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3日,关于“论文大神”董鹏抄袭论文的讨伐檄文在科学网被置顶,作者是上海海事大学的一位退休教授,发现自己论文被抄袭后,一路查询证据并维权,经各路媒体报道、转载后,先后在“成都商报”、“新京报”“安徽卫视”等众多媒体先后报道,使整个期刊界和学术管理体制都受到抨击,认为学术期刊审稿机制形同虚设,全面沦陷。
殊不知,作为学术成果的另一个载体--专利,也存在同样严重的问题。
2013年4月2日,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申请了一件名称为“电连接器”的发明专利,申请号为201310111721.5,发明人为宣万立和陈欢,该申请于2014年10年15日公开。2014年12月24日,浙江大学申请了一件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的名称为“一种电气连接器”,专利号是201420835918.3,发明人为薛爽。2015年8月26日,该专利获得授权,专利记载内容得以公开,一件典型的专利抄袭事件浮出水面。
从浙江大学的专利文件中不难看出,两件专利不管从权利要求书、说明书,还是说明书附图,基本都是一模一样,重复率至少95%以上。但即便如此高的重复率,后者仍然拿到专利权授权,而且在2015年9月圈内炒得如此火热的情况下,此专利到今天仍处持续有效。
论文抄袭,有几个动力来源,分别是:毕业、晋升需求;项目结题需求;期刊社营收;科技荣誉。专利抄袭的动力则有:毕业、晋升需求;项目结题需求;服务机构营收;科技荣誉。对比二者不难发现,两者的共同点是将论文和专利作为获得某些荣誉的工具;主要区别在于一者是刊登文章的期刊社是盈利者,另一者是提供专利服务的专利代理机构;而根源在于文章很多机构自己可以写,专利则需要专业机构提供服务,且专利交给国家知识产权局,其收费也归国家所有。期刊社想多盈利,希望大家多发论文,把关的尺度可能就会松;而专利代理机构想多盈利,希望大家多报专利,甚至不惜帮客户杜撰、抄袭、编写所谓的“专利”。
自2010年起,我国已经连续5年全球专利申请量第一,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100万件,已经成为专利“大国”。但是,大家也都很清晰地认识到,我们却不是专利“强国”。大而不强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持续申请量第一”、“发明专利持有量超过100万”这样的庞大数字中,包含了如浙江大学抄袭富士康这样的专利重复,也包含了其他为冲击专利数量而存在的专利。大而不强的原因之二,在于我国的大量专利属于沉睡专利,荣誉专利而非创收专利,即专利没有在经济活动中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2016年9月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先生在第十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启动仪式上说:我国正在积极谋划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从多个环节着手,促进专利质量提升,为专利交易转化奠定基础。专利质量是实施专利交易转化的重要基础,必须置于优先位置抓紧抓好。由此可见,国家已经开始从重视专利数量转移到重视专利质量,并将大力推动专利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在这样的政策导向下,愿更多的人申请专利是因为创新技术保护,而非荣誉。
董鹏案后续会发展成什么样,我们拭目以待。而我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新创业带来多少支持,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期待。不管是论文还是专利,相信大家都愿意只有原创,没有抄袭。
【本文于2016年9月19日在中国科学报第七版-观点刊发】
华冰,专利执业代理人
知乾知识产权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总经理
知乾,使创新技术更值钱!
公司网址:www.zhiqianip.com
联系电话:400-0303-972
010-62580655
邮箱:zq@zhiqianip.com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0: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