中必须引入各种各样的适当模型来处理热力学系统. 热力学系统相对于一般力学系统是属于比较复杂的系统.
2. p. 191 “不可逆性评价” 写得好, 特别李植教授的译注说得好! “公式(8.6) [dS =deS+diS] 和diS >= 0 (当且仅当过程可逆时取等号)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现代表述” 一句话起到全章的画龙点睛作用. 这一点在目前的多数热力学教科书中, 往往还是列入可教或可不教的参考或自学部分! 书中的正文中也明确指出:
---------
不可逆性判据 为了得到过程可逆的充分判据,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令1)
dS = deS + diS (8.6)
式中dS 为熵的微分, deS 与 diS 为无穷小量, 并且deS 用来确定外部熵流所导致的熵变化, 它是因为与外部为他进行热量与质量的交换而形成的, 可能具有任意符号. 量 diS 给出内部不可逆过程所导致的熵增, 并且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 这一项在存在不可逆性时严格为正, 而对可逆过程 diS = 0.
1) 公式(8.6) 和diS >= 0 (当且仅当过程可逆时取等号)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现代表述, 其中deS 称为熵流, diS 称为熵产生. 有时, 熵流和熵产生也特指其密度des 与 dis 或相应的时间变化率. – 译注]
-------
我们读者从中可以得到结论1: 任何热力学系统的熵产生永远不可能是负值: diS >= 0. (当且仅当过程可逆时取等号)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现代表述.
3. p. 215 明确地把熵产生称为耗散函数. 熵产生密度dis , 和熵产生密度时间变化率 s = dis/dt 有时也统称为熵产生.
我们读者从中可以得到结论2: 和diS >= 0公式相结合,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现代文字表述: 任何热力学负耗散函数系统是不可能出现. 或者说: 负耗散函数系统就是第二类永动机! 这一表述包括了以往所有的其他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文字表述. 例如: 克劳修斯和开尔文表述都是负耗散函数系统的特例.
4. 对p. 171, 20行, 提出的观点, 我认为是不能被接受的.
------
在许多普及的教材中, 其作者在没有特别附带条件的情况下 “证明”了一个错误的结论: 所有平衡过程都是可逆的.
--------
接着下一节; “不可逆平衡过程的一个例子”似乎也并不是平衡过程.
此外, p. 150, 8行, “主定参量的变化方向在一个平衡过程中可能非常重要.”和p. 150, 22行, “而热力学的变化方向对可逆过程则是不重要的.”这两段表述似乎矛盾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4: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