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ns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pins

博文

中国科学院空天院公众科学开放日小记—走进浮空器的世界

已有 303 次阅读 2024-5-20 22:48 |个人分类:浮空器|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在这花香四溢的时节里,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于5月18日开展了公众科学开放日活动。公众科学日是中国科学院空天院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品牌科普活动。这一次的活动中,浮空器领域相关的科普受到到了广大朋友们的喜爱,特别是许多小朋友都表现出了对浮空器浓厚的兴趣。

这次负责浮空器科普的团队是空天院十部的科普团队。我们的科普场地分布在园区的F座(艇库),A座以及足球场3个地方,科普内容丰富多彩,每个科普地点都为大家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浮空器科普之旅。

1.png

开放点位示意图

科普的同时我们还准备了极具创意的小礼物,它就是浮空器主题海报。结合海报我们开展了打卡活动,并准备了9枚印章来填充海报背面的图画,让参与者在收集印章的过程中也可以了解各种浮空器的分类,满足收集快乐的同时还学习了相关知识。集齐9枚印章的朋友还可以额外领取一个浮空器主题信封。活动得到了热烈的响应,大小朋友都积极参与并乐在其中。

2.png

供不应求的浮空器主题海报

3.png

浮空器主题海报的线图背景

4.png

主题信封

F座(艇库)作为本次浮空器科普主力地点,我们不仅准备了高空风力发电系统与轻质索网薄膜飞艇的真实缩比模型,还搭配了高空科学气球科普视频与二十多个科普展板。此外,艇库还设置了七个印章打卡点。

艇库的科普活动开展火热,许多来参观的朋友热情高涨,早早地在艇库门外排起长队。

5.png

艇库外的长队

艇库内,我们准备的高空科学气球科普视频与科普展板为大家介绍了高空科学气球的前世今生,让大家了解到了高空科学气球的发展历史,工作方式以及取得成果等内容,吸引了许多的参观者。

6.png

大小朋友观看高空科学气球科普视频

在艇库的展示区,黄宛宁老师为大家讲解轻质索网薄膜飞艇的相关知识,许多参观者驻足聆听。

7.png

黄宛宁老师讲解轻质索网薄膜飞艇

硕士研究生尹通志同学结合科幻电影《超能陆战队》为大家介绍了浮空式高空风力发电系统,许多小朋友对此产生了浓烈的兴趣。浮空式高空风力发电系统将科幻带进现实,利用系留气球将风力发电机带往高空,利用高空风场进行风力发电,并通过系留电缆将电能输送至地面。这一构想为系留气球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8.png

尹通志同学讲解高空风力发电系统

9.png

由王襟越同学操作小飞艇在艇库内进行了演示飞行

在艇库内外都设立了印章打卡点,活动吸引了许多小朋友来打卡收集印章。

10.png

艇库外盖章打卡点

11.png

 艇库内盖章打卡点

地点2

足球场也是本次科普的重要地点,我们在足球场搭建了浮空器演示版块,硕士研究生王襟越和赵宇宇同学负责了此区域活动。

活动中,王襟越同学为小朋友和家长讲解了有关飞艇的知识,包括低空载人飞艇的飞行原理,起飞和降落方式,飞艇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等。通过讲解,小朋友们了解到飞艇是如何在空中稳定运行,以及它们在哪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12.png

王襟越正在为小朋友们讲解飞艇的知识

版块准备了装有电机和螺旋桨的可飞小飞艇,可以让小朋友们亲身体验到飞艇是如何飞行的。为了加深对飞艇结构的认识,活动还准备了未充气的小飞艇让小朋友们亲自动手体验。在赵宇宇同学的帮助下,小朋友们组装了完整的小飞艇,气氛十分热烈。

13.png

小朋友们对展示用小飞艇产生了浓厚兴趣

场地内准备了精美海报和两种飞行器图案的印章,在每场活动结束后,小朋友们纷纷来领取海报并收集印章。

14.png

志愿者正在为小朋友们分发海报和盖章

大家在艇库收集齐7种印章,在足球场收集2种印章就可以集齐9种印章,在园区门口可以领取一个精美的浮空器主题信封。

15.png

 9种印章集齐的海报

地点3

我们的第三个科普场地是A座,在A座大厅举办了研究生科普讲堂活动,团队中参与活动的博士研究生李一健为大家讲解主题为“气球上的天文台”的科普讲堂,讲堂介绍了气球如何与天文台结合,气球上的天文台有着怎样的优势以及为什么要在南极建立气球站等新奇知识。科普讲堂座无虚席,家长与小朋友都在认真听讲。

16.png

 李一健讲解“气球上的天文台”科普报告

报告激发了家长和小朋友们对于高空科学气球的兴趣,并在现场与博士研究生李一健进行了积极互动。

17.png

观众们与李一健积极互动

我们也给积极提问的小朋友准备了精美的小礼品——文创手提袋。

18.png

 浮空器主题手提袋

结语:

本次活动由教育处牵头精心策划,周密部署,同时得到了园区处的大力支持,全天参观人数达到创纪录的4800人,人流疏导分配合理,公众参与体验良好,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没有出镜的志愿者还包括姜毅,张航悦,贺澜以及十部的众多研究生,在此一并感谢大家的辛苦付出。

这数千名热情的参与者中,超过半数是充满好奇的孩子们。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探索的热情。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科普展示,更是一次心灵的触碰和智慧的启迪。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发公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让他们认识到科学不仅存在于实验室和教科书中,而是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相信,通过科普教育,可以培养孩子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为未来的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播下希望的种子。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些种子在未来能够生根发芽,开出科学的花朵,结出创新的果实。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57882-1434911.html

上一篇:太空中的气球,不但让美苏首次实现卫星通信,还催生了诺奖
下一篇:乘坐“空中揽胜”载人系留观光氦气球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收藏 IP: 120.244.22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6: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