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是又把《马丁路德金自传》找出来,这本书的旁边正还是《飘》,真的是巧合,这两本书都是我经常拿来翻一翻的,而这两个人都是发生在亚特兰大的,而现在他们又成了两个阵营的代表,大家都知道《飘》这部电影最近都被禁播了,怎么说呢?真的是很难说清楚的感受,因为我去过亚特兰大,《飘》作者玛格丽特的纪念馆和金博士的纪念馆的都去参观过,索性就写一写《亚特兰大的光荣与梦想》吧。
去亚特兰大是好几年前开国际会议,拿到酒店预定单的时刻,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PEACH TREE Street,桃树街,真的吗?我们真的住在斯嘉丽的桃树街上吗?简直是做梦一样!到了亚特兰大才知道,原来桃树街是一条穿越亚特兰大的主城区的长街,我们每天从Downtown的酒店步行到MidTown的会场(大约20分钟的路程)都在这条街上,它长长的没有尽头!而这中间有古老的教堂、宁静的house、绿地花园和高耸入云的写字楼,《飘》的作者玛格丽特的故居就是其中一座!
真是太惊喜啦!终于在会议结束的那天中午走进了这座不起眼的房子(是80年代以后修缮起来的故居),是玛格丽特和她的丈夫在此居住了七年并写作《飘》的地方,简单的陈设,打字机还在,老照片还在,宁静安详,轻轻地走过每个房间(其实只有一间起居室和卧室、外加一个小厨房),想象着当年玛格丽特在此凭窗写作和读书的场景,南部的风云变幻、斯嘉丽的任性坚强、白瑞德的无赖霸气、黑人嬷嬷的风趣幽默、南北战争的荡气回肠……都诞生在这个小小的公寓里,那时的玛格丽特不过30出头,完美主义的她写完以后竟然几年都压在箱底没有发表,等到要发表的时候自己还花了一年的时间来完善修订,她的心、她的情、她的爱都在这里了,她笔下的桃树街也是她一生未曾离开过的地方,从出生、成长到结婚和离去,甚至是《飘》的首映礼,她一直在这条长长的桃树街上徘徊流转,这也许就是南部人的特点:忠诚执着、才华横溢又有担当的勇气!
无独有偶,如果说玛格丽特是亚特兰大的骄傲的“女儿”,那和她一样这样执着地“生于斯、长于斯”的亚特兰大的光荣的“儿子”就是马汀路德金,King博士的纪念馆在他出生、成长和传教的地方,现在叫“King Memorial”,下了地铁以后走了很远才到,周边地区实在不敢恭维,但是King的纪念馆却是让世人瞩目和驻足,学生说美国人真少,很少能在大街上看到几个人,可是在King的纪念馆、墓前、出生的房子前却是人流不息,静静的人流为King而来,为King而感动,也思索和传递着King的精神,特别是想到他那不到40年的短暂光辉的人生历程,真的是无限感慨:生命是多么神奇?无论肤色与信仰、无论面对的是怎样的人生境地,总有人愿意为了公平正义挺身而出,直面枪林弹雨、直面铁壁铜墙!
29岁时初为人父的金博士第一次果敢地组织“蒙哥马利公车”抗议集会,甚至连自己家里被炸都没有选择退却是他年少气盛的勇气在起作用的话,那他之后带领这座城市经过1年多的艰苦斗争终于获得胜利,则靠的是智慧;在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之后依然投身平权运动从不妥协,这真的就是只能用“高尚的灵魂”来致敬了!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就像他的演讲“I Have Dream”一样,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梦想中的神一样的伟大的人!看着他的纪念馆,你不能不落泪,也不能不感慨:一个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无所畏惧、追求真理和正义的灵魂,永垂不朽!
这就是亚特兰大,一个黑人与白人共同建设了几百年的历史名城,在这里既有玛格丽特的光荣,也有马丁路德金的梦想,当然更需要关注的是马丁路德金纪念馆周围那些破旧不堪的贫民窟以及而玛格丽特的桃树街上也随处可见流浪的各色人等……
就像金博士说的这样:是时候,该好好想想这些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20: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