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fang010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fang0108 我来过,畅快地生活过!我无憾!

博文

传统“孝”文化受冲击下的农村养老问题思考

已有 3706 次阅读 2009-11-9 22:29 |个人分类:学有所悟|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在我国几千年的农业文明中,形成了有着丰富内容的“孝”文化。在生产力水平不发达,社会财富不丰富的传统社会中,这种“孝”文化是人们在老年丧失劳动能力时而能够获得最基本保障的重要社会基础。通过漫长的发展和积淀,孝文化已经成为我国传统社会中一项重要的道德规范,引导和规范着人们的行为,解除了人们对老年生活的担忧,使人们在年老时能够有尊严地生活。
 
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从农业社会逐渐地过渡到现代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孝”文化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特别是在带着一定农业社会烙印的我国农村,这种冲击尤为明显。取代传统“父母在,不远游”的是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北上南下,东奔西走,寻找新的就业机会。现在中国农村,已经很少能够见到精壮劳动力,剩下的除了孩子更多的就是老人。多子多福的观念,正逐渐被“只生一个好”的行为所取代。三世或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很少存在,取代的是一对夫妇一个孩子的三口之家。以前作为家中权威的老人,掌握的资源越来越少,其地位逐渐地边缘化。
 
在这个过程中,农村的养老问题一下子就凸显了出来。由于社会流动,许多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很少时间居住在农村,农村逐渐空壳化,老人日常生活照顾几乎就完全依靠自己。在现代社会中,和工业产品相比,农业产品的价值非常有限,同时在逐渐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老人们能够拥有的物质资源非常有限。传统的那种依靠多子女供养的养老模式,已经失去了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因此,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传统的孝文化正逐渐衰退,老人过去的权威地位正逐渐消退,逐渐边缘化。
 
为了应对现代社会中传统孝文化受到冲击下日益严峻的农村养老问题,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让农村老人们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需要重新构建我国农村养老文化。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8032-269822.html

上一篇:博客远比文章可爱
下一篇:郁闷:气温骤降 身体小恙
收藏 IP: .*| 热度|

1 宋和平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0 20: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