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x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x

博文

黄老邪答学生问 精选

已有 11855 次阅读 2013-5-4 01:04 |个人分类:课件科普|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学生

一.20132月底到3月初某日

首先,感谢大家,我因病给大家添了很多麻烦。更加没有尽到老师的责任。向大家道个歉。感谢和道歉。

 

下面是同学们提出4个科研或者是学习上的问题:

1、怎样才算科研创新?(举例下面三种情况,都能算吗?)如果毕业论文做成这样,能毕业吗? 

1)改进后模型物理机理相对以前更加完备,然而结果验证,小小的不如以前的算法;

2)改进后模型物理机理相对以前更加完备,然而结果验证,和以前的算法的差不多;

3)改进后模型物理机理相对以前更加完备,然而结果验证,和以前的算法相比提高一点点; 

 

答:我的感觉,是都不算“科研创新”,但都能混过去(非官方的意见)。都有时间限制,否则,都只能是感到有问题,但问题可能是什么,连猜测都没有一个。如果作一些分析,找到问题,建议一点解决问题可能的思路。花不了多少时间和经费,论文就有价值得多。如果能解决问题,那当然更理想。

   

这个问题,让我想到“地心说”和“日心说”。我在讲座里谈到过这个例子。有同学能介绍一下吗?

地心说,最大的问题是,描述天穹上五大行星轨迹不靠谱。很多天文学家都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在“均轮”上加上一个“本轮”。这就相当于前述的第3种情况。第一位加“本轮”的,还算不错。后来在“本轮”上又加小本轮,越加越多,到哥白尼时代,已经加到780个小本轮了。这相当于同学们问的前两种情况,可能差不多,也有可能更糟糕。

 

2、对于这两种情况,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物理机理完备,反演结果不一定理想,这个应该在定量遥感界时有发生,想听听前辈们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答:我是这么想的,A)如果物理机理完备,那么要注意简化,才能反演。B)反演的方法,是否合理充分利用了先验知识。

 

3、怎样培养与提高科学的实验设计与分析能力,对提出的科学问题做出一个较为合理和全面的解释? 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发现问题时,我们需要设计一定的实验来解释这个问题。然而在分析的时候,往往感觉缺少点儿什么,总是觉得分析不全面,或者没有一针见血,当时感觉特别需要一个高人从旁指点。看到国外的一些SCI文章,别人的分析都比较合理和很有逻辑性,而自己总是做不到。 

 

答:实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目标明确:是验证哪一个模型、或是比较哪几个模型?或者有没有设想中的新模型?目标明确了,后来的分析和写作就只需学习别人的技巧。所以问题主要在根子上。

 

4、如果将来做科研,想在博士阶段出国交流或者联合培养一下的话,现在应该注重什么能力的培养,做一些什么准备?或者请李老师传授一点学生阶段的经验啥的~

   

答:首先,我不赞成以出国交流或者联合培养作为唯一的或首要的目标。这是一个重要的手段,但不能作为目标。掌握外语这种工具和国际视野,是重要的。但真出了国,你就会发现,别人并不会太在乎你的语言能力,主要还是在乎你解决专业上科研的能力(和成果)。所以我们和波士顿大学的联合培养计划,我们都强调不能以托福和GRE考试成绩为先决条件。至于我个人,考研究生的时候,还没有恢复派留学生。中国还没有托福和GRE考试。所以这方面我学生阶段的经验为零。但30多年我也观察到一些变化。

 

就讲这么多,我随便讲,同学们也可以继续随便问。我注意到大家只谈了科研或者是学习上的问题,我原来是也想听听同学们生活上的问题的。到北师大来12年了,对同学们生活(待遇)上的变化完全不知情。同学们有什么愿谈的,也可以问。就先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二、2013年五一晚聚会

   

我的本意是小长假期间,无家可归,或者没有假日计划的同学们聚一聚,聊一聊,别闷出病来。没想到大家都来了,又碰上五一,就说几句官话吧。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意义,大家都清楚了吧?(都不清楚,有老师能手机上网,后宣读)

   

百度上讲的意义,大体上是对的。大家要牢记。但是现实情况要考虑时间尺度效应。

  五一国际劳动节源于美国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罢工。188651日,芝加哥的二十一万六千余名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7月第二国际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第三国际延续了这一传统,在第三国际(原)各支部掌权的国家,纷纷规定为法定节假日。应该说,最原始的“工人八小时工作制”的诉求,已经在全世界实现了。还有超出,比如周末变成两天。

 

那末,我们庆祝“五一”意义是什么呢?首先,对农民来说,没有什么意义。因为不误农时最重要,误了农时,自己吃亏。我自己就在“五一”插过秧,那水真冷!

 

对工人,基层公务员来讲,五一当天加班,小时工资要加两倍。

 

对高层公务员来讲,也基本上没有什么意义。反而维稳工作要更抓紧。别的我就不多讲了,具体对研究生来说,“五一节”的意义是什么?

 

我第一次召开IRSA的研究生会。同学们提问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研究生究竟是打工的,还是准备培养成才的?”所以这个问题是比“五一节对研究生的意义”更为基础的问题。谁愿意回答的,请举手。???

所以这个问题牵涉到两个方面,一是导师对研究生的定位,一是研究生的自我定位。从我自己来讲,我是希望以“人才培养”为主的。比如我今天大家请来聚会,我就不愿意给谁发三倍工资。有谁想要吗?请举手。(没人举手???)有两种可能,真不想,还是不敢说?我不管了,刚才有人讲了,是有两个方面的定位问题。但我要强调导师对研究生的定位是主要方面。我亲自观察到的,确有人把学生当作打工的,道理还头头是道的。什么出了钱啊,用了我的试验设备哪。。。学生不但要坐班、不但不许学生给别的老师做事,甚至有学生跟别的老师谈话,事前没请示、事后没汇报,就刮胡子的。这种导师的定位,比资本家还不如。几乎定位成人身依附关系了。我在IRSA大概就三年左右吧。至少有三位研究生来哭诉的,还有男子汉呢。我一般劝劝他们,培养成才,往往必须通过作导师的研究课题,培养自己的研究能力,所以要多和导师沟通。但一旦发现导师真有搞人身依附的,我就会支持学生换导师。也得罪了一些人。不得已啊。得罪人更多的,是第二次研究生会上鼓励研究生完成了老师交待的工作以后,也别看黄片消磨时间。給别的导师的研究作工作。(今天在座的导师约有2/3表示不同意,宁肯学生没事看黄片抓住就批评,也不能去給别的导师干活,除非斗私批修证明确有生活困难。。。)老邪也不知道谁对谁不对。

 

这个定位问题,简单讲就是:古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是强调学生对老师要尊重,是对的。但哪位老师自己要对学生这么定位,就错了。更正确的是传统神龛子上的牌位:“天地君亲师”,第五级高干。比较普适。

 

我不会讲官话,今天讲官话,超水平发挥,是因为五十年前,高考的作文题目(二选一)就是“五一有感”。基本上也就感了这些。这是我理解“五一节”对学生的意义,但绝对不能闹事,只能讲理,争取支持。换位思考,你是考官,给我高考作文打多少分?有错的地方,欢迎拍砖。

 

三、学生穿越问我的问题(2013522200

 

老师,您好!

“首先,老实汇报一下,我以前当学生的时候和大家一样,也不喜欢问问题,这可能是我们教育的悲哀吧。或者与我们中国人的性格有关,都爱面子,怕说错话。有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在教室里开面试会,最后来晚的两个人被录取走了,因为他们来晚只有第一排的位子了。自从当了几年老师,角色转变后,我不但喜欢爱问问题的学生,而且喜欢问问题了,不掏钱把问题搞懂,何乐而不为。

”昨天,最后没时间向大家汇报我问的问题和您对问题的回答。其实问题就是关于
创新的话题。老实说,我现在还没弄明白,而且很难联系到定量遥感上来。你说,科学就是简单性原则。其实,我并没有直接认同,这一段时间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想在这里谈谈自己的想法,可能由于自己知识积累不够,看问题不够全面,希望老师不要见怪。

   

“我理解科学简单性原则就是得到一个普适性的规律。普适性的东西可能就是简单的。但是技术可能就需要复杂的东西了。比如,发射大炮,用的就是牛顿定律,但是如果不考虑风速等各种环境条件,可能还不如大拇指指向打的准。科学需要普适性,技术需要实用性。牛顿定律可以用于其他方面,打大炮的模型只能用于打大炮。

 

”联系到定量遥感,我们应该区分到底是科学还是技术问题。好多人搞遥感反演,就觉得自己搞的是科学。我觉得很多(包括我自己)搞的都是技术问题,甚至很多NASA的算法也仅是将已有的东西进行了组合。当然,定量遥感有自己科学性的问题,但当要反演出一个结果或一个产品,它又是个技术问题。

你所说的哥白尼的创新可能类似牛顿定律,才能算创新。正如您所说,这个标准可能太高了,99%的博士可能都毕不了业。可能有技术上的提高,也算法不错了。

   

“话说回来,我们定量遥感怎么才能找到自己的牛顿定律呢?我的理解,1)是自然界的复杂性、尺度问题等;2)我还坚持一个观点,缺少一个可以检验模型的物理实验室(甚至真空的,近乎理想的,不受任何环境的影响)。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现在很多反演算法,极大的受到先验知识质量(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对于一个较好的模型(科学问题),当先验知识质量较差时,反演结果却不好(技术问题);对于一个不太好的模型,当有较高质量的先验知识时,反演产品结果可能会好一点。怎么办? 检验环节(实验室)很关键。

     

“得到牛顿定律,固然很重要,检验牛顿定律也很重要。当然牛顿定律不是先从实验室得来的,但是我想它肯定是经过实验室检验的,要经不起检验,可能会被马顿定律替代。
   

”我们定量遥感需要向它们学习。我也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寻找定量遥感中普适性的东西。

 

“不知道理解的对不对,还望李老师见谅。”

XXX (名暂略)

 

黄老邪注:先到网上晒一晒,听听网友,特别是遥感方面网友的意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84-686537.html

上一篇:学算术是必要的(三则):Synergy
下一篇:请教:每况愈下、每下愈况,为什么劣币驱逐良币?
收藏 IP: 123.122.12.*| 热度|

62 曹聪 李伟钢 吴飞鹏 袁贤讯 刘全慧 许培扬 白图格吉扎布 武夷山 陈国文 陈龙珠 陆俊茜 肖重发 彭真明 郑永军 李霜文 王善勇 苏光松 文双春 李志俊 赵美娣 李宁 陈楷翰 苏德辰 吕喆 张波 陈安 张忆文 葛素红 李宇斌 鲍得海 雷海鹏 胡文峰 郑小康 孙东科 钱磊 张启峰 刘波 徐大彬 李毅伟 王林平 庄世宇 柏舟 曹建军 李天成 逄焕东 徐晓 王安邦 刘继顺 高孟绪 王晓文 褚洪亮 FloatingRose zdlh yunmu biofans liguoshuai shihanyu eyetoeye chenhuansheng linsowd zzjtcm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1: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