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上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杜生明常务副主任在图书馆二楼报告厅为全校教师作了一场专题报告会。杜主任先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十二五”期间的总体指导思想——“更加侧重前沿、更加侧重基础,更加侧重人才”,然后从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报告。总体来说,今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立项仍然采取自由探索与宏观指导相结合的“双来源”、国家战略需求与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相结合的“双驱动”策略。国家基金将更加注重宽松、公开、透明的原则,更加注重国际化评审与国际合作,更加注重自身管理的科学性,同时也会更加注重项目管理和资助效果。这里,我根据报告会记录选择性地简单介绍三个内容: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一些变化;正在酝酿中的变革;“十二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优先领域。
(一)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变化
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将发生较大的变化,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基金委预算经费总额为175亿,实际支配经费可能在120亿左右。明年,国家基金的资助强度将大幅提升,项目数大致维持在目前的水平(总数略有上升),基金委暂不会考虑扩大资助面,但强调不同学科项目评价和资助模式的区别对待。除青年基金将明显提高资助率之外,其他国家基金项目竞争的激烈程度和目前大致相当。明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需要注意的内容包括:
(1)面上项目平均资助强度为60万,但特别强调拉开档次,项目的资助范围在40-80万,项目执行期延长为4年。今后,对于一些特殊领域的项目,如生态学、以及涉及大田试验等需要很长时间的研究项目,基金委可能将会给予更长的时间,如5-8年不等,以便于研究者能放心地从事数据收集工作,不要求项目主持人急于草率发文章、结题。
(2)地区基金将从25万上升到50万的规模,执行期也将延长为4年。
(3)青年基金将从目前的20万上升为25万,资助强度几乎没有增加,但项目数将有大幅提高。青年基金被定位为试验性项目,作为青年人才的启动、筛选、甄别项目,青年基金的执行期仍为3年。
(4)重点项目的平均资助强度将从200万上升为300万,也强调拉开档次,项目的资助强度为200-400万,执行期也延长1年。
(5)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仍维持现状,200万的资助强度仍然不变,但创新群体基金增加幅度较大,并更加强调特别优秀群体的连续性资助,即每个创新群体的受资助经费可能为600万(I期)、1200万(II期)、以及1800万(III期)。
(6)由于强调项目拉开档次,所以申请书的经费预算将会提升到非常严格的程度,申请书的经费额度必须实事求是,基金委可能会实行经费预算的“一票否决制”,即不管项目如何优秀,但如果经费预算不符事实、不合理,项目可能会遭到无情的“一票否决”。
(7)学院教师和学科主任座谈时,谈及专家库的问题。基金委对于那些不负责任的通讯评议专家,将不再聘其评审项目。另外,评审专家将更会加大海外学者的比例,国家基金项目将会更加注重国际评审和评估。
(8)座谈会也谈到了参加限项的新措施,基金委将改变以前按项目类型的限项模式(以前为1个重点项目,2个普通项目),限项总数不变,但不再分项目类型,如您没参加其他类型的项目,那么您可以同时参加3个重点项目。
(二)酝酿中的变革
在报告的最后,杜主任还简单谈及基金委今后可能的一些变革举措。一是对有重大原始创新的非共识项目的保护,即基金委正在酝酿一些新的措施,可能从2012年开始,基金委将会专门设置一类项目用于保护非共识项目,并给予高强度资助(目前的主任基金资助强度太低),包括那些上不了二审的“死”项目,也许是1个A,2个C,也许是3个C。这类项目不在乎通讯评议分数,主要取决于是否有重大原始创新。
二是Renew项目,即可真实操作的连续性资助项目,主要用于保护那些已经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并有高质量产出的研究人员,目的是让有实力的研究者长期从事自己擅长的研究,通过连续资助,以便形成专一、集中、系统的重要研究成果,而不是东一枪、西一枪地频繁换题。Renew项目包括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资助模式。自下而上是指,如果前一个项目完成得非常出色,有望成为Renew项目,项目的后续资助将采取不同于普通通讯评议的简化评审程序,申请书的撰写内容也有别于非Renew项目。第二类自上而下的模式是指在宏观指导下的申请,只要申请成功,从一开始便被作为Renew项目,来不及按原话记录,大概就这个意思吧。
(三)“十二五”优先领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十二五”期间的优先领域包括19个方面,由于每个优先领域的主要科学问题太多,这里仅为大家列出19个优先领域的“题目”:
(1)蛋白质修饰、识别和调控;(2)核酸结构与功能;(3)干细胞自我更新与定向分化;(4)组织器官发育的调控;(5)免疫反应的细胞与分子机制;(6)生物多样性及维持机制;(7)复杂性状的遗传网络与遗传规律;(8)系统发育与分子进化;(9)代谢、次级代谢与调控;(10)生物种质资源的发掘与评价;(11)主要农业生物重要性状的遗传网络解析;(12)主要农业植物水分、养分需求规律与高效利用机制;(13)主要农业植物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控机制;(14)主要农业动物疾病发生规律和防控;(15)神经细胞和环路的形成及信号处理机制;(16)食品储藏与制造的生物化学基础;(17)细胞的结构与分子功能;(18)系统生物学;(19)社会认知和行为的心理和神经机制。
1/1 | 总计:14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跳转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22 23: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