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真真是个意外。
今天凌晨发了《河南的面》一文,感慨我就像“我这个河南人爱吃面”一样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很多朋友看了深有同感,纷纷留言,还有一个看我朋友圈的外国人也留了言(用中文发给我的,但他是个纯老外,就是酷爱中国文化,会说会写,还能背诵一些有名的诗句):
Alice,你写的太好了,我也爱吃河南的面子!
哈哈!看得我忍俊不禁大笑起来!
我知道他来过中国很多次、游历过很多地方,当然也去过河南、肯定也吃过河南的面条!不知道是情急之下敲错了,还是真的觉得“面子”和“饺子”一样都是食品的一种、不知道有这么大的差别?!
不过,他的“笔误”却是让我联想到了另外一个朋友初到国外说外语时不经心的一个错误:
他是山西人,也一样特别爱吃面,刚到美国的时候搭实验室一位老外的车去超市采购日用品,他想买面粉回去做面条,就问那个带他去的哥们儿:
Where I can get wheat powder?
只见对方吓得目瞪口呆地看着他:
What?
他想可能是powder不对,就换了个词:
I want to buy some wheat flour.
What?
对方还是不解,他只好再解释得更清楚一些:
I want to buy some wheat flour to make noodles.
这时候,对方才松了一口气:
OMG, that’s FLOUR, NOT white powder or white flower.
啊!原来我朋友的发音很烂,把wheat 发生了white,所有他刚才说的话在这位外国朋友耳朵里意思全变了:
Where I can get white powder(我在哪里能找到白粉)?
I want to buy some white flower(我想买白粉或者白花).
I want to buy some white flour to make noodles(我想买白粉做面条).
从面粉(wheat flour)到白粉(wheat powder)、面花(wheat flower),最后还是noodle(面条)这个词让老外找到了破解的线索,原来他是要买面粉(flour)!真的是一字之差、差之千里啊!
其实这样的事在跨文化的交流里是非常常见的,误解也通常都是这样的交流不畅中产生的,更不要说我们这么复杂的汉语了,就这一个“面”字足以搞出一系列的误解和歧义,比如我在这篇文章里主要想说的是“面”字而不是“面子”,如果对方是个地道的中国人,光这一句就够我吃不了兜着走的:
你怎么还好意思说自己是在说面“字”不是面子!你难道不知道这个“面子”就是我的面子,你这么说“面”字就是故意让我没面子!你自己不要面子就不要在这里瞎说面“字”……
好吧,我服了,我说的就是面子:如果在交流中我们能够放下面子去认真倾听对方的声音并且付出真心去理解和诠释,再深的误解也能消除,只是这需要交流的双方都有诚心、耐心和真心才行。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19 16: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