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10月19日,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站的全部8个中微子探测器正式运行取数,标志着实验站的全面建成。此后,实验站将持续运行3-5年,把中微子混合角$\sin^22\theta_{13}$的测量精度提高4倍,并开展反应堆中微子能谱测量等相关研究。精确测量是科学发现和突破的基础。$\theta_{13}$是自然界的基本参数。精确的$\theta_{13}$测量值将为今后的中微子物理、天体物理、宇宙学等前沿科学研究提供精确的初值输入,对基本粒子物理的大统一理论、寻找与鉴别新物理等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至少二三十年内,都不会有实验超过大亚湾的测量精度。这将是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继今年3月8日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中微子的第三种振荡模式(对应中微子混合角$\theta_{13}$),并精确测得其振荡几率后继续领跑世界反应堆中微子研究的又一重要科学贡献。
在大亚湾中微子实验之前,国际上对中微子混合角$\theta_{13}$的理论预言相差很大,且实验上也未在直接搜寻中发现$\theta_{13}$振荡的证据,因此国际上普遍认为测量$\sin^22\theta_{13}$的灵敏度应达到0.01。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的科学家们创新性地提出了实验精度最高的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方案。在实验站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敏锐捕捉了$\theta_{13}$可能较大的迹象,果断修改实验计划,不等8个探测器全部到位,就以6个探测器提前累积数据。仅利用运行55 天观测到的中微子事例,便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并精确测量到其振荡几率,在国际高能物理界引发了强烈反响。
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于2003年提出方案,2006年获批立项,2007年10月破土动工,2010年12月完成地下实验大厅的全部爆破任务,2011年中完成探测器建造与安装,8月开始近点取数,年末实现6个探测器取数,目前开始了8个探测器的全面联合取数。
(大亚湾实验新闻稿:http://www.ihep.cas.cn/xwdt/gnxw/201210/t20121024_3665988.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3: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