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1101RIDG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N1101RIDGE

博文

闲言碎语聊中医(29):基因与环境,兼谈癌症(九)

已有 1678 次阅读 2021-3-24 02:10 |个人分类:中医|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面说到,在一个细胞中,细胞膜是细胞的指挥中心,它感知环境的变化,然后发出信号指令到细胞核,告诉哪个基因要激活,哪个基因要关闭。对于人体来说,大脑是指挥中心,它收集身体各处感受器(眼耳鼻舌身意)发来的信号,然后发出指令,调控相关系统和器官内的细胞的基因表达。我把这个运作方式比作一个公司。公司的经理办公室是指挥中心(细胞膜),它收集市场需求信息,然后将指令发给生产部门(基因),生产出需要的产品(蛋白质等)。


好,今天的话题就从这里开始了。


一般认为,经理办公室需要敏感而准确地反应市场的需求,做出客观的生产决策。可是,经理是人。是人就有主观性。如果这个经理恰好是个乐观派,即使市场环境不景气,需求不旺盛,他也可能做出乐观的决策。如果他是个悲观派,他就会做出相反的事情,即使在有利的市场环境下,他也可能做出减产的决定。这就是说,市场环境本身不重要,经理对市场环境的主观"认知"才是决定因素。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太多这样的例子。同样是洒掉了半杯水,一个人会庆幸说:我还有半杯水";另一人会沮丧地说"我少了半杯水"。同一件事情,有人看到积极的一面,有人看到消极的一面。在同一个环境中,有人积极乐观,充满正能量;有人悲观,不断抱怨,都是负能量。有人在逆境中奋起,有人在顺境中沉沦。


所以,用现代很流行的一句话来总结就是:人的态度决定一切;人的认知决定一切。要知道,人所产生的每一个念头,正面的,负面的,乐观的,悲观的,积极的,消极的。。。都不会没有着落。这些信息和能量都会日积月累地,无时不刻地,真实不虚地,落在你的身体上,作用到你的细胞和基因上。可以想象,如果一个人的认知长期地发送负面和消极的信号给细胞,指导基因的表达,这必定会导致消极负面的结果。比如,长期忧虑的人,容易出现消化系统和代谢类疾病;长期处于紧张和压力之中的人,容易发生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另外,很多癌症患者在患病前一般都经历过大的精神刺激或长期处在消极,压抑,不平衡的心理状态中。


美国内科医生John Schindler根据自己几十年的行医经验总结出一个规律,说人将近80%的病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只有20%左右的病是因为细菌感染等外来因素所导致。他因此还写了《病由心生》一本书,成为美国的畅销书。其实,他所谓的20%的细菌感染等外来因素也和人的认知有关。长期负面的认知不可避免地消耗人体的能量,导致免疫力下降,这会给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以可乘之机。而真正免疫力强大的人,即使暴露在细菌病毒之中,也不会染病。这次新冠病毒大流行就反映了这种规律。大多数危重症和死亡的患者都是年老体弱,有基础病,有免疫缺陷的人,而免疫力健全的人一般都是轻症或无症状感染者。


这就是为啥说:"病由心生","一切病从本质上说都是心病"。而我们的儒释道文化则非常重视"修心"、"修德"。中医也把"调心"和"调神"作为治疗的最高境界。


现代大多数人,包括作者本人,受到的都是数理化的科学教育和唯物主义教育,对"病由心生"等很难接受。那么,世界到底是唯心的还是唯物的?这个烧脑的哲学问题我们暂不去争论。这里,我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表达我的看法,供读者思考:


"世上所有的物质和非物质都必须,也只能以人所能感知的形式呈现给人。如果不能以被人感知的形式呈现,它存在不存在,对人无意义。科学唯一能做的是拓宽人的感知能力,但永远不能脱离人的感知。"

---------------------------

本系列原创文章来自作者的微信公共号12369频道。感兴趣的朋友可查阅公众号其它相关文章。欢迎批评指正!

CF861546-A9D8-4E80-BF03-D9C32FFA136B.jpe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7530-1278267.html

上一篇:闲言碎语聊中医(28):基因与环境,兼谈癌症(八)
下一篇:闲言碎语聊中医(30):基因与环境,兼谈癌症-总结篇(十)
收藏 IP: 72.181.7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0 17: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