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E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eckzl 他们的故事才是对科技最好的诠释,关注科技故事。微信公众号:SME

博文

他为中国龙插上了双翼,第一次,中国人靠着自己的力量飞上了蓝天 精选

已有 10149 次阅读 2016-9-27 16:38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殉社会者则甚易,殉工艺者则尤难,

  一霎坠飞机,青冢那堪埋伟士;

  论事之成固可嘉,论事之败亦可喜,

  千秋留实学,黄花又见泣秋风。

  ……

  1909年9月21日的傍晚

  一架简陋的飞机

  静静的停在美国奥克兰市

  派德蒙山脉旁边的一片空地上

  他坐在驾驶室内,双眼目视着前方

  眼前是蓝天、农场和崎岖的山野

  闻讯而来的有熟识的朋友和不相识的华侨

  大家簇拥在飞机的两旁

  他驾驶着飞机,做了一次椭圆形航线的绕空飞行

  高度保持在10~15英尺之间,航程约半英里

  最后缓缓的安全着陆

  

  第一次,中国人驾驶着自己独立设计、制作的飞机飞上了天空

  第一次,中国龙插上了翅膀,遨游于蓝天之中

  100多年前的一个傍晚

  在大西洋的彼岸,美利坚的大地上

  一位年轻的中国人,完全依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

  开启了中国的航空时代

  

  他被美国人称之为“东方的莱特”

  也被中国人称之为“中国始创飞行大家”

  他的名字是——冯如

  

  

  广东省西南部的五邑地区

  这里是中国著名的侨乡

  

  如今一走进广东省恩平县的杏圃村

  一座写着“冯如纪念楼”的五层建筑便会赫然出现在眼前

  

  广东省恩平县冯如纪念楼

  纪念馆里住着冯如的孙媳妇

  每天清晨,这位60多岁的老人会细心的将楼中的照片擦拭干净,迎接来访的客人

  

  1884年,冯如出生在恩平县牛江渡区杏圃村

  这是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

  那时候的中国,正遭受着西方列强的凌辱

  劳苦大众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水深火热中艰难度日

  他的父亲是个朴实憨厚的庄稼人

  辛苦的耕耘着一小块土地养家糊口

  

  冯如自小就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

  他成绩出众,还很喜欢做一些小手工艺品

  黏糊糊的泥土和木棍在他的手中仿佛变魔术一般变成了小车、小工具

  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他,他也是老师眼中的明日之星

  

  可厄运很快向他的家中袭来

  冯如的四个哥哥患上了疾病

  家中的积蓄很快花光了,重病的哥哥们被医馆拒之门外

  没过多久,他的四个哥哥相继病逝

  他也只好中途辍学,回家帮助父亲务农

  

  如果没有冯如那位亲戚的出现

  或许他这一辈子都难以走出这个小山村

  在他12岁那年,在美国旧金山打工的舅舅回家省亲

  不忍看到姐姐一家生活如此艰苦的舅舅想将冯如带去美国谋生

  

  尽管父母十分的不舍,此时的家中仅有他一个孩子了

  尽管远赴重洋可能会面临很多的艰难险阻

  一心想要去学习美国的科学技术的冯如还是努力的说服了父母

  年仅12岁的冯如踏上了异乡的征程

  

  在旧金山的一家船厂里,冯如开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

  美国发达的工业让幼小的冯如感到十分的震撼

  他一心想要学习机械的知识,他每天的工作十分的繁重,他却总是乐在其中

  下班后的他仍然不愿意回家,而是在船厂看师傅们是如何维修船只的

  

  好学的冯如很快得到了师傅们的喜爱

  师傅们告诉他,教会的学校会招收学生

  下班以后他可以去那里的学校学习新的知识

  在船厂的工作满足不了冯如旺盛的求知欲

  他白天在工厂中学习,先后辗转在几十家工厂中打工

  晚上则在教会的夜校中学习

  他涉猎广泛,抽水机原理、机械制造、机械制图、电波电话技术…

  只要有他感兴趣新的技术,他都会去了解

  

  在他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

  常谓国家之富强,由于工艺发达,而工艺发达,必有赖于机器,非学习机器不足以助工艺之发达。

  16岁那年,在父母的安排下,冯如回到家乡与妻子成亲

  当第二年他再次踏上赴美的旅程的时候

  他对妻子说,“等我学好了美国的文化技术,学好了机械的知识,我还会回来的,我的心还在中国,你在家照顾好父母,等着我回来”

  

  十年的时间过去了,在实践与理论的学习中

  冯如精通了机械以及电机的知识,能够熟练的设计与制造各种机器

  他先后设计制造过抽水机、发电机、打桩机、有线电话机、无线电报机…

  逐渐有了名气,《旧金山观察家报》称他为“奥克兰市天才发明家”

  

  就在冯如在美国学习期间,两件轰动世界的事情发生了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首创动力载人飞机飞行成功

  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在中国东三省厮杀

  这两件事情激发了冯如心中对祖国的热忱,也让他明确了自己的奋斗方向

  当很多人觉得飞机不过是个新鲜玩意儿的时候

  冯如已经下定决心要在这个领域好好发展

  莱特兄弟飞机首航

  他发誓说,“是岂足以救国者,吾闻军用利器莫飞机若,誓必身为之倡,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苟无成,毋宁死。中国之强,必空中全用飞机,如水路全用轮船。”

  1906年,22岁的冯如开始收集有关设计、制造以及驾驶飞机的资料

  他集合了一批年纪相仿的少年,这些人都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

  这群少年远赴重洋来到美国,都希望能为国家的富强繁荣贡献一份力量

  在冯如的带领下,他们开始研究如何制造飞机

  

  研制飞机,最开始的困难就是筹措资金

  冯如变卖了自己所有的家产,却仍然不足以支撑飞机的研制

  他到当地的华侨中去募集资金,即便大家在听到冯如说要研制中国人自己的飞机的时候都十分的感动,然而却几乎没有人相信仅凭中国人自己的力量能造出飞机,募集了一圈,却几乎没有收获

  最终,只有黄杞、张南、谭耀能三个人愿意提供援助

  凑集了1000多美元资金的冯如

  在奥克兰市东九街359号,创办了以制造飞机为目标的“广东制造机械厂”

  

  除了资金紧张之外,人手不足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冯如与他的助手朱竹泉、朱兆槐、司徒璧如挤在仅有7.5平方米的小房间里,怀抱着“固吾圉、慑强邻、壮国体、挽利权”的雄心壮志开始了他们的飞机研制之路

  那时候,最大的困难不是资金,不是人手不足,而是他对飞机的研制一无所知,没有任何的数据可供借鉴

  虽然飞机能飞行的原因显而易见,空气提供给飞机的升力大于飞机本身的重力,可要做到就没那么容易了

  就连飞机重心的寻找,都是经过大量的实验得出的数据,而无法通过精确的计算得到

  

  当时莱特兄弟的飞机刚刚起飞不久,为了保持垄断地位,莱特兄弟封锁了所有的资料

  为了能了解更多的信息,冯如经常泡在图书馆和教会里翻看《美国科学》《航空学》《航空器》《昆虫式飞行》等报纸和期刊,收集制造飞机的技术资料

  冯如收集了各种各样的信息

  可当时很多人对飞机都还只有相当初级、原始的概念

  多数的材料都是猎奇的信息

  要从中挑选出真正有用的资料,冯如为之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拿不到飞机研制的第一手资料

  冯如只好采取最原始或许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观察飞鸟的飞行

  

  他仔细的观察飞行中的鸟翅膀羽毛的分布、展开的情况

  从而研究气流在穿过飞行的物体时状态,找出飞行物体保持平衡的原理

  在观察中他发现,要制造一架能在空中飞行的飞机,不仅需要合理的外形,良好的操纵系统,还需要达到最大功率和最小重量的完美结合

  他设计制作了很多飞机模型,那时候还没有风洞可以让他做实验,他只能将模型一个个的抛出去,观察它们是否适合飞行

  

  经过仔细的研究与考虑

  冯如决定,以莱特兄弟的飞机作为主要蓝本,同时参考花曼、寇蒂斯、伯里利奥等当时著名的飞行家的飞机图形,绘制了飞机结构的施工图

  有了初步的飞机设计稿,接下来就要开始制造飞机了

  经费的短缺又成了一个障碍

  没有钱,冯如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手工操作来制造飞机的零件

  

  经过3年的努力,在无数次的失败后

  冯如终于在1909年9月,设计制造出了中国人的第一架载人动力飞机——冯如一号,跻身于早期世界航空之林,而此时,距离莱特兄弟首次试飞还不到6年

  冯如一号的外形和莱特兄弟的飞机很相似

  双翼、构架式机身、鸭式操纵面布局…但为了起飞与降落的平衡,冯如一号在起落架末端装上了4个轮子

  

  为了测试冯如一号飞机的性能

  冯如决定,亲自驾驶飞机进行试飞

  而在这之前,冯如从未接受过任何与飞行有关的专业训练

  大家都劝他换个人进行试飞,他淡淡一笑,谢绝了朋友们的好意,说到,“生命不足惜,只要中国的飞机能够飞上天,死也值得!”

  

  1909年9月17日,冯如坐在飞机驾驶舱里,看着眼前大片大片的金黄色的麦田,没有指示灯,没有航标,也没有轨道,冯如带上防风眼镜毅然开始了他和冯如一号的第一次飞行

  随着发动机发出阵阵的轰鸣,农场周围的人也越聚越多

  冯如一号的机身震颤起来,缓缓离开了地面

  两米,三米,五米,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欢呼

  中国龙终于插上了翅膀飞上了蓝天

  

  冯如的这次试飞,飞行的时间远远超出了莱特兄弟的13s

  当飞行了800多米的时候,飞机的螺旋桨突然停止了转动,被强大的风里吹得呼吸不顺的冯如和飞机一起从4.75米的空中摔在了地上

  冯如从残损的机翼下爬了出来,对助手说,“看来我们还要从头开始”

  

  尽管最后没有能成功的着陆,但这仍然算是一次成功的飞行,中国人的航天梦想终于实现

  但冯如却觉得,这并不是一次成功的飞行,他对飞机的轮子进行了改进

  4天后的傍晚,冯如再次来到了农场,进行了冯如一号的正式试飞

  

  这是一次巨大的成功,冯如一号飞行的距离、高度、时间,都远远超过了莱特兄弟

  美国的多家报纸都纷纷对冯如一号的试飞进行了报道

  冯如被称为“东方的莱特”

  报纸还写到,“在航空领域,中国人把白人远远抛在了后面”

  

  一时之间,荣誉与掌声纷至沓来

  然而,意外就在这时候发生了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烧毁了他们的小工厂

  图纸、零件、飞机…所有的一切都毁了

  

  面对这飞来的横祸,冯如丝毫没有动摇自己研制飞机的决心

  冯如又重新募集了资金,购置了工具器材,重新研制了起来

  2年以后,经过改进完善的冯如二号诞生了

  冯如二号

  冯如二号创造了时速105公里,航程35公里,飞行高度110米的成绩,超越了1909年国际飞行比赛速度冠军——寇蒂斯号的成绩(75公里/时)

  冯如接连试飞成功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大洋彼岸

  当时的两广总督——张鸣岐希望能通过冯如的技术建立航空部队

  一心想报效祖国的冯如断然拒绝了美国好几家航空公司的重金邀请,答应了张鸣岐的请求

  

  1911年2月22日,冯如携带两架飞机与助手一起踏上了回国的航程

  一个月以后,他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

  张鸣岐在广州燕塘设立了飞机制造厂

  正在冯如打算在这里一展宏图之时

  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当时的广州都督孚琦在参加了一位比利时飞行家在广州燕塘的飞行表演后

  竟然在回程路上被同盟会的革命党员刺杀毙命

  大惊失色的清政府立刻禁止了广州的飞行表演,并且严格限制了飞机研制的各种工具、材料的进口

  苦闷的冯如只能眼睁睁看着飞机工厂渐渐荒废

  就在这时,辛亥革命爆发了

  冯如率领着他的3位助手一起参加了革命,被任命为广东革命军飞机长

  接受任务的冯如立刻恢复了燕塘飞机制造厂的工作

  开始组装自己从国外带回来的两架飞机

  

  1912年,冯如将自己的飞机组装完成,还没来得及参加作战,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便宣布了退位

  清政府垮台了,民国成立了

  为了宣传飞机的政治地位,冯如在南京举行了国内的第一次试飞

  尽管飞行途中发生了故障,飞机飞行数丈后便坠落,可仍然引起了民众的广泛关注

  8月25日,在民国临时政府的批准下,冯如在广州燕塘进行了第二次试飞

  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广州的燕塘,准备观看冯如的飞行表演

  

  开始的时候,表演非常的成功

  天空中机声隆隆,大家翘首以待

  飞机在100多米的高空中飞行,下方的人群非常的激动

  掌声与欢呼声不绝于耳

  

  然而,正当大家惊叹于对飞行的好奇与惊叹时

  飞机却在一个转弯的瞬间失去了控制

  急于升高飞机的冯如操纵过猛,失速的飞机从100多米的高空中盘旋坠落,机毁人伤

  

  当人们找到了满身是血的冯如时,他虚弱的抬起了手,对助手说,“勿因吾毙而阻其进取心,须知此为必有之阶级”

  人们将他送到了医院,可他失血实在太多,最终遗憾逝世,年仅28岁

  冯如去世后,国内外的媒体都感到十分的痛心

  他的遗体被埋葬在广州黄花岗烈士陵园里

  

  黄花岗冯如的纪念碑

  他是首次驾驶自制飞机上天的中国人

  揭开了中国载人动力飞行史的第一页

  在美国,他被称为天才的发明家

  而在中国人的心中,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航空之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66991-1005385.html

上一篇:他开发出了世界首款3D游戏,却将游戏源代码无偿公之于众
下一篇:虐狗虐出了诺贝尔奖,他才是真正的虐狗狂人
收藏 IP: 120.197.53.*| 热度|

27 周志刚 张用友 檀成龙 孙颉 史晓雷 陈南晖 周向进 李颖业 梁庆华 陈儒军 田云川 罗帆 白成英 魏焱明 王建昌 陈志飞 岳东晓 武夷山 张骥 王嘉文 吴明火 yangb919 EarlyMuddyBee xlianggg wangqinling xiyouxiyou aliala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5: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