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VICE ● 霍华斯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ordvice

博文

如何撰写论文摘要?

已有 5365 次阅读 2021-7-26 11:15 |个人分类:英文学术论文写作|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在知识爆炸的今天,人们被大量信息包围着。很多人的阅读习惯已经变为快速浏览文章,只挑重要的看。那么,迅速抓住读者注意力在学术论文写作中变得格外重要。一篇吸引人的摘要就是抓住读者的首要环节。

学术论文的摘要通常置于论文标题和作者之后、关键词和正文之前。摘要是读者继标题之后首先看到的论文部分。如果摘要写得好,读者会有兴趣继续阅读全文。如果写得不好,读者就会到此止步,更谈不上引用。更为重要的是,被期刊编辑邀请的评审专家很可能只阅读摘要,便做出是否接受审稿邀请的决定。

因此,写好这200~300个英文单词或300个汉字的摘要至关重要。

本文简述成功撰写论文摘要的关键措施。




什么是摘要?

很多作者熟悉书籍的内容提要和章节目录或PowerPoint演讲稿的目录。论文摘要不同于这些。书籍的内容提要一般出现在书的出版信息页或封底,是比较简短的一段话。学术论文的摘要不同于书籍的内容提要,因为篇幅一般更长,在内容性质上也很不相同,需要包括以下五部分的研究概述:背景,目的,方法,发现,结论。

学术论文的摘要也不同于书的章节目录或PowerPoint演讲稿的目录,因为目录要么不够详细(例如章的一级目录),要么过于详细,像流水账(例如章-节-子节-小标题的四级目录)。

另外,摘要也不是论文的引言简述版。引言介绍研究背景、工作范围和目的。摘要必须是整篇论文的独立缩微版,因此需要包含论文各部分的全部关键内容。

摘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指示型摘要。这种摘要比较简短,通常少于100个英文单词,仅简述研究背景(包括工作范围)、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但并不讨论研究发现(即结果)和研究结论。


说明型摘要。这种摘要包括研究的背景、目的、方法、发现、结论等完整信息。这种摘要的长度取决于期刊的具体规定,通常为全文的10%左右或200~300个英文单词。这种摘要最常见。


评论型摘要。这种摘要通常用于文献综述型论文,主要概述文献范围、评论论点和学科展望。

 

为什么摘要如此重要?

好的摘要便于数据库收录和建立二次文献。研究型论文是一次文献。摘要是二次文献。著名数据库的例子是SCI和EI。很多期刊以能够被SCI或EI数据库收录为荣。


短小精悍的摘要能够突出论文的要点,便于论文传播和发挥学术影响力。


精辟的摘要能够言简意赅地指明科研方向,比引言和结论部分更能有效地使广大读者受益。


期刊编辑在初审时主要查看投稿信、摘要和结论。其中,摘要通常是最重要的初审依据。


评审专家基于摘要描述的内容和范围以及摘要写作质量,决定是否愿意评审稿件。


其他作者经常基于摘要的内容和质量做出是否引用的决定。

 

摘要应当包括什么?

摘要应当写成论文的概述,重点突出研究的成果和意义。应当先写论文,后写摘要。在摘要的句子顺序上,可以按照下面开列的前5点内容撰写。需要针对论文的每一部分(尤其是引言、讨论和结论),试图用1~2句话予以概括,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 研究背景。简述论文的工作为什么重要,包括对科研背景和工作范围的论述,以及对整个学科的贡献意义。

  • 研究目的。简述论文要解决什么问题,填补哪些空白。

  • 研究方法。简述论文如何解决问题,采用什么理论和实验方法等。

  • 研究发现。简述论文的发现即结果,包括新的科学现象或科研方法。

  • 研究结论。简述结论,并展望未来的研究工作,预期论文的发现对相关领域的影响。

  • 关键词。摘要应当包括读者在检索这个方向的论文时可能会用到的关键词(通常6个左右)。

 

摘要应当避免什么?

  • 过度展开。由于摘要的前几句话尤其重要,而且篇幅有限,必须避免过度论述研究背景和目的,应尽快进入研究发现和结论等重点。

  • 扩大范围。不要在摘要中扩大并超出论文正文的论述范围。

  • 赘述已知。避免在摘要中详细论述行业内熟知的常规方法和标准。

  • 费解术语。摘要应避免使用首字母缩略语或令人费解的非公知符号或术语。

  • 引用文献。摘要的篇幅非常宝贵和有限,一般不应引用他人文献。

  • 图表公式。摘要中不能出现插图、表格、化学结构式、公式。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61180-1297028.html

上一篇:预印本—学术论文出版行业的颠覆性革命发端
下一篇:学术论文引注文献的四大格式
收藏 IP: 1.214.18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9 23: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