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x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x

博文

黄老邪谈熵 精选

已有 9094 次阅读 2009-6-10 00:32 |个人分类:怪哉虫儿|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学用词,翻译得不好,会害一代一代的中国人。
 
我个人最有意见的,是“函数”。很聪明的中学生,遇到它都要懵一阵子,不知所云。我在网上建议过,讲明其实就是“因变关系”。但是说也白说。好奇为什么最初翻译者会这么翻,大概是说自变量是藏在匣子里的,麻烦不麻烦?猜错了曹大侠指正。
 
第二有意见的,就这个“熵”。什么意思?
黄老邪琢磨了40年,还只能是猜。
 
熵从火,讲热量的。
音商,讲两个热量之比。
两个什么热量?废热与总热。
所以我倾向于把熵翻译成废热比。
 
克劳修斯的热力学第二定律亦称熵增原理就是说,一个封闭系统,废热总是越来越多。
 
虽然定义上可能略有差异,突变可能发生,从长远讲,熵增原理可以推广到其他能量形式。
 
一个封闭系统,能量守恒、物质不灭,但不同形式能,不同形式质,能质之间可能转换。
 
但是一说能量守恒、物质不灭,就有同学问,那为什么要节约用水,节约用电?我告诉他,人民银行发行的钞票总量不变,为什么你不肯把兜里的钞票送人?道理是一样的,你兜里的钞票是你可用的,人民银行发行的钞票总量不是你可用的。插头里的电,龙头里的水,是人们可用的,一旦浪费了,就变成废水,废热,人们就不可用了(除非另外作功)。
 
所以不能光讲能量守恒,能量要分可用能和废能两个范畴。能作功的能,叫可用能。作功总是伴随作一些无用功。所谓无用功,其实就把一部分可用能变成了废能。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把熵理解为废能比,或废物比。把熵增原理理解成:一个封闭系统,无论怎么窝里斗,怎么瞎折腾,废能、废物总是越来越多。
 
有人也把熵增原理推广到地球表层资源环境系统,把低熵定义为低耗能,低污染。反之则称为高熵。然后认为在人类居住的地表环境中,熵值的逐渐增长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自然内在现象,特别是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发展,熵值的增长还可能加快,最终将引起地表环境的全面崩溃;人类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尽量使这种结局向后推迟,而这个结局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美,杰里米·里夫金和特德·霍华德《熵:一种新的世界观》,1981)。我称之为里霍世界观。世界观有时不讲科学,而只是一种信仰。这里里霍世界观显然忽略了熵增原理的前提:封闭系统。方舟子曾对里霍世界观提出过质疑,他认为熵定律只适用于孤立、封闭系统,但地球并不是一个孤立、封闭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系统,可以从外界(太阳)吸取大量能量,使无效的能量重新变成可用的能量。但是里霍世界观的追随者强辩道:地球表层确实不是一个孤立、封闭系统,但这并不妨碍熵增定律可以相对地发挥其理论解释功能。 (《南方都市报》2008419
这样的架是吵不清的。因为太阳送来的能,大部分是有用的,例如光合作用,海水蒸发到青藏成雨,。。。地球向太空辐射的长波,大部分是无用的--当然不敢对卖火柴的小女孩,或者路有冻死骨这么说,大部分吧。而这两种辐射能,基本上是平衡的。万一不平衡,那就叫全球变暖(冷)。因此,太阳能的贡献,难度主要在其负熵。但究竟多少,怎么流动,缺乏科学数据。
 
瞎说一气,请光恒老师和网友指教。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84-237315.html

上一篇:别总在牛A与牛C之间徘徊
下一篇:答二傻兄问
收藏 IP: .*| 热度|

17 李宇斌 王桂颖 鲍得海 刘玉平 梁进 曹广福 赵明 刘世民 周春雷 刘立 侯吉旋 刘颖彪 迟菲 陈应泉 李志俊 zhangxp daliang

发表评论 评论 (2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20 07: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