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玩几个游戏就能提高认知能力的话,有谁会愿意错过这桩美事呢?以这个作为出发点,许多商家开发出了五花八门的健脑益智游戏,很多人也十分乐意这些游戏上花费大量的时间。那些平常严禁孩子玩电子游戏的家长们也一反常态,支持甚至愿意花钱让孩子进行这样的脑力训练。
一篇发表在《Psychological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上的论文就指出,所谓的健脑益智游戏的确让玩家在玩这类游戏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毕竟玩多了总能找到技巧。
然而,几乎没有证据显示,这些益智游戏能提高人在玩游戏本身之外的日常认知能力。相反那些常被称为“电子海洛因”的电子游戏却有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益处。
一说起童年玩过的益智游戏,你脑海里浮现的可能是贪吃蛇、推箱子、俄罗斯方法等简单的单机游戏。但它们却在逻辑和思考能力上挑战着我们的大脑,成为我们童年的快乐回忆。
比如推箱子以及其各种衍生版本,就是让玩家在一个狭小的仓库中,将木箱放到指定的位置。但一不小心就容易出现箱子无法移动或者通道被堵住的情况,这需要我们每次合理安排移动的次序和位置,才能顺利的完成任务。
而要说经久不衰、风靡全球的健脑游戏,就非“数独”莫属了。它已经流行上百年却依旧惹人喜欢。作为一种运用纸、笔进行演算的逻辑游戏。玩家要根据9×9盘面上的已知数字,推理出所有剩余空格的数字,并满足每一行、每一列、每一个粗线宫内的数字均含1—9,不重复。
可千万别小看了这几个数字的威力,它难起来那是相当得烧脑。根据统计,一个9×9的盘面,就有约有6.67×10的21次方种组合。因此,它能训练我们的逻辑能力、专注力,观察力等等。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达,益智健脑游戏的玩法层出不穷,人们渴望通过它们来提高大脑各方面的能力,比如逻辑能力,空间记忆能力等。
也正是出于这样的动机,健脑游戏的开发者不约而同地宣称,每天在网上玩二三十分钟的脑力训练游戏,就可以锻炼大脑,让人变得更聪明。
他们中有些还特地强调,这些健脑游戏是“基于科学”而研发出来的,又或者是“经科学验证有效的”。
Lumos Labs开发的名为《Lumosity》游戏,其中包括测试用户注意力的单元
此外,热衷于脑力训练的研究者还喜欢用“窄迁移”和“宽迁移”两个概念来讨论健脑游戏所带来的认知能力增进的现象。
打个比方,如果你把数独练好了,那你玩聪明方格(KenKen)的成绩应该也不会差,因为聪明方格是一种与数独类似的数字游戏。这种能力的迁移就叫“窄迁移”。
而”宽迁移”则指的是表面上看起来不相干的能力的迁移,比如你数独玩得好,导致你记忆电话号码的能力增强了。那么,健脑游戏究竟是否能把人变聪明吗?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科学家就2014年发表了一项实验。他们找来77名学生,分为两组,安排其中一组去玩电子游戏《传送门2》,另一组学生去玩近年来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脑力训练网站Lumosity。
两组学生分别玩了8个小时的游戏,然后他们接受了三项测试,分别体现了他们的问题解决、空间技能和持久性。
结果发现,在这三个项目上的表现,专门进行了脑力训练的学生还不如玩普通电子游戏的学生。可能有人会说这样的实验样本太小了,时间不够,似乎不能很好地说明问题。
其实早在2010年,就有研究者在《自然》(Nature)上公布了大范围调查实验的结果。在这个实验中,一共有11430名志愿者参与,并进行了为期6周的线上研究。
在实验开始之前,他们先做了推理,语言短期记忆,空间记忆等认知能力的测试。紧接着,他们被随机分成了三个小组。每个星期要去指定网站玩脑力游戏三次,每次至少10分钟。
第一个组的游戏主要涉及推理能力。第二个组主要训练空间记忆。而第三个组为对照组,不做任何脑力训练,每次上线只回答一些智力问题。
用于训练实验组1和实验组2的六个测试的第一和最后的训练分数。还显示了对照组的第一和最后的分数。条形代表标准偏差。
等到6周后,研究者发现两个实验组基本都成为了各自健脑游戏的高手。可当他们再进行认知能力测试之后,研究者发现他们各自的认知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
简单地说,玩多了益智游戏并不能提高你的认知能力。就曾有将近七十名神经科学家曾对此提出质疑。他们认为,几乎没有证据显示,玩大脑游戏会增强人的认知能力。
对三组参与者在基线和六周训练后的评分进行基准测试。VSTM =言语短时记忆,SWM =空间工作记忆,PAL =配对联想学习。条表示标准差。
又有人会说这些健脑游戏的作用可能会对我们的大脑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让我们更好地处理复杂的日常生活。现实是否如此呢?考虑到这一点,科学家又随即来了128个志愿者,并将他们分为两组,进行为期10周的研究。
在实验期间,第一组要按时定量地玩指定的健脑游戏,另一组则玩非健脑的电脑游戏即可。正所谓熟能生巧,两组志愿者确实都成为了他们指定玩的游戏中的高手。
但与此同时,决定他们进行决策的相关脑区的活跃度并没有显著变化。也就是说,健脑游戏不仅没能改变行为方式,连大脑相关的神经活动都没有显著的影响。
实际上,我们费尽心思想通过健脑游戏来提高自己的认知,还不如随意选一款自己喜欢的电子游戏。
说出来可能很多人不信,如毒瘤般存在的电子游戏带来的益处并不比健脑游戏少。比如只要把控好游戏时间,一款普通射击游戏就能让你视力飙升。
2009年,脑神经科学家达芙妮·巴莉菲娅(Daphne Bavelier)率先做的一个实验,就证明了某些游戏能大幅提升视力,尤其是对比灵敏度。就好比健身能锻炼肌肉,在高度紧张的游戏环境下,眼睛的肌肉就会得到相应锻炼。
此外,巴莉菲娅也提出一个全新的解读,或许电子游戏还能够优化人脑对眼界所收到的信号的翻译,从而使视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除了对比敏感度的提高,实验中玩射击游戏的志愿者在动态视能、感光速度、反应速度、注意度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而相应地,不玩游戏或玩休闲的非动作游戏,就无法达到这个境界了。除了电子游戏被发现有助视力恢复前,科学家也在探讨它们在提高大脑认知方面的潜力。
通过一段时间的射击类游戏训练后,游戏者在反应速度、注意力、视觉能力等方面均能获得优于常人的表现。它似乎是做到了脑力训练游戏追求的“认知能力迁移”,甚至还有不少研究表明这种更优的认知能力能维持较长的一段时间。
就其对认知能力上的潜能,已有不少科学家开始尝试将电子游戏应用到治疗各种与脑部相关的疾病。比如儿童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老年痴呆、精神分裂症等,都有不同程度的研究和成果。
不过,蒙特利尔大学的一项新研究也提醒那些想要用电子游戏来提升认知的人群,应该谨慎行事。他们发现常常玩动作游戏的人海马体中灰质会变少。
我们知道海马体与记忆有关,能帮助人们确定身体朝向(空间记忆),并记住过往经历(情景记忆)。这其中,灰质更多的海马体也与更健康的大脑挂钩。
但大脑中还有另一个重要的部分是尾状核,属纹状体中的一个区域。它是主导行为模式和乏味习惯形成的区域。比如在打字、骑单车、开车时,就能让你“不经过大脑”就能完成某项特殊技能。
从结构MR图像中尾状核的横断面图
然而科学家发现,尾状核和海马体之间存在一个类似跷跷板似的平衡关系。而海马体消耗萎缩得越严重,人就越有可能患上脑部疾病,如抑郁、精神分裂及阿兹海默症等。
原因不难理解,在动作类游戏中为追求更快的反应速度,游戏者会过度依赖尾状核,导致海马体萎缩。比如玩马里奥一类3D游戏不但没出现灰质减少,海马体甚至还更加发达了。研究者认为,在这类3D游戏中,游戏者需要运用到不少空间记忆来记住各种复杂的路线。
由此看来,电子游戏究竟对人的认知能提升多少还尚未定论。
海马体的三维位置
相比之下,目前科学界对益智游戏则有比较一致的看法:如果你经常训练哪方面的技能,该方面的技能就会越来越厉害。
也就是说,就算你记数字或者推理的游戏玩得再好,也只是提高了玩这个游戏能力而已。至于其他认知能力,你的大脑很可能只想甩给你一句话:玩个游戏不就图个开心吗,还想怎样?
Owen, A. M., Hampshire, A., Grahn, J.A., Stenton, R., Dajani, S., Burns, A. S., ...& Ballard, C. G. (2010).Putting brain training to the test. Nature, 465(7299), 775-778.
Renjie Li,Uri Polat,Walter Makous,Daphne Bavelier.Enhancing the 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 through action video game training. Nature Neuroscience.2009.02.13
Sarah Yang,Media relations.Playing video games helps adults with lazy eye.Berkeley News.2011.08.31
真相残酷:脑力训练(Brain Training)并没有什么卵用!作者:姚脑师 脑人言
电子游戏用于疾病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科技导报.2013
Thinkstock.Playing action video games can actually harm your baian.Medical Epress.2017.08.08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0: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