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VICE ● 霍华斯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ordvice

博文

学术道德 – 引用失当

已有 2859 次阅读 2021-6-29 14:19 |个人分类:学术道德|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本文简述引用失当的现象和纠正措施。

谈到引用的学术道德问题,很多人可能会惊讶,为什么引用参考文献会成为一件大事?

这个问题是由于不了解引用在学术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自从SCI影响因子诞生以来,人们的注意力便聚焦在引用次数上。以引用次数表征学术水平的简单逻辑是如果论文有影响力,就会被很多人引用,贡献就大。当然,这种逻辑和人才评价政策是片面的。目前的学术质量评价标准是基于引用次数的,具体包括期刊影响因子和个人H指数。简言之,影响因子就是期刊每篇论文的平均被引次数,而H指数举例来讲等于5的意思就是有5篇论文的每篇被引次数至少是5次。由于引用次数在文献计量学中的客观性和方便性,在人们能够找到另外一个更为科学方便的指标代替它之前,引用次数将长期垄断学术水平评价体系。因此,很多科研人员都希望把论文发表到高影响因子期刊,而且希望自己的论文被引用得越多越好。

很多高校的绩效考核制度直接与引用次数挂钩,体现在要么要求论文必须在SCI一区或二区的高影响因子期刊发表,要么要求个人的H指数必须达到多少。而且,对于高被引论文,学校还根据被引次数发放奖金。因此,引用次数能够换来职称、薪酬、房子、奖金和科研基金。在这种学术评价体系中,期刊和个人都竞相追求引用次数,使得参考文献从过去不起眼的小角色一跃成为学术活动的中心和指挥棒。增加引用次数的正当途径本来应该是提高论文和期刊的水平,但总是有人试图采用不正当欺诈手段,于是便产生了愈演愈烈的新型学术腐败现象——引用失当。

参考文献是学术论著中不可缺少的关键内容。正确引用参考文献,能够起到以下作用:

  1. 尊重他人成果,明确区分他人的贡献和自己的贡献;

  2. 支持自己的论点,同时体现对学科领域的熟悉程度,并且便于读者查找相关科研成果;

  3. 简化论著篇幅,不赘述过去已经发表的内容。


出于以上三个目的,作者在引用参考文献时具有完全的自主性,可以正当引用他人或自己的任何相关成果。但是,自引次数的把握(包括作者自己的和期刊的)是个很难管控的问题,过度苛求会伤害学术自由。因此,淡化引用次数奖励和坚持学术诚信是防控引用作弊的主要措施。引用参考文献须遵循以下六条原则。违反这些原则即构成引用失当,包括非故意失当和恶意失当。

时效性。很多年前的文献不宜过多引用。由于期刊影响因子一般是统计最近两年内发表的文献,有些期刊的编辑和审稿人可能会以时效性为借口强迫作者引用该期刊或审稿人的论文。


相关性。作者或期刊有适量的自引是完全合理正当的,无可厚非。过度自引和联盟他引是作者为了增加自己的H指数或者期刊为了增加影响因子而采用的两种不正当手段,往往伴随对引用相关性的破坏。虽然自引有时能够有效简化论著篇幅,避免赘述过去发表过的内容,很多学者仍然认为自引在影响力统计中是不算数的,无法与他引相比。这导致在H指数和期刊影响因子的统计中往往需要扣除自引次数。联盟他引是在学术小圈子中或期刊之间为了增加彼此的引用次数而互相引用的作弊行为。另外,作者们在审稿人或编辑的意见中经常看到希望增加参考文献的建议。有些没有经验的作者甚至会误以为这是审稿人或编辑的善意帮助。实际上,这种要求的背后往往更多地隐藏的是学术不端的强制引用或恶性潜规则,即如果不满足他们的引用要求,就不批准发表。


代表性。不分主次地大量堆砌引用参考文献是学风浮躁的学术不端,反映了作者没有精选文献,属于恶意的引用失当。很多作者引用参考文献只是为了在绪论那节显示自己对领域背景有所了解而已,并非为了支持自己的论点,因此经常胡乱找一些参考文献“壮门面”。殊不知这样做是在错误地给别人免费赠送宝贵的引用次数、H指数和影响因子。但是,这个滥引问题较难与追求大而全的善意或文献甄别水平低的能力缺陷区分开来。


可靠性。参考文献著录项目不齐全或有错误指的就是常见的格式不合规,主要由不认真造成。


客观性。引用参考文献应当客观公正,避免主观片面的误导性引用。


权威性。权威性体现在参考文献的作者和发表期刊。如果审稿人或期刊建议增加引用权威性的参考文献,作者可以认真考虑,并甄别这种要求是否是为了增加H指数或影响因子的强制引用。


引用次数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它是整个现代学术评价体系的基石。大量的文献计量学研究试图找到防止过度自引和作弊他引的办法。SCI数据库每年清理一些自引率超高或影响因子异常飙升的期刊,试图管控依靠作弊手段提升引用次数和影响因子。但是,由于参考文献引用动机的复杂性,引用失当问题归根到底还是需要依靠纠正绩效评价政策和加强道德约束来解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61180-1293312.html

上一篇:谈学术道德 – 一稿多投
下一篇:学术道德 – 重复发表
收藏 IP: 1.214.181.*| 热度|

1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3 17: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