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joy life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xt33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万言文

博文

我的老师们(四)——高中老师(2)

已有 10302 次阅读 2009-9-17 16:20 |个人分类:光阴故事|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纪念, 记忆, 老师, 影响, 教导

我的老师们——高中老师
 
再要说的是英语老师——刘楼瑞老师,我唯一的一位白人老师,她的母亲是德国人,她是典型的德国人的外貌和举止。从小在上海的教会学校上学,母语是英语,她上课时会说很多英文,当然中文也很漂亮。听写时,遇到“逗号”时,就大声说:“comma”,很脆。对同学很慈祥,就像优雅的妈妈一样。上课的感觉很舒服,我们那时的英语学得都挺好的。很多同学都觉得大学时的英文是在吃高中的老底。上大学后听英语老师说除了读课文、念生词以外的英语时也不觉得陌生了。
 
以下是刘老师的丈夫数学名师周光壁先生在著作《花开花落》中对妻子的记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29dd3701009q7p.html
 
“我妻子刘楼瑞(英文名Laura, 小名露露)系中德混合血统。岳父刘友渔是冯玉祥得意学生,1928被冯玉祥派往德国学习军事。岳母爱娃·福录格是柏林人。露露姐妹兄弟6人,3人随母属外国籍,她同一姐一弟随父属中国籍。她母亲及姐妹兄弟早已移居英、澳数十年。她天性善良、出众美貌、学业优秀,在北京外语学院上学时任外语播音员,老师器重、同学倾慕。1960年毕业后一直在太原中学任教。她极富外语天赋,英语发音纯正动听,口语极佳,工作尤其刻苦认真,深受学生欢迎和崇敬。”
 
“露露1960年从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后因种种原因受到株连迫害,被发配到太原晋祠镇初中任教。1962年起因该校迁址又调到市内十八中。
 
1971年震惊中外的“九·一三”事件后,在周恩来主持下“落实政策”。我也于次年9月结束流放生活调回到太原十八中任数学教师。
 
两个受尽灾难的人,两颗善良而又充满爱的心,两位屡经风霜的中年知识分子终于有缘相遇了。我对她一见倾情。很快便堕入爱河并准备结婚。当时社会上仍普遍视“摘帽右派”为贱民,如瘟疫,不愿深交。一位和露露相处不错的女教师拉住露露,告诫她说:“你怎么这样糊涂?怎么能把好好一朵玫瑰花自己插在了牛粪堆上!”露露并未加以理会。我们在1973年4月4日结了婚,“牛粪堆”终于迎来了玫瑰花。自此我36年孑然一身飘泊不定饱经灾难的生活终于有了一个温暖的归宿。
 
婚后露露的母亲多次来信要我们移居澳大利亚,并向澳中两国政府提出了申请,还在墨尔本大学为露露找好了去该校任汉语教师的工作。但露露留恋自己的事业和学生,年迈的父亲也需她照顾,因而未向政府提出申请。最后她弟弟米沙全家四口于1974年10月从北京移民到了澳大利亚,为当时澳大利亚一大新闻,墨尔本各大报都在头版报导并刊出极富戏剧性的大幅照片,标题是:《兄妹两人分离数十载,语言不通,只有沉默、泪水和拥抱》。
 
改革开放后许多人出国学习、工作、定居。我们家却仍一直留在太原,反倒成了奇事。一次太原日报总编见到我和露露时开玩笑地说:“你们两个还不出去,死呆在山西干什么?!”
 
我俩难以言对,沉默片刻,三人相视一阵哈哈大笑。”
 
还要说的是物理老师——钱仁泽老师和来星华老师。
 

 从第一天看到钱老师,印象就是清癯的脸、笑笑的眼、高高瘦瘦、风度翩翩。我认识钱老师并不是到五中后,而是三年前,因为他就是我初中班主任郝老师的那位儒雅的先生。他的经历太传奇了,是黄埔八大金刚、与蒋介石同时的三大将军之一、抗战后上海首任市长钱大钧的儿子,是当年上海滩有名的四大公子之一,获得过上海市游泳比赛的第一名,在香港工作过,到过朝鲜参加抗美援朝,转业后来到山西。虽然很多细节,我们没问过,但足够我们佩服了。 
 
我的最早的双语课,应该始于钱老师,他在课堂上会用英文写出热力学定律等,每次课都是很斯文、激情地讲。真的让人感佩,除了教学,还有人生。
 
不幸的是钱老师于2007年过世了。

 
这是钱利敏,两位老师的女儿,现在是化妆品专家了。跟我印象中是一样的。简直是妈妈的翻版。下面是女儿拍的照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29dd3701008vb9.html#post
 

 
钱老师的简历和五张照片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29dd3701000ac5.html
 
还看到一篇2006年学生写的文章:http://wx.longcity.net/go.asp?id=33275宁折不弯钱仁泽 ——特殊年代的师长群像之四 
来老师与钱老师像是哥俩,在课堂上会互相提起。
 

 
钱老师出身名门,是一种风度;来老师出身普通,是另一种风度。在整个太原市乃至全国教育系统中,一提起来星华老师,都会竖起大拇指——不愧为响当当、硬梆梆,一致公认的物理教学界权威。他仍保持贫民本色,记忆中的来老师经常穿着布料的中山装,身上总有掸不掉的粉笔灰,老师每节课写很多字,其实老师的手不是很方便。他笑眯眯地讲话,不怒自威,高风亮节,恪职敬业,教学严谨。他上课讲的真好,好像找不到更合适的词来形容了。2008年,老师长眠了,不用再劳心劳力了。他比钱老师年长一岁,晚一年离开,兄弟俩聚在天堂切磋物理了。
 
祝两位老师在天堂忘却人世间遭遇的种种不幸,开心自由地快乐着!
 
数理化嘛,下面要说的当然是化学老师了——常小丽,这是目前我的老师中最年轻的了,总是带着灿烂的笑容,当时好像刚从北师大毕业没多久,但业务水平也是够得上五中的要求,也不愧北师大。只是讲话稍有一点儿五台音,但一点儿也不影响教学和听课,反正都是山西地界内的。讲的条理清楚,明明白白,对化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不仅无机物,还有有机物,还有大量的实验。后来自己在师范院校当了10年老师,带了几次师范生的毕业实习,知道了中学化学备一节课有多不容易。以她当时小小年纪能够承担下来真是很有本事了。
 
【2011年7月补充】
常老师是还在教学第一线的两位老师之一。五中网站上的介绍是这样的:

常小丽,高级教师,太原五中化学教研组组长,山西学科带头人,太原市高造诣学科带头人,太原市名教师。……二十多年,一直兢兢业业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所教学生在高考中成绩名列前茅,其中张新颖同学夺得山西省高考状元,同时承担高中化学竞赛辅导工作,所辅导的学生多人多次褫夺额全国化学竞赛一等奖。本人多次得到中国化学会、山西省化学会的表彰;本人多次参加山西省、太原市高中教师赛讲,被评为“太原市教学能手”、“太原市教学标兵”、“山西省教学能手”。
 
百度“太原五中,常小丽”,超过400条相关信息,大部分是化学课教学的内容。在“五中贴吧”中可以看到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常小丽课讲的不错,人也不错,就是急性子、大嗓门”。呵呵,怎么跟我印象下中常老师一样呢?而且照片上的常老师也跟我脑海中的一样。也许我自己也从事化学的教学科研,对自己的同行有种别样的亲近吧。衷心祝愿常老师就像她那灿烂的笑容一样永远开心地教学,让更多的学生在享受化学恩惠的同时,理解化学、热爱化学。
                                                          【补充毕】
 
最后要说的是体育老师——梁尔宁,很强的责任心!每天早晨在操场上盯着我们出早操、跑步,两节课后再盯着我们做课间操,整天唠叨,不跑步不锻炼怎么能学习?体育课上学了很多东西,我记得老师说:“不用掌握很多,篮球至少要能够三步上篮,排球至少要能垫起球,游泳怎么也得游5米。”就靠着这点儿基本功,工作后还作为主力(虽然也弄不清到底算哪个位置什么角色)参加过校级的排球赛,也打过几场篮球赛。这些都要感谢梁老师呀,不仅教我们东西,关键是让我知道了原因和最低要求。还记得早晨在校门口看到背着大书包匆匆走来的学生,老师会很爱惜地说:“负重竞走。”对哦,我们还学过竞走的基本功,上大学后还参加过校运会的竞走比赛,虽然没取得优异的成绩。
 
【2011年7月补充】
梁老师是我终生不会忘记的一位可敬的老师,尤其是那即使生气也带着笑意的面容。现在虽然须发皆白,仍然精神矍铄,笑意盈盈,多了些慈祥,知道老人家还在热心地为离退休的同志们服务,在活动中总是负责后勤工作。心中充满感激和欣慰,衷心祝愿老人家健康快乐!

                                                             【补充毕】
 
【2011年7月补充】
最最后得写写当时我们的校长了,虽然没有给我上过课,但是杨喜高校长也是不能让人忘怀的。在他老人家执掌太原五中的20年中,五中真的是没得比。他1米93的个子,总是鹤立鸡群的感觉,那么大的操场上,每天都要走来走去地巡视,没有谁看不到他,仿佛也都被他看到了;每天晚上在教学楼的走廊上、教室中也都会出现他高高的身影。调皮捣蛋的、不按规矩的学生,特别是男生,估计没有谁不怕喜高校长的。

 
有人说他是高压政策,老师学生的压力大,有人说他搞的纯粹是应试教育。说实在的当时作为学生,真的不懂教育体制、教育思想等,只是一心学习考大学。现在想想,不管怎样,没有那个校长能承担五中不是第一的责任,不说社会,单是家长就不让;别说那是上世纪的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就算到了现在,那个重点中学的校长敢说为了素质教育不要高考升学率?
 
所有经过五中历练的学生,不论今后从事什么工作,都会是有很好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好像有种风气就是为了五中的荣誉。
 
今年3月8日,有个帖子的题目叫《好怀念杨喜高校长在时的太原五中啊》:

      没有喜高的五中不再是那个传说中的五中了
          一切都变得物是人非了
          想念那个上操时在人群中凸现一头的喜高
          想念那个把几个厕所里抽烟的学生打得七窍流血的喜高
          想念那个让穿皮鞋的学生操场跑圈的喜高
          想念那个把女生全都剪成齐耳短发的喜高
          想念那个粗声粗气,但所到之处鸦雀无声的喜高
          想念那个讲话好几小时从来不用稿子的喜高
          想念那个一头白发的喜高
          到现在我一直认为当年教室门那个超高的观察窗就是为喜高专设的
          这里,还有人记得喜高校长么

 
可见,尽管他退休了,还是有那么多的学生想念他,当然不了解现在的五中,不知道现在与当年的不同。但是我想说,只要是经过那个年代的学生,没有谁会不记得喜高校长。因为他不仅仅是个校长,他更是一个标志,代表着一个时代。
                                                              【补充毕】
 
以上这些对高中老师的记叙,仅仅是皮毛,距离老师们的灵魂还很远,但对我的影响已足够,他们的爱岗敬业、爱生如子、教书育人的作风,值得我永远铭记、学习和践行。谢谢这些我幸运遇到的优秀的老师们!也许我与您疏于联系、也许我没有甜言蜜语,但是我会用行动表明没有辜负您的爱心、教育和信任。
 


导师与学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3156-255432.html

上一篇:我的老师们(四)——高中老师(1)
下一篇:申报成功了,将会更忙碌了!
收藏 IP: 58.254.92.*| 热度|

8 张海权 武夷山 郑融 杨秀海 苗元华 柳东阳 马光文 刘华鼐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03: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