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1年是美国人民难忘的一年,恐怖分子劫持客机撞向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制造了“9·11”恐怖袭击。
然而,在一个星期后,人们惊魂未定之时,另一起“炭疽邮件门”则再次制造了无尽的恐慌。
2001年炭疽杆菌袭击事件中,装有大量炭疽杆菌粉末的信封
那时,若干封装有炭疽芽孢粉末的信件,被悄然寄到各地政要和公众人物手中。
有22个收件人感染了炭疽病,其中5人病发身亡。
然而经过漫长的彻查,美国却得到一个尴尬的结果,这些病菌竟来源于美国本土——马里兰州的陆军生化战研究室。
而最大的嫌疑犯,生化狂人伊文思也在2008年被捕前选择自杀,勉强了解此案。
布鲁斯·伊文思(Bruce Ivins)
但是,在“炭疽邮件”案爆发伊始,美国除了怀疑中东的恐怖分子外,第一个竟将矛头指向了俄罗斯。
这也证明了,苏联解体前那场“炭疽武器泄漏事故”,给国际社会带来的恐慌仍然无法消除。
切尔诺贝利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
这起由炭疽引发的大规模炭疽热,也被称为历史上的“生物切尔诺贝利”。
虽然苏联的炭疽泄漏与恐怖分子无关,但却揭露了“生化武器”禁而未止的事实,让人不寒而栗。
又因为苏联当局的隐瞒,这起恶性事件直到苏联解体后,真相才一点点浮出水面。
1979年春天,莫斯科以东的一座城市斯维尔德罗夫斯克(Sverdlovsk,现属俄罗斯叫叶卡捷琳堡),出现了一种怪病。
据当时苏联的报道,这次疾病的爆发至少有近一百名居民患病。
起初,病人的症状与流行性感冒极度相似,都是发热、干咳、胸痛等。
但几天后,他们的病症便直接升级为高热、呼吸困难、休克,以及大量内出血等多种严重并发症。
很快,68人死亡非命。
虽然后来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死亡病例,但确切的死亡人数已无法查证。
只是当时负责该城流行病爆发的贝比奇博士回忆道:
最严重时,有的人直接死在家中,或是行驶的电车上,一切都来得那么突然,根本来不及叫救护车。
肠内炭疽
当时的克格勃(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一致对外宣称,这是市民在私人屠宰场,购买并食用了被炭疽杆菌污染的坏肉,引起的肠炭疽感染事故。
但事情又怎会如此简单?
炭疽,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名字源于古希腊“anthrakos”一词,意思是煤炭。
顾名思义,炭指黑色,疽指坏死,炭疽则有黑色坏死的意味。
炭疽杆菌在生物体内,可迅速繁衍并释放炭疽毒素。
这种毒素可以附着在受体蛋白上,攻击体细胞,导致细胞破裂、毁坏。
病原袭击的部位会出现水泡,继而形成溃疡,最后发展成黑色如焦炭状的出血性痂。
那时,患者则会出现肺积水、肺水肿、内脏出现等各种并发症,严重可造成死亡。
临床上主要分为接触性皮肤炭疽(致死率不到15%)、吸入性肺炭疽(致死率95%以上)、食入性肠炭疽(致死率30%-70%)。
吸入性肺炭疽前后对比
不过,炭疽杆菌虽然是一种可致死的病菌,但在人群中大面积的传播其实并不容易。
在民间,95%以上是致死率不高的皮肤性炭疽,并且炭疽也会首先被当成职业病。
因为人自然感染炭疽,多半来自于牲畜,感染人群多为农牧民、屠宰工或皮毛加工者等工种。
这样一看,斯维尔德罗夫斯克的炭疽感染事件,确实有蹊跷。
首先在历史上,就算是感染率最高的皮毛工人,都未曾出现过如此大规模的炭疽感染死亡事件。
斯维尔德罗斯克地区炭疽杆菌50公里直线感染区域。来源:1994年《科学杂志》
而且,仔细观察感染者在地图上的分布,病人竟都处于一条直线上。
专门调查该起事件的哈佛分子生物学家马修·梅斯森说:“食用肉类无法形成50公里直线区域感染的分布规律,然而风却可以”。
当时,除了风知道真相以外,在附近的军事基地(19营区)里的少数人,也知道居民大规模发病的原因。
19营区上空
1979年4月2日,一种神秘的粉末从这座军营25米高的烟囱,飘散到空中。
这种粉末,便是炭疽芽孢的细微粉末。
经过多道加工,这些炭疽芽孢已变成极易被吸入的炭疽气溶胶,随风吹向周边建筑。
坐落在河边的斯维尔德罗夫斯克
就在事发前几天,一位技术人员把基地中,用于烘干炭疽芽孢粉末的干燥机关闭。
那时,他还勤劳地把布满杂质的过滤器摘下,打算好好清洁一番,并给下一位接手的员工留下了书面警告。
但是他的主管不但忽略了书面警告,还没发现机器的异常,直接把机器打开。
就这样,没有了过滤器的干燥机一启动,悲剧就在那时悄然发生。
虽然很快就有人发现了过滤器丢失,并关闭了生产系统。
但由于生产过程十分复杂,关闭整个系统足足花了3个小时。
而在这3小时里,已经有部分炭疽芽孢,随风飘离了这个生化武器基地。
斯维尔德罗夫斯克街景
那时无人知晓有多少炭疽芽孢从19号营区飘出,但有专家估计污染物不超过1千克,其中包含不超过1克的炭疽芽孢。
假设这些孢子能广泛扩散,就能致使几十万居民染病。
不过幸运的是,当时的炭疽孢子并没有落到市中心,因为风向刚好吹向了人烟稀少的地区。
皮肤炭疽
对炭疽来说,及早确诊与使用抗生素,是病人能否存活的关键。
但是,就算是致死率不高的皮肤性炭疽,如无适当治疗就极易演化为九死一生的吸入性肺炭疽。
若当时医院能早点知道病因,或许就能挽回一些病人的生命。
但是,苏联军方并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这种怪病爆发的原因,包括当地的卫生组织。
一位老人正在清理儿子的墓碑
然而,在所有人都还没搞清楚状况时,一个紧急事务小组就奔赴此地,没收了当时所有病人的医疗数据和尸检报告。
医院和平民区都被大量喷洒氯水,甚至连街道表面的泥土都被推土机挖走一层。
苏联当局只想极力把此事压下,因为事情败露也将意味着受到全世界的谴责。
毕竟,1972年100多个国家(包括苏联和美国),共同签署的那份《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就摆在那儿。
但纸始终包不住火,1979年10月,西德法兰克福一家俄语报社便了解到情况,并率先报道了此事。
随后,德国的《图片报》更是剑指苏联生化武器泄漏,说明了这次灾难的源头。
1972年签署《禁止生物武器公约》
虽说苏联对外公布的死亡人数,与在众多灾难相比并不算多。
但是这起事故揭露的事实,却能让人震惊之余,又不寒而栗。
如果苏联真的有生物武器项目,也就意味着《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形同一纸废书。
或许除苏联外,还有许多国家都未曾停止生物武器的研发。
虽然许多消息都直指背后真相,但是耍赖对一个大国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苏联坚称炭疽暴发是自然爆发,拒不承认源于生物武器泄漏。
此外,苏联还反指责“美国的指责”会加剧两国紧张关系,并表示这是对1972年《禁止生物武器合约》合法性的质疑。
而在这之后的20年里,19营区的大门就紧闭着,从未有外国人获准许进去查证。
其实在历史上,炭疽曾被多国制成生物武器已是人尽皆知之事。
1876年,细菌学之父罗伯特·科赫就发现了能致牛羊、牧人死亡的炭疽杆菌。
虽然在自然界感染率不高,但炭疽还是凭着自身的多个优点受到“生物武器”的青睐。
罗伯特·科赫
生物武器,常常被称为“穷人的核武器”。
曾经有微生物学家指出:
“如果恐怖分子想在全球肆虐,生物武器将会是首选。因为想要造成一平方公里内50%的死亡率,用常规武器需要2000美元,核武器需要800美元,化学武器则需600美元,而生物武器才是最便宜的,只需一美元足以。”
而集成本低廉和致死率高这两个优点于一身的炭疽杆菌,也成了历史上经久不衰的最强生物武器之一。
又因为肺炭疽早期症状与正常流行性感冒极为相似。
所以经常出现误诊,使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一命呜呼。
2001年炭疽邮件中的炭疽孢子
不过,炭疽杆菌最可怕的,还是它顽强的生命力。
在恶劣的环境中,炭疽杆菌会变成进入“休眠”状态的炭疽芽孢,撑几十个年头绰绰有余。
就算被感染的宿主尸体已经腐化,炭疽孢子还是能躲在土地里,等待下一次“复活”。
在二战时期的英国,一场小小的实验,就足以让人类见识到炭疽武器的厉害。
那时,英国策划了名为“素食行动”的炭疽武器计划,设想通过向德国境内投放污染饲料,消灭牲畜以造成食物短缺。
当时的研究人员在报告中总结,如果对德国使用该武器,将令所有的城市陷入瘫痪,往后数十年将无法居住。
格鲁伊纳岛上的警示牌
虽说素食行动最后未曾实施,但被用来作实验的格鲁伊纳岛,却遭了殃。
当炸弹在岛屿上空爆炸,并释放出炭疽粉末,仅过数天,岛上牲畜就全部死光。
在这之后的半个世纪内,这片土地都未曾有人踏入,成了真正的无人区。
苏联解体后的第一任俄罗斯总统
说回苏联炭疽泄漏,也是直到1991年,叶利钦上任俄罗斯总统后,政府才承认苏联时期确实曾维系着一个研制生化武器的大型项目。
当时,叶利钦也准许来自哈佛的分子生物学小组,对此次炭疽泄漏事故进行实地调查。
除了还原事故发生经过,他们还从一位俄罗斯医生那里获得了一些病人尸检样本,并带回美国深入研究。
到2015年,技术的进步也终于让美国科学家,重新构建出涉事炭疽的“真实身份”。
结果显示,这些炭疽杆菌竟属于著名的“跨欧亚”品系——与中国大陆境内广泛培养的疫苗株非常接近。
估计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日本在中国横行的“731部队”。
在罪恶的731部队中,便有一条月产200公斤炭疽孢子粉末的生产线。
中国大量的平民都曾被当做小白鼠做实验,吸入大量炭疽粉末。
中国炭疽菌受害幸存者
从1939年到1942年间,731部队生产的炭疽等病菌,就多达数十吨。
在日本战败后,731部队更是直接把不易携带的大部分炭疽等细菌散播在华中一带,只带了部分样品离开。
这也正是,1979年苏联生物武器泄漏的炭疽,竟与中国大陆广泛疫苗株相似的原因。
据专家推测,苏联的生物武器项目的建立,正是使用了大量日本731部队的文件和样品。
也就是说,苏联的炭疽细菌武器,正是日本“731部队”的遗毒。
不过,对苏联炭疽的基因测序也证明了,苏联的炭疽武器并未经过基因改造。
它的抗生素耐药性和对疫苗的抵抗力,与传统病菌相似,并没有多大改变。
但是,这也揭示了一个更加可怕的事实。
未经过基因改造的炭疽武器,就能显现出如此强大的毁灭性。
若这些“活着的武器”,被不法分子加以改造,培养出广泛耐药的细菌。
再加上日益枯竭的抗生素研发,生物武器的恐怖程度或许已超出我们想象。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7 23: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