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ofuyao

博文

丹东的坝门2

已有 1271 次阅读 2024-8-3 21:48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前几天写了一篇《丹东的坝门》: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2560-1444411.html。因为一些读者比较感兴趣,这次的第二篇博客先写一点关于坝门的具体情况,再写一点读者的反馈

首先是对坝门的具体介绍。所谓的坝门,其实就是在一条长坝上开的口子,平时可以过人。汛期就堵上,使得坝体连成一片,可以防洪。平时的样子参见下图:

5d6034a85edf8db1f47137cba7d1ee58544e74c4.jpg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6468233097409970

上图左下角标注“十纬路坝门门轨”。一旦水位上涨,就在坝门的门轨立上若干条立柱。立柱似为钢材,断面为一个特殊的形状,两边各含两条槽,可在其中插入木板,使得整个坝门连成一片。具体可参见前一篇博客的第一张图,这里稍加改动再引用一下:

QQ截图20240803212054.jpg

https://v.douyin.com/iMgLMm7s/

如前所述,立柱两边各含两条槽,所以每两根立柱之间可以插入两层木板。从图像上看,中间有大约30厘米的孔隙,可以填入泥沙土石之类的材料,用来加强抵抗洪水的支撑力度。具体可参见前一篇博客的第二张图,这里稍加改动再引用一下:

QQ截图20240803212639.jpg

https://v.douyin.com/iMgLMm7s/

从图上能很明显看出来,坝门内外水位差别非常明显。如果不是坝门拦着,外面齐腰的洪水早冲进来了。

坝门的这些立柱和木板平时被妥善存放,一到汛期便“紧急待命”。只不过偶尔也有个别木板间隙处会漏水,所以一方面要在坝门后面堆上很多沙土包和相应的支撑杆,另一方面消防员也要随时紧急待命。我在想如果在坝门外侧拦上一些大尺寸的防水帆布会不会更好一点。水位最高的那几天,全市的市政相关部门都严阵以待,具体负责的路灯堤坝管理所和很多的现场工人以及全市的消防员也都非常辛苦。还好现在水位下去了,在此感谢他们的辛勤付出。

其实中华民族对洪水的治理几乎伴随着民族文化的起源,中华上古神话中的鲧和禹便是最好的例子。鲧以拦,禹以疏,终于取得成功。只不过对于今天的沿江城市,至少对于丹东,我个人相信防洪坝肯定还是首选。

=============================================

其次是读者反馈。昨晚收到了来自fuchun_sanya@163.com的一封邮件:

赵博士:

您好,我是三亚市崖州区市民小张,在科学网看到您的文章《丹东的坝门》。

该文章是国内首篇梳理丹东坝门这一国内外独特事物的文章,十分新颖。

但文中提到:“并无0号、25号和32号坝门的信息”。我在互联网上找到了相关信息,特此发给您。

https://www.sohu.com/a/357647121_100211248 一文中提到,“鸭绿江土坝与混凝土坝碰头处(即零号坝门)”。

https://finance.sina.cn/2024-07-31/detail-incfzyqu3555549.d.html?oid=%E5%8D%A1%E5%9C%B0%E4%BA%9A%E8%93%9D%E6%B0%94%E7%90%83v6%E5%A4%8D%E5%88%BB%E8%A1%A8%E2%94%8F%E5%BE%AE%E4%BF%A189486682%E2%94%93BMFm&vt=4&cid=76729&node_id=76729 一文中提到:“25号花园河口坝门”

第32号坝门应该为五道沟河口坝,具体可参见百度街景上面的信息。

Screenshot_20240802_180229_com.baidu.BaiduMap.jpg

此外,按照“3号辽东学院坝门、4号东升路坝门、5号东齐路坝门、江盈花园坝门、6号九江街坝门、7号金海路坝门、8号永安花园坝门、9号迎江街东坝门、10号迎江街坝门、11号通江街坝门、12号菜市街坝门、13号宝石花坝门共12个交通门封堵高度为3米”的记载,5号东齐路坝门与江盈花园坝门应该为两个坝门。通过地图推测可能是在江盈花园小区内部的一个坝门,但我没有找到相关的照片或者记载。

再次对您整理相关信息表示敬意。

特此致信,祝您工作顺利。

小张

20240802

感谢这位读者的反馈。但也因为我的懒惰,这些信息并没有具体核实。其实有机会沿着江边从头走到尾一次就能确认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2560-1444985.html

上一篇:丹东的坝门
收藏 IP: 123.246.176.*| 热度|

7 宁利中 杨卫东 杨正瓴 汪运山 孙颉 池德龙 尤明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3: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