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所启动了青年学术沙龙,开幕演讲是属于所长方精云的。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个年轻的院士(05年当选时47岁),他这几年发表了多篇NS文章,其中不少是Article,在大尺度生态研究方面应该是国内做的最出色人了,这样的报告当然不能错过。简单记录一下。
报告主要讲了两方面的话题,介绍他的研究工作,另外是对科研的体会。
研究工作
题目是“如何认识温暖化与碳排放的关系”,主要内容是他在院士会上讲的,科普性质,包括了对IPCC气候报告的分析解读。印象较深的是提到两处IPCC的数据错误(其中一个是说推测2035年喜马拉雅冰川要消融,应为2350年),和两篇发表在Science上的关于气候变化的短文中摘要前后矛盾的错误和所用图片被PS过(北极熊站在一小块浮冰上)。方老师也由此说现在全世界的科学家都“浮躁”。不过这些错误看起来都低级的可笑,看来与政治相关的研究是比较敏感的。
关于如何做好科研的分享
主要三点:方法创新、系统性、超前性(方法和思路)
都是老声长谈了,基金的申请都会要求这些。如果都做到肯定是很优秀的PI。
对科研的个人体会
不轻易申请课题
他说这个应该是说给青年人听的,比较认同,上杆子的去申请钱不应该成为青年科学工作者的主业和目的,要来钱做不好只能砸自己未来的饭碗。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5-29 23: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