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VICE ● 霍华斯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ordvice

博文

谈学术道德 – 拆分发表

已有 3596 次阅读 2021-6-29 14:14 |个人分类:学术道德|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本文简述拆分发表的现象和纠正措施。

拆分发表又称香肠论文,意为把本应在一篇论文中发表的内容像切香肠一样细分成多篇论文发表,用以增加论文数量。人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某人发表了一篇燃料组分A的论文,过几个星期又发表了一篇燃料组分B的,再过几个星期又发表了一篇燃料组分C的。这几篇论文从格式到内容看上去都差不多。

人们不禁疑惑:“这么发下去得出多少篇论文啊!为什么不合并发表呢?”这到底是科研高产呢还是学术不端呢?

这个问题就好比用学术道德去约束参考文献引用一样,容易触发某些科研人员的敏感神经——“我引用什么参考文献你也要管?我论文想写什么课题你也要管?我想发长的就发长的,想发短的就发短的!”检视拆分发表其实并不会破坏学术自由。题材庞大的论文,当然必须拆分成若干篇系列论文单独发表,无人否认这种必要性。然而,在论文切分的问题上,确实会存在学术不端,尽管这种道德失范容易被技术借口所掩盖而不易察觉。拆分发表的主观动机是用少量科研成果制造大量论文。实施这种行为的借口通常包括:时效性发表;阶段性发表;数据量太大;把工作做精细。

实际上,仔细观察便会发现拆分发表的以下三个特点。
 



内容和格式重复

拆分发表的目的就是为了把不充足的科研成果膨胀成看上去很充足的多篇论文。例如,由于拆分发表是把1篇论文的内容写出3篇论文的篇幅,势必造成每篇论文在绪论、材料、方法、讨论等部分均出现大量重复内容。尽管具体语句写法可能不同,但基本意思都差不多。

拆分发表的另一个目的是用最快的速度和最小的代价写出最多篇论文来,而不是老老实实地按照发现和论点去逐句撰写原创性文字。因此,拆分发表最喜欢使用格式相似或相同的模板,希望像流水线机器化大生产一样快速制造论文,恨不得像填空那样换几个词和数字往模板里面一填,一篇论文就制造出来了。因此,“快速、省劲、雷同”的风格在拆分论文上体现得很明显。

 

数据和论点的分割和组合

拆分发表由于数据量较少,造成数据和论点在多篇论文中往往不够瓜分的。这势必导致本来是同时做完的A、B、C这3组数据被人为地各自分配到3篇论文中,各说各事,互不相关,也互不集成。更有甚者,在分割数据后再实施各种组合,能撰写出第4-7篇论文来,分别论述A与B比较、A与C比较、B与C比较、A与B和C比较。本来只写第7篇这一篇论文就可以了,经过这样的操作却能写出7篇论文来,而且竟然还能够对这种“精细化”发表方式冠以“学风严谨、丝丝入扣”的美名。这种把数据先分割到最小单元,然后再把数据变着花样进行排列组合地比较的做法,确实把有限的数据利用到了最大化,能够产生最大数量的论文,看上去花里胡哨,无比复杂,但是这些论文多数都是中间产物或中间过程,结论具有片面性。里面只有一篇论文是完整有用的,其余几篇基本都是垃圾论文。这种分割组合的中间步骤堆砌发表,是拆分发表具有迷惑性的一大特征,也是学风不正的典型表现。

 

图线稀疏

拆分发表的第三大特征是故意把图画得很稀疏,用以占据版面,在论文页面上充数。本来能够把A、B、C这3组数据都画在同一张图中也不显得拥挤,却一定要拆开画成7张图(A、B、C、A和B、A和C、B和C、A和B与C),导致每张图稀稀拉拉,非常空旷,在版面上却又大量堆砌插图,违反简洁精炼完整的原则。

综上所述,如果能够用一篇论文的篇幅更为完整地论述全部结果,就不应刻意分解成几篇论文分别表述,造成每篇论文的论点都片面而不够充分。这种对论文的合理策划,只有科研人员自己心里最明白应当怎样去做。当满足绩效考核指标的拆分论文数量与科学真理发生矛盾的时候,应当坚守学术道德,追求论文质量,放弃香肠论文的诱惑。这样,才能赢得同行的尊敬。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61180-1293308.html

上一篇:不同引用格式的差异(APA、MLA、温哥华、芝加哥)
下一篇:谈学术道德 – 发表偏倚
收藏 IP: 1.214.181.*| 热度|

1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4 09: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