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很欣赏工研院是看他们的业绩(这个网站有介绍),他们建立以来共申请了一万五千多个专利,技术转让率在20%-30%之间,相当可观。近年来常获国际大奖。在他们的成果展览大厅里面,没有讲他们发表了多少论文,没有论文上了Nature, Science杂志封面的展示。这种以专利论英雄的思路就是他们办院的准则:做基础科研和产业之间的桥梁和催化剂。
在国内我还没有看到这样的研究机构,深圳的先进研究院有些相像。但是规模远没有工研院大,运作也没有他们那么融洽。他们的目的非常明确:是一个跨领域的应用研究机构。
跨领域,就有更多的创新机会;跨领域,就容易领先。注重应用就能成为产业化的引擎,注重应用就要服务于产业。
我 参观完展览大厅去员工餐厅吃个便饭(我叫了牛肉面),然后给个演讲(One mPCR technology, two start-up companies: Tech transfer in the US), 介绍了我用一个多重PCR技术在美国创办两个公司的故事和我们的技术平台(iCubate, 免疫组库测序,R10K项目等)。然后和几个PI分别交谈,有几个合作机会。访问大半天,没有喝酒大餐,效率高,诚恳,很满意。感觉他们是做事实的人,对 新技术非常敏感,对新机遇也非常重视。
我问他们那些技术转让都是如何发生的,是他们自己出去找买家?还是人家找上门来?他们说,都有,更多的就是一半国际会议上的随机交流发生的。这个网页有他们生物技术方面可以转让的部分技术。我去看了一下,很多都很有价值。
我还问他们如果研究人员的技术成果转化成功,他们个人能有多少好处?回答是15%, 这比美国的25%-30%要低。在美国,一半是机构得30%, 系部得30%, 个人(团队)得30%.
他们也非常鼓励研发人员创业,成立自己的公司,而且工研院自己还有风险投资资金,可以投入。
更值得注意的是他们有非常成功的经验,因为整个模式就是台湾电子行业腾飞中摸索出来的,按照这个模式应用到不同的领域而已(生物技术,新能源)。
和台湾的中央研究院比,中研院更注重基础科研,而工研院更注重产业化和应用科学。我觉得工研院的模式非常值得大陆学习。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2: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