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E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eckzl 他们的故事才是对科技最好的诠释,关注科技故事。微信公众号:SME

博文

面对产科医生不许结婚生子的无理规定,她说:我就一辈子不嫁!

已有 4370 次阅读 2018-4-17 20:15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厦门鼓浪屿的毓园,有一座雕像面朝大海,面部露出了慈祥的微笑。

  它每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望与缅怀。

  这块碑纪念的正是那位平凡又伟大,被世人称为“万婴之母”的医生林巧稚。

  

  她是中国现代产妇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可她本人却一直说:“我只是一个医生,只是一个普通的医生。

  是的,她一生中没有什么流芳百世的发明,更没有获得什么举世瞩目的大奖。

  

  只有亲手接生过的5万多个新生儿,亲手救治的无数妇女。

  为了事业,她毅然放弃了自己的生活,选择终身未婚。

  弥留之际,她最牵挂的还是她的产钳和她的病人。

  

  林巧稚,1901年出生在厦门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

  父亲是归国华侨,字典里从未有过“重男轻女”这些字眼。

  她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了一口流利的英语,接受良好的教育。

  才5岁,她的母亲因宫颈癌离开了人世。长大后,林巧稚就拼命念书,立志当一名医生。

  

  林巧稚一家

  在那个年代,人们普遍地认为女孩子不用读太多书,越早嫁人才是最好的选择。

  所以,当林巧稚中学毕业后决定去报考协和时,家里一下子炸开了锅。

  协和医学院要读8年啊,在她的家乡,20岁的女孩子早就已经是好几个孩子的妈妈了。

  

  幸好,开明的父亲十分支持她的决定,还帮她筹集了去考试的费用。

  当年的夏天,她与同伴余琼英一起来到了上海,参加北京协和医学院的考试。

  考试时,一位女考生中暑晕倒了,因为男老师不方便实施救治,林巧稚果断放下未完成的试卷去照顾她。

  

  上海协和医学院考场旧址

  然而,当她回到考场时,考试已经结束,她最擅长的英语试卷没有做完。

  林巧稚只好心灰意冷地离去,对考试结果也不抱什么希望了。

  大概一个月后她意外收到了协和医学院的录取通知。

  据说当时的监考老师专门为林巧稚给协和医学院写了一份报告,称赞了她的品行和流利的英语。

  

  众所周知,医学生的大学天天过得跟高考冲刺一样紧张。

  他们得整日上课、背书、做实验,才有办法通过考试。

  而那时协和医学院的制度比如今还要严格许多,分数要达到75分以上才算是及格。

  一门主课不及格就要留级,两门主课不及格则会被直接退学除名。

  所以,从入学第一天开始,林巧稚就发奋读书。

  

  读书时的林巧稚(中间)

  经过8年苦读之后,原本25人的班级也只剩下了16个人。

  林巧稚的成绩则一直高居榜首,还获得协和的最高奖学金即文海奖学金,成为了首位获得该奖的女学生。

  毕业后,几乎协和医院每一个科室的负责人都向林巧稚抛出了橄榄枝。

  可她偏偏选择了当时尚在起步阶段,被人们普遍认为是“没有什么发展前景”的妇产科。

  

  林巧稚(中排右二)与协和医学院同事合影

  原来在那个年代,大多数产妇都是在接生婆不够科学的方式下助产。

  这使得生孩子成为十分危险的事情。

  据估算,产妇的死亡率达1.5%,新生儿的死亡率更是高达16%

  林巧稚于心不忍,她希望能让自己的同胞姐妹们都意识到科学生产的重要性。

  面对妇产科医生不能结婚生子的无理规定,她说:那我就一辈子也不嫁!

  

  工作没多久,她就遇上了人生中第一个大考验。

  深夜,一位年轻的妇女子宫破裂,流血不止。

  可当时林巧稚还是助理医生,无权处置这样的病人,只好迅速向科主任报告危急情况。

  

  眼看着病床上的妇女脸色越发苍白,眼神也处于涣散边缘,林巧稚着急得心眼都快跳出来了。

  此时,科主任做了一个决定,让林巧稚自己处置患者,为其进行紧急手术。

  征得家属同意后,林巧稚毫不怯场,立即通知了手术室,果断站上了手术台,完成了医生生涯中的第一例大手术。

  

  林巧稚书写的分娩记录

  不久之后,林巧稚正式成为了协和医院妇产科的住院医生。

  这位喜欢穿旗袍,走路飞快的瘦小女医生,成了协和医院最忙碌的一个人。

  面对诊室外排着长队的病人,她也从不以“时间差不多了”为借口溜掉。

  而是耐心地听她们描述病情,一定要将所有的病人都看完。

  

  每当林巧稚在门诊的时候,她都会把当天挂号的所有病人看完才下班。

  此外,林巧稚时刻替病人着想:能治疗的就立刻治疗,吃药、敷药就能治的病,绝不给她们打针

  她总是一边检查、治疗,一边轻声细语地告诉她们一些自我护理与防护的方法。

  许多女人这辈子也没得到过如此体贴的关心,就连她们的母亲,也从没有这样教过她们。

  

  仅半年后,她被破格提升为协和医院住院总医生。

  换做是别人,在协和这样的晋升起码得拼搏三到五年。

  她却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精湛的医术用半年就走完了

  而她,也成了当时协和医院妇产科职位最高的中国女性。

  

  可即便职位高了,但她的工作方式丝毫没有改变,仍每天工作到深夜。

  一年到头,几乎没有几天能正常回家吃饭,有时就只吃一个护士给她带回来的烤白薯。

  她常常跟同事笑称,自己可是一辈子的值班医生

  

  那时,她住在协和医院宿舍区里那间离小院门口最近的职工宿舍,这一住就是30多年。

  在她的床头,摆着一台老式的电话,上面已经略显锈迹。

  它见证了林巧稚的后半生,见证了她无数的不眠之夜。

  

  无论何时,只要是科里的医生打电话来询问建议,林巧稚总是耐心地指导值班的医生,没有丝毫的敷衍。

  有时她觉得电话里说不太清楚,又会披上外衣立刻去到医院里。

  凭借着出色的工作表现,1939年林巧稚被协和派去美国芝加哥大学进修。

  

  林巧稚(右一)去美国进修

  仅一年后,她谢绝了当时导师的挽留,回到了正处在炮火连天的祖国。

  正值太平洋战争爆发,战争愈演愈烈,协和医院被迫关闭。

  可林巧稚,却仍然没有离开已经沦陷的北平。

  她选择在现在的北京东堂子胡同10号开办了一个私人诊所,为苦难中的同胞服务。

  

  林巧稚私人诊所旧址,现北京东堂子胡同10号

  前往她的诊所看病的,大多是没有钱看病的穷苦人,有些甚至连挂号费都交不起。

  但林巧稚却从没有因此而拒绝过任何一个病人。

  她不仅不收分文药费,还给予她们经济上的资助。因为在她心里,爱病人胜过爱自己。

  

  在日寇践踏的土地上,她苦苦坚持了6年,留下了8887份病历档案

  想必大家对字迹潦草犹如天书的病历习以为常了,但是林巧稚医生写的病历是这样的:

  

  抗战胜利后,协和医院准备重新开门,收治病人。

  经过战火的焚烧,整间医院只剩下了几张孤零零的病床。

  林巧稚就关闭了自己的私人诊所,全心投入了协和复院的工作。

  

  除此之外,她还忙于推进宫颈癌等妇科疾病早预防早发现的普查工作。

  可当时妇女们还受传统思想禁锢,认为无缘无故去医院做妇科检查是不光彩的事儿。

  无奈之下,林巧稚只好带着助手们去挨家逐户动员,苦口婆心地讲解普查的重要性。

  

  经过一番努力之后,北京的妇女们渐渐了解了普查的好处,开始前往医院进行人生第一次健康检查。

  紧接着,全国十几个省市也纷纷开展大规模的医疗普查,一度轰动了国际医学界。

  不久之后,林巧稚再次完成一项医学上的重大突破——成功治疗了新生儿溶血症

  

  新生儿溶血症的症状之一是黄疸

  就这样,林巧稚在当时非常落后的医学研究条件下,逐项攻破现代妇产科学的难题。

  她先后在“胎儿宫内呼吸”、“滋养细胞肿瘤“、“妇科肿瘤”等方面取得显著的研究成果。

  而林巧稚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可是她还是最喜欢别人叫她“林大夫”。

  

  图左为林巧稚,图右为王淑贞,均是中国妇产科的开创者

  和所有的医生一样,林巧稚每天早上去到医院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查房。

  就是这再普通不过的查房,到了林巧稚这里,却成了临床教学师范。

  跟着她进行查房的医生、实习生经常挤满了病房。

  甚至其他医院的医生也会过来参观,跟着林巧稚一起进行查房。

  

  每当林巧稚带学生的时候,也会将自己爱病人精神传递给他们。

  一次,她带着学生观察产妇分娩,并要求他们写观察报告。

  最后,她只给了一个学生的作业评了“好”字。只因为他的报告上多了一行字:“产妇的头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

  为此,学生们很不以为然,林巧稚却语重心长地说,“你们不要以为这句话无关紧要,只有注意到了这些细节,才会懂得怎样去观察产妇,从而发现产妇种种预料不到的变化。

  

  可等到她自己生了病,却常常因为没时间去看,而自己苦熬着。

  不幸的是,她在1978年得了脑血栓,从此一病不起。

  病榻之上的她,却开始了一部大书的写作——《妇科肿瘤》。

  

  无论是在轮椅上,还是病床上,她几乎没有留给自己一点点好好休息的时间。

  她花了整整4年的时间,完成了这一部五十万字的专著。

  这,是她一生奋斗的最后努力。

  

  1983年4月22日清晨,一直昏睡的林巧稚发出了呓语。

  她急促地叫喊着,“产钳!产钳!快拿产钳来!”

  身边的护士急忙拿了个东西塞在她手里,她才慢慢地平静下来。

  不一会儿,她的脸上露出了微笑,“又是一个胖娃娃,一晚上接生了三个,真好…”

  这是林巧稚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林巧稚终生未婚,82年的生命,她悉数奉献给了自己的事业。

  实际上她并不是一个独身主义者,她也对生活有过美好的向往。

  可她知道,她一旦结了婚,有了孩子,势必要照顾家庭,未必能一心一意投入自己的事业。

  虽说当时协和的规定是,住院医生在职期间不能结婚、生孩子,但当协和取消这项规定后,林巧稚仍然自愿选择了奉献自己的一切给产妇和孩子

  

  她没有过自己的孩子,可她的手上,却接生过5万多个孩子。

  在那个时代,人们叫她“活菩萨”,现在,人们给了她一个名字——“万婴之母”。

  她怀着非凡的爱,做了一辈子平凡的事。

  *参考资料

  林巧稚小传[J].今日科苑,2016(07):44-45.

  桂克全.林巧稚:中国现代妇科之“母”[J].中国卫生产业,2009,6(11):30-31.

  纪录片《大师:林巧稚》

225515l210dtdk6gdt1khk.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66991-1109490.html

上一篇:这种形似贝类的地狱美味,其实是隐藏很深的“虾蟹亲戚”
下一篇:药物致畸上万婴儿背后的手性,是宇宙、生命及一切的答案吗?
收藏 IP: 113.68.131.*| 热度|

4 李颖业 吴炬 郑斌 yangb919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