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E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eckzl 他们的故事才是对科技最好的诠释,关注科技故事。微信公众号:SME

博文

他发明了苹果电脑,人称极客之神,却仍要通宵排队买iPhone 精选

已有 9548 次阅读 2017-1-2 21:58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工程师, 苹果, 电脑, 极客

工程即是艺术

  对于普通消费者与吃瓜群众来说

  也许是乔布斯给世界带来了伟大的苹果公司

  然而在极客的眼里,苹果真正的奠基者另有他人

  可他却因为团队不受重视而离开苹果公司

  是他第一次摒弃了原本笨重巨大的计算机

  用较少的电子元件制作出计算机主机

  再配上电视机改装的显示器与键盘

  制作出了世界上第一款个人电子计算机

  在乔布斯的怂恿下,他俩共同建立了苹果电脑

  而他才是那个1号员工,任凭乔布斯如何哭诉

  也无法拿到比他更前的员工编号

  尽管他创造了划时代的苹果I苹果II

  可最终还是因为团队被轻视而离开了苹果

  离开苹果后,他几次创业都不再风光

  甚至还去当了10年小学计算机教师

  但尽管如此,他仍是计算机爱好者心中的极客之神

  而赢得世界的乔布斯甚至不愿再与他同台

  沃兹尼亚克出生在离现在硅谷不远的圣荷西市

  父亲是著名军火商洛克希德公司导弹工程师

  因此,沃兹从小就受到父亲的电子学启蒙训练

  而且沃兹也早早地显露出过人的数理逻辑天赋

洛克希德公司的导弹

  在沃兹12岁的时候,在因特尔还没有诞生的年代

  他借父亲的职务便利,搞到了几个仙童半导体公司晶体管

  他竟然自己鼓捣出一台加减器(简易计算器)

  在加利福利亚州举行的科技博览会上获得了电子类的最高奖

  当人们得知这件作品的作者是一个12岁的小孩

  没有一个人不感到惊讶的

仙童半导体生产的电子元件

  大概在沃兹六年级的时候,他无意中看到了一本关于无线电爱好者的书籍

  阴差阳错地一口气就看完了整本书,甚是感兴趣

  本想着将无线电定为自己的远期理想

  没想到书的最后一页上写着:无线电执照不限年龄

  他立马就去考下了业余无线电执照,当时他才13岁

幼年的沃兹尼亚克

  沃兹对电脑的情缘始于18岁那年的经历

  因为出众的电子学天赋,沃兹被老师推荐到一家电脑公司打工

  在电脑公司,沃兹开始学习编程语言,了解计算机结构

  他得以接触到公司迷你电脑内部构造的手册

  痴迷于此的沃兹甚至会在纸上摹绘电脑的设计图

  这给他未来惊天动地的大发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幼年的沃兹尼亚克

  沃兹天赋和个性可能会让人觉得是个死板的呆子

  其实他除了喜爱电子之外,最大的爱好就是恶作剧

  他甚至会花上好几个小时去构思一个完美的剧本

  上中学时,当时电影流行各种定时炸弹

  于是他就做了一个会响的电子节拍器放在课桌里

  把同学吓得半死,正好校长还路过,抓起“炸弹”就飞奔而出

  这个完美的恶作剧给沃兹带来了在拘留所的“美好”记忆

  到了大学时,沃兹自制了一个信号干扰器

  在宿舍公用电视最受欢迎的时间打开,满屏的雪花

  任凭各路神仙用奇怪的方法调整天线都无济于事

  这时沃兹就会叫一个倒霉鬼上楼顶摆出奇怪的姿势

  同时他悄悄关掉干扰器,但只要倒霉鬼稍有松懈就又切断信号

  沃兹虽然恶作剧技术高明,但也为此吃过亏

  大一的时候,沃兹就读与科罗拉多大学

  有一次,他在学校的机房里运行了7个循环程序

  导致打印机不停地循环打印数列报表

  消耗了五倍的年度电脑预算,最终沃兹被留校察看

  为了向家里隐瞒这件事,沃兹只好顺应了原先父亲的愿望

  转学到家附近的迪安扎社区学院

沃兹尼亚克

  也就是在这里,沃兹有了更多的时间去鼓捣计算机

  大二的暑假,转学后的沃兹就休学去工作了

  他在Tenet电脑公司当上了一名程序设计师(码农

  由于随和的个性,和公司的同事交往甚好

  公司的主管为了助沃兹完成设计计算机的心愿

  给他弄来了大约20颗的电脑芯片

  沃兹找来了邻居兼好友比尔,在他家的车库里开搞

  他们一边喝着奶油苏打水一边拼装各种芯片

  在几乎所有电脑都在使用磁芯内存的时候

  沃兹就前瞻性地使用了随机存储内存芯片

  而且还极大地精简芯片的规模,秉承小而美的理念

  制作出了有巨大意义的“奶油苏打电脑”

  可是还没有等“奶油苏打电脑”轰动世界

  就被来采访的报社记者不慎踩到电源线导致短路

  结束了短暂的一生

  不过沃兹也因为这台简陋的电脑认识了他最重要的伙伴——乔布斯

沃兹尼亚克与乔布斯

  休学后的沃兹并没有放弃学业,反而考上了更著名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几乎是同时,他从杂志中了解到电话飞客这一概念

  那是一群靠技术制作非法免费拨打电话的狂热者

  沃兹和乔布斯都对这种文化感到着迷

  当天下午他俩就冲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开始制作蓝盒子

沃兹尼亚克与蓝盒子

  沃兹采用晶体振荡器确保频率的准确度

  重新设计了电路,制作出了最完美的“蓝盒子”

  这也是沃兹认为自己最有突破性意义的一个作品

  他们两个也一度靠兜售“蓝盒子”赚了不少钱

沃兹尼亚克的蓝盒子

  他们自己也经常用“蓝盒子”搞一些恶作剧

  经常捉弄接线生就不说了,有一次还冒充国务卿基辛格

  说是代总统尼克松打电话给罗马教皇,结果教皇正在休息,沃兹的把戏也被揭穿

  大三结束后,沃兹再度休学,进入伊智公司担任技术人员

  后来经朋友介绍,跳槽到大名鼎鼎的惠普公司

  在惠普公司的这些年里,他工作之余还做了很多个人工作

  比如,当年知名的电子游戏“打砖块”就是沃兹一手制作出来的

打砖块游戏

  当时是乔布斯接受了雅达利创始人的一个请求

  要求他们4天内做出一款单人版类似碰碰弹子台的游戏

  沃兹和乔布斯不眠不休四天终于赶制出了游戏

  随后他们获得了雅达利大约几千美金的奖励

  可乔布斯只和沃兹说有700美元的酬劳

雅达利公司

  在惠普工作的时候,沃兹加入了硅谷的“自制电脑俱乐部”

  沃兹在俱乐部上拿到了一份仿英特尔8008处理器的技术文件

  他惊讶地发现这竟然与五年前的“奶油苏打电脑”相去不远,再次激发他的电脑梦想

自制电脑俱乐部

  这次沃兹打算玩票大的,结合计算机、屏幕、键盘

  重新定义人们对电脑的认识

  聚会的当晚,沃兹就迫不及待地完成了设计草图

  沃兹白天在惠普上班,晚上才有时间组装电脑

  经过好几个月的努力,1975年6月29日晚上十点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台个人电脑成功运行

  乔布斯得知沃兹的天才发明成功后

  就开始跟沃兹提议,建立一个公司,不过沃兹起初并不同意

  在沃兹心里,惠普的计算器工程师是最完美的工作

  不过乔布斯找来了另一位好友软磨硬泡终于说服了沃兹

  那台放在木盒子里的伟大电脑也就被命名为苹果I

苹果 I

  随后,苹果公司的个人电脑概念大火

  苹果I的销量也超过预期,沃兹开始设计苹果II

  苹果公司一路顺风顺水,短短五年时间就即将上市

  上市前夕,沃兹持有大量的原始股份

  他对公司的多名员工心存感激,发起了一项“沃兹计划”

  以每股5美元的低价将股份贱卖给公司的员工

  这引起了乔布斯的极大不满,甚至恶语相向,称沃兹为傻瓜

苹果上市

  这也预示着沃兹与苹果的缘分走到了尽头

  就在苹果上市后一年,乔布斯启动了著名的麦金塔项目

  可是沃兹在一次飞机驾驶中发生了意外,失忆了

  并没有参与到麦金塔项目中来,错失了能更加扬名立万的机会

  但恢复记忆后,沃兹没有回到苹果公司

  而是去完成自己的大学学业

  毕业后,沃兹经历了几次不太成功的创业

  渐渐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在商界打拼

  竟然去做了一名小学的计算机教师,一做就是10年

  与此同时,他也开始投身教育慈善工作,渐渐淡出了风云是非多的台前

  2000年,沃兹因为其对个人电脑的巨大贡献

  第一次将计算机从笨重的机房中带入人们的家中

  被正式列入美国国家发明家名人堂

  2010年,沃兹还在美剧《生活大爆炸》中客串出演

  编剧借谢尔顿之口表达了对沃兹的崇拜之情

  要知道,该剧曾不止一次嘲笑过苹果的产品

  2011年,乔布斯离去,一周后iPhone 4s发布

  人们在硅谷的一家苹果店外发现了排在队伍最前头的沃兹

  他为了买到乔布斯的遗作,足足在店门口等待了18个小时

  “极客就是一群特立独行的人,他们自己判断是非,而不在乎别人说什么。”

  这是沃兹对极客下的定义

  沃兹的人生可能在一些人眼里并不算成功

  他虽然一手建立了苹果公司,但却没有家财万贯

  多次创业失败几乎成为科技圈的边缘人物

  但他用他最纯真的性格告诉我们

  最出色的工程师是真正的艺术家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SME

欢迎关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66991-1024990.html

上一篇:他是拯救了全人类的英雄,但几乎没人知道他
下一篇:让瘟疫现形的细菌学之父,连SARS也无所遁形,他可能还救过你的命
收藏 IP: 119.130.248.*| 热度|

8 吉宗祥 布占宇 李土荣 鲍海飞 xlsd leeu twhaotw lrx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11: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