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敬学术雾霾中一起跑的兄弟
那天写了“学术界的风土人情”,没想到竟然十分火爆,还被转到微信上(至今已经有22000多次阅读),有不少朋友转发了这篇博文,还有朋友发来短信:“Alice,写得很好,不过我从你身上已经看到近几年国内学术界的改变了。”也有留言说看到现在的学术界进步的,其实,我一直都是乐观派,尽微薄之力去做一些积极的尝试,并且努力在雾霾中一起跑的兄弟姐妹中寻找志同道合者,其实他们还真不少:
先说说在北大的两位吧:
几周前我邀请一位美国大学的H教授来讲座,他是北大校友,做得非常好,总是看他的论文,没想到今年5月份在南京的一次会上巧遇,当下就交流得非常热络,邀请他到北大来做讲座,几次邀约之后,终于成行,我把报告的通知发到了学校理工科的主要院系还有周围的兄弟院校,报告之日,报告厅是热闹非凡,不仅是本校的师生,还来了不少周围院校的朋友,开讲前,进来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H教授和他见面十分惊异:“你怎么来了?咱们28年没见啦!”原来是H教授的旧友或者老师,来不及聊天,因为讲座马上就开始了,H教授做得好,口才也是一流,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把讲座中较难的技术问题讲述得明明白白,然后是提问,年轻的老师和学生都十分踊跃(这位花白的老者也举手问了几个很有见地的问题),提问和回答都非常精彩,报告会从原定的一个半小时到了两个小时还结束不了,我只好强行打断(因为H教授后面要赶飞机):“大家以后还有交流的机会,H教授马上还会在两周后举行的**会议上做报告,我会把通知发给大家。”
这时候,那位头发花白的老者说“我给你留个联系方式,你把通知发给我”。我说:那您写在我的笔记本上吧,翻了几页,都被我涂鸦得乱七八槽,找不到下笔之处,他一点儿也不着急:跟我的笔记本一样乱!翻到最后他去写字,我指挥学生离开,把H教授送到门口道别就回来了,打开笔记本一看,确实大吃一惊:原来这位头发花白的老者竟然是一位大名鼎鼎的院士!他的名字如雷贯耳,一是因为他的学问(出国读书期间就做出了以自己成果命名的研究方向,如今已经成为一个很大的领域;回北大后创建了新的研究机构,这几年成果频频惊艳亮相);二是因为他的故事,去年一篇网上疯传的老师写学生的文章,其中特别写到他:有这样的学生是一生的幸运!印象特别的深刻,没想到今天见到而不相识,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于是给他发了短信去:“*老师,久闻大名,都说您低调,可我真的没想到您这么低调,敬仰!”很快就收到了他的回信:“Alice,我对您的研究很感兴趣,有时间到我们这里来做个交流……”还真的没想到他这么友善和谦虚……
虽然头发花白,他其实他的年龄一点儿都不大,他为人低调平和、有情有义(从他老师的文章中体会),在学问上谦虚而不保守,对不同研究领域的新事物敏感而且与愿意学习,有他这样的学术带头人,那他的团队会差吗?果不其然,第二天他单位的一位年轻人就跟我联系确定了学术交流的时间,十分期待中!
无独有偶,我在北大还有一位好友,他在另外的院系工作,回国20多年了,不仅是带队创立了新的学科方向,而且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成绩十分突出,也特别有个人魅力,我有几次国际会议请他去做大会报告,那真是给中国学术界争光:不仅仅是工作做得漂亮,英文很棒,而且那大学者的翩翩风度也是足够吸引青年学子羡慕和崇拜的目光。工作成绩在同类人中是出类拔萃,更难的是他虽然大名鼎鼎,却不担任任何行政职务,专心做他的学问。当然他也前面几次申请院士都折戟沉沙,大家都很替他鸣不平:这世道!我记得有一年知道他又失利后,我给他发了一个短信:“兄弟,我们都看好你,别泄气,等你成功的那一天,我一定第一个给你送花!”果不其然,几年后,终于听到了他的好消息,我第一时间让秘书送了鲜花到他的办公室,他很错愕:“Alice真的还记得这件事!”可不是,怎么能忘记呢?!我们都真心希望像他这样具有真才实学又出类拔萃的人成为院士,成为学界的代表和希望!今年的某一天,我的学生被选上去参加一个重要的电视节目介绍我们的新技术,需要一个学界名流作为嘉宾去推介一下,我一下子就想到了他:“兄弟,帮个忙,去电视台讲几句吧!”没想到他很认真地回绝了我:“Alice,我不能去,这类出头露面的事不适合我,我真的不能去。”我很诧异:“你形象好、口才好,又是同行,为什么不去啊?又不是啥坏事?为啥总是哪些乌七八糟的人上电视胡说?你应该去!”他说:“你也知道现在的情况,我要是总去这些事不也变成那些乌七八糟的人了吗?!”……我的好兄弟啊!以前真的没有认真去想过你为什么能够持续这么多年在科研上如此成功,原来,你在内心里对自己的要求这么笃定!也许,正因为有一批像你这样的人的坚守,才有了中国学术界的真正进步,致敬!
其实不仅是在北大,其他单位也有很多这样的坚守者,也是前几年,院士名单公布后,发现一位外地的学者名列其中,他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学者(连续多年都出现在汤森路透的高引学者排行榜上),也是我敬佩的学者之一,我给他发去了祝福短信,这个祝福有点长,但是很开心,它也很是反映了中国的现状:
“*老师,实至名归,恭喜!张海霞”
“多谢海霞。”
“*老师,以前谣言满天飞,今天刚看到名单觉得很欣慰,上的人都让人肃然起敬,值得信赖,预祝科学院越来越好,给学界更多信心。再次祝贺,海霞”
“回归学术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
“是呀,相信会越来越好,毕竟这次看来选上去的基本都是在国际上拿得出手的学者,中国有希望,一起努力,永不言弃,海霞”
“你这一年来的工作特别突出,继续努力!”
“谢谢您的鼓励。下次请您来北大做个讲座,学生们最需要见到您这样的学者啦!”
……
这就是几个雾霾中一起跑的兄弟,向他们致敬!虽然雾霾重重,但是在这熙熙攘攘的大军中还是有不少像这几位兄弟一样的好学者(当然在他们周围已经有了更多像他们一样的年青人,就像我之前博文《跌宕起伏的博士论文答辩》中那位小土鳖博士一样,更是值得赞扬和关注):他们笃定地做好自己的科研、积极地参与学术活动、培养并欣赏年青学子的进步,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存在,这漫漫的马拉松路上多了许多风景,中国的学术界多了几份扫除雾霾的希望。看看今天空气清明、蓝天白云、秋高气爽的北京,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咱们的学术界有一天也会一扫阴霾,要知道今天凌晨两点北京的天气还是雾霾重重的,一阵大风吹过,空气中弥漫的灰尘和杂质都不见了!只是期望我们各位不要做那学术界的灰尘和杂质,这样在治理学术界雾霾的大风吹过、气氛清明的时候,我们才能够有幸留下来!
最后给自己做个小广告,今天晚上9点我做客IEEE的一个在线访谈,希望有兴趣的朋友参加:
IEEE Women in Engineering Live Chat with Dr. Alice Zhang |
Wednesday, October 29, 2014 |
9:00 am | Eastern Daylight Time (New York, GMT-04:00) | 1 hr |
Join WebEx meeting |
https://ieeemeetings.webex.com/ieeemeetings/j.php?ED=312106157&UID=0&RT=MiMxMQ%3D%3D
Meeting number: | 591 654 467 |
Join by phone |
Call-in toll-free number: 1-866-2030920 (US) |
Call-in number: 1-206-4450056 (US) |
Show global numbers |
Conference Code: 846 899 1599 |
Add this meeting to your calendar.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2: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